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日耳曼人究竟是哪些民族

日耳曼人其实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奥地利被要求永远不再并入德意志,而东普鲁士被前苏联作为战后补偿交给了波兰。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在一些不正式的用法中,会将日耳曼人代指为现在的德国人。

来源

“日耳曼”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目前最可信的理论认为“日耳曼”一词由高卢语的“邻近”和“人”组成,作为对比,今日威尔士语中“邻近”作ger,古爱尔兰语中“邻居”作gair,而今日爱尔兰语中则有前缀gar-(邻近),和形容词garach(邻近的)。 另有说法称“日耳曼”一词在凯尔特语中意为“吵闹的”; 如布列塔尼语与康瓦尔语中的“叫喊”,爱尔兰语中“呼唤”。除此之外,学者还提出“日耳曼”一词由日耳曼语的“矛/枪”与“人”合成。

日耳曼在旧时指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区,之后在近代的一些语言中,如英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中,被保留用作对“德国”的称呼。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在此之前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斯基泰人。此时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

传说中的日耳曼人究竟是哪些民族

索尔,日耳曼人的雷神。他的锤便是雷电

历史

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报道来自他们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接触。

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奈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之后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是迁移的原因。后来他们遇到罗马人。在两个民族的交战中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日耳曼人将一场突然来到的暴风雨当作他们的气候神的警告因此中止了作战。之后罗马人一再与这两支日耳曼人作战,但每次都战败。一直到这两个民族分裂后罗马人才获得胜利。

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但此后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和平。

奥古斯都因此改变了他的策略。从前12年到前9年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部族。但这些部族不是真的投降罗马帝国。前8年杜路苏斯在撤退时从马上摔落负伤死亡。他的兄弟提庇留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他征服了至此为止一直反抗罗马的切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今天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

后来罗马人企图从美茵茨出发进攻位于今天波希米亚的一个王国。但这个行动半途而废因为在潘诺尼亚爆发了动乱。虽然如此罗马人依然将到易北河的日耳曼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

日耳曼人的抵抗似乎被消灭后,普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卢斯受命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他在那里同时是省长和莱茵河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瓦卢斯在此前在叙利亚就已经获得了一个残暴贪婪的名声。他的统治很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他下令严惩反对罗马的人,而他引入的税在日耳曼人眼里非常不公平。对日耳曼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

在这种情况下切鲁西贵族阿尔米纽斯得以团结多个日耳曼人部落。他利用瓦卢斯对他的信任而将瓦卢斯引入一个圈套。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丧失了三个军团(约25000士兵)。这样罗马向东发展的计划就在9年结束了。到民族大迁徙为止日耳曼人受罗马的影响甚小。

14年和16年在吉曼尼卡斯的领导下罗马军队再次渡莱茵河进入日耳曼人地区。历史学家对这两次远征的性质还争议不清。因此它们是罗马的扩张政策的继续还是惩罚性进攻不明。

但此后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战争依然不断。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和多瑙河以北罗马建立了一条很长的界墙来保护罗马和日耳曼之间的边界。同时莱茵河地区被分为上日耳曼省和下日耳曼省两个省。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

167年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当时罗马可能有建立两个新的省的计划。但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死后,他的儿子科莫德斯恢复了过去的防卫性战略。他与日耳曼人修和。

许多历史学家将马克曼战争看作是民族大迁徙的前奏。其原因是哥特人向黑海和汪达尔人向多瑙河的迁徙所造成的罗马边境上的人口的变迁。这些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

经济

日耳曼人大多数是定居的农民,很少游猎。经济自给自足,手工业有铁工、陶瓦工、木工。原始印欧语言形成的时候车轮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日耳曼语言中“轮”有两个词。日耳曼人没有货币。他们之间的贸易以货物交换为主。最重要的财产是牲畜。今天英语中的fee(收费)与德语中的Vieh(牲畜)是同一个词根。

最主要的牲畜有牛、绵羊、猪、山羊和马。养蜂业和织布业也有。日耳曼人还知道如何制造奶酪,对奶酪他们有一个自己的词。

约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接触到犁,但其普及率很低。最重要的粮食是大麦。日耳曼人会利用休耕来让田地恢复它们的生产力。此外他们还会使用肥料。粮食主要作成粥,一直到中世纪为止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面包。

因为纬度较高,光热不足,日耳曼地区的平地多为冰碛平原,土壤比较贫瘠,日耳曼地区的生产力比南方的罗马低得多。塔西佗写道:“他们有很多牲畜,但大多数都不怎么样。就算牛也不像罗马的牛那么高大,即使它们的角也很小。”日耳曼地区经常发生饥荒,许多人营养不良。他们的平均寿命比较低。历史学家估计这是他们迁徙的主要原因。

日常生活

凯撒时代,日耳曼人穿着很少,常常只是一片兽皮,男男女女在河中同浴。饮食上绝大部分是乳制品和肉类,他们对农业并没投入太多精力,每年土地重新分配。日耳曼人的居民点相当小。通过对他们的墓地的考察考古学家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居民点一般约有200个居民。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现在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