假如你家娃现在上初一,你会怎么做?

清流教育说

孩子现在上初三了,回想初一初二的种种,心中有遗憾与惆怅,真是感同身受。最想说的就是:我们的孩子苦啊!家长也苦啊!但这就是国情,还必须得适应,寻找最合适的办法。下面分别从初一孩子自身特点、学校来分析,希望能给马上上初一的孩子家长一点建议,其实这些也都是我作为家长的一些反思。

1、掌握初一孩子的特点,有策略的去做。

孩子上初一了,一是学习任务重了,增加了好几门课程;二是和家长疏远了,喜欢和同学一起了;三是自我意识有了萌芽,不像小学时那样听话了。面对这样的特点,家长对待孩子要掌握些策略。

在学习上要内紧外松,关注成绩但不要给他压力。孩子到了初中,估计大多数家长已经没能力给他辅导了,所以能做的只能是陪他学习。陪他学习还要保持距离,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希望家长时刻在身边。

在生活上要如影随形,时刻不能放松。是不是很麻烦?谁让我们是中国的家长!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喜欢交朋友了,但是鉴别朋友的水平还没有完全掌握。家长没事可以去学校周边看看,那些穿着很洋气,发型很时髦,手里夹着烟的大都是初中的学生。所以,有条件的家长,一定要接孩子放学,尽量减少孩子在校外交朋友的机会。这个要从上初一的第一天就开始,这样孩子就会慢慢适应。

2、提前掌握学校教育的变化,有针对的去做。

初一孩子的特点,家长和学校都是要同时面对的,具体到孩子的老师,恐怕就没有家长的那份耐心了。在这里不是黑老师,每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假如不树立点威严,班级管理就会失控。在小学时,老师可能一瞪眼,孩子就老实了,到了初中,老师假如没点手段,就管理不好班级。在这种严管的状态下,有些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伤害,对学习、对心理发展都很不利。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有时在家里,孩子会在家长面前描述学校老师的管理手段,家长要教育孩子理解老师的做法,同时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是真心话啊,在正规的教育论文里不会这么直白表述的,无奈!),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适应管理,在潜意识中减少抵触情绪。

家长要经常性的和老师沟通。因为学校教育的变化,初一孩子的家长要经常性的和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回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经常沟通的好处是能够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够对孩子进行区别化管理。

3、家长时刻留意自己的心态,要耐心的去做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家长的话不是全盘接受了,家长要提前了解到这个特点,否则要是还按照小学阶段来教育的话,那一定是火星撞地球了。

要时刻注意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到了初一,孩子暂时不适应,家长也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千万不要再用高压的手段来要求孩子,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心情变化,改变不了孩子就要及时改变自己。发生冲突,造成孩子叛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教育就会失控,这是最失败的教育。

对孩子的管教不要奢望立竿见影。急脾气的家长就是,我说了,你就得按照我的要求做,这种专制做法,小学时或许可以,但是对待初一的孩子却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家长有耐心,心里一定要想到,最成功的教育是能够和孩子正常的交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

能交流,孩子才有接受你观点可能。

最后总结一下,初一的孩子性格特点在悄悄改变,家长要提前了解到这些变化,耐心的对待这些变化,有针对性的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最主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待初一的孩子,家长要明白:成绩不好不是最主要的,孩子不叛逆,心理能够健康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影纪拾光

上初一的孩子,已经开始叛逆,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1、有些道理根本不需要讲

有一种错,叫明知故犯,特别是孩子。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种错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父母不希望遇到不可挽回的代价,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提醒。只是孩子,依然不知道这种错为什么不能犯。类似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应该止步于“讲道理”,而是要让孩子体验代价。

2、道理要在适合的时候讲

相处最怕不能交流,有些感情是说着说着道理就没了的,有些亲密是攒着攒着厌倦就完了的。

所以,当孩子有小情绪的时候,分析对错不如分享悲喜,分析道理不如照顾情绪。

情绪和道理,犹如一对天生的冤家。当人们带着小情绪的时候,讲道理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会被嫌烦。因为,有时候我们不是不讲理,只是不想在某个时刻讲理,总是去做绝对正确的事情会让人很累!

如果孩子有情绪,父母要懂得试探孩子是否有接受交流疏导的意愿,如柳传志的父亲、如《无问西东》中张果果的爸爸,都是在孩子愿意接受交流的时候,才与孩子进行理性分析的。

对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说了对的话。否则,柳传志父亲的那一句“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及张果果父亲所说的“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你能去做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开心的事情。”,未必能让孩子醍醐灌顶、受益终身。

3、身教是言传道理之本

道理,之所以拥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而被广泛引用,是因为它言之有理、精辟易懂。但是,我们与孩子讲道理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能领悟道理的精粹,并转化成自己日常行为的规范。

简而言之,我们讲道理,不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而是要达成内化的效果。

所谓内化,就是要把道理变成“理论输入、行动输出”的完整过程,而最好的内化驱动力,就是父母言行一致的身教。

从父母真实行动所获得的感悟,才是对孩子具有真正实践价值的知识体系,才能够为孩子的个人成长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才能够让父母所讲的道理极具信服力。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指挥,孩子独自奔跑;而应该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发现爸爸


等待2084553

真希望娃才上初一。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说初一是过渡,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只有一路经历过了才明白,那是一些文人想象出来的套路。

初中生跟小学生的差异巨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理上。家长不得不一直鼓励学习,同时还得观察孩子的心理及生理变化。

初一的孩子进入新学校,接触新同学,新老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也会有一定时间的适应期。首先要教会孩子跟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师长,对孩子的学校及老师至少有初步了解,跟孩子多交流学校的情况,一定不忘夸夸他的老师怎么优秀。心里暗示的作用不容小觑,谁都愿意跟优秀的人同行。了解孩子交友情况,友好程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作为一个承载社会责任的个体,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现在的孩子索取的太多,回报的太少,很多不明白自己的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很难懂得父母的辛苦。

初中的孩子已有懵懂的情愫,初一能给孩子传输的尽量不要在初二再说,孩子的成长速度有时真不是家长可以完全控制的。

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我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优秀,但优秀的孩子后面必定有努力付出的家长。初中的学习跟小学就没有可比性。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要跟进监督,督促,鼓励,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要跟孩子共同成长。家长的成长主要是自己心里和行为方面,初中以后的孩子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什么事都问父母的小小孩。这是一个初三学生家长的一点点建议,给大家借鉴,不足之处还请海涵。


叶子40731634

看孩子的学习基础和爱好,既告诉他初一要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多鼓励少批评做孩子的朋友,教他自己设定短期目标或者长期目标,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都要鼓励,如果他不爱学习,告诉他学习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不学习肯定是没有出路找到他的爱好,帮助他设定人生的理想!同时要注意身体,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给孩子做好饭提供好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支持以准备即将来临的挑战,支持他开阔眼界看些课外阅读,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时时了解他的心态及时帮助他走出困扰。告诉他他才是最棒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