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的孩子会得自闭症吗,自闭症最早几个月能被诊断?

878632109

自闭症儿童一般1岁发病,但是确诊要3岁,也就是说虽然医生诊断为自闭症,也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如果真的是自闭症,现在就是最佳的干预期。所以家长最好是打起精神。

我知道这件事对家长来说很难接受,但是,假如灾难是真实的,我们只能考虑如何生存。寻找科学的方法,对孩子早起干预,争取帮助孩子赶上来。

自闭症的家长千万不能讳疾忌医,要尽早重视起来,一旦得出诊断,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很多孩子如果能获得及时干预,还是能逐渐赶上正常孩子的发展的。错过了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就要花很大力气来做训练。

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瑞特综合症等等,统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通常在沟通技巧、社交技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问题。自闭症儿童一般在一周岁以前发病,孩子通常不喜欢跟人握手、拥抱、游戏等等,对他人情感行为没有反应,有的表现出面无表情,无法跟人对视,行为刻板等。

有人指责说自闭症的孩子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教养工作,这是已经被淘汰的说法,因为脑神经科学证明了,自闭症孩子是有生物遗传因素的,比如他们的大脑神经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比如自闭症孩子大脑对周围人和物的反应是一样的,而我们正常人的大脑会对人和物区别对待。所以自闭症的家长千万不要过度自责,或者相互埋怨。



青音约

我是孟青,孩子的健康顾问,分享儿童成长发育经验。

先对题主的问题回答:

一岁多的孩子得自闭症。

目前的临床医学可以做到一岁确诊自闭症,有部分学术研究表明孩子出生2个月可以检查出自闭症,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自闭症的病因很多,不仅仅是很多电影电视剧中的社会环境因素,还有遗传、病变、饮食等,所以小孩子包括婴儿都是有可能患有自闭症的。

自闭症的孩子在婴儿期就会不与他人眼与眼的对视,缺少面部表情,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母亲微笑;6-7个月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生咿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疾病或不舒服时,不会到父母亲身边寻求食物或安抚,或只是拉着父母亲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达;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谈不上建立友谊,喜欢独自玩耍。

根据提供的报告,孩子可能是有自闭症的,但是,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认,并且每个医生各自的诊断标准不同,这里只能说可能存在自闭症。

如何预防自闭症?婴儿期的孩子,尽量母乳喂养;大一点的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过多的摄入糖分,多吃碱性食物,比如葡萄、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等。同时,给予孩子开放的环境,让孩子有与其他人交际都有助于预防自闭症。


儿科医生孟青

虽然大部分的ASD诊断都在两岁半之后,但是很多的两岁以前的小朋友都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症状了,比如在言行举止、互动交流等方面明显的落后于普通小朋友。前两天和一个特教老师聊天,他们那里最小的孩子是五个多月都去机构干预了。

看你的资料,孩子主要是在情感沟通和人际关系这两个方面是重度的,这两个正好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要赶紧采取行动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机构开始干预吧!另外你说的后面是个问号,只要是自闭症的诊断,后面都是问号的,这个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今天,趁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下ASD儿童三岁之前的症状表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般而言,如果是在一岁之前,孩子的症状表现都不是特别的明显,正常的儿童在视觉、听觉以及感统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应的兴趣和爱好,喜欢和人进行双向的互动,也会用情绪、声音、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而自闭症的宝宝对于试听等消息缺乏相应的注意力,也缺少和别人的互动和参与意识,尤其是对双向互动更是缺乏。

在两岁之前,很多宝宝会出现一连串的双向互动示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孩子可以正确的使用相关的字词和短语,会模仿家人和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无法使用短语或只能机械性的使用重复的字词,没有语言交流,有的孩子开始出现重复字词等刻板的语言内容。

等到孩子30个月之后,自闭症的症状就相当明显了,普通的孩子都有了相当的逻辑思考的能力,可以轻松的将两个想法富有逻辑性的连接在一起,而ASD儿童不会逻辑性的使用各种想法,有的孩子三岁后,语言反而慢慢的消失。

很多细心的家长都能在两岁半以前发现孩子的症状,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同其他孩子的沟通互动能力,并可以很快的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温馨提示: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准确、专业、智能的康复训练工具,几十组训练游戏,专业认知图库,让您训练无忧,更有全国最全最准确的机构信息供您选择,让自闭症孩子拥抱蓝天,让世界充满爱。


你好children

这个问题问得不恰当,自闭症并不是后天得上的疾病,而是前天就有的脑发育障碍,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也就是说孩子一出生就有的疾病。

自闭症有两大核心障碍,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社交障碍

狭隘的兴趣和刻板行为

虽然自闭症是先天性的疾病,但是因为上述核心障碍在婴儿时期表现得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这也给自闭症的早起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自闭症并没有可靠的生化检查指标,也就是说不能通过验血,脑电图检查之类的常规手段确诊,而是需要依靠有经验的医生现场观察儿童,结合父母填写各种测量表综合给出结论的,这些在3岁之前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就有了一定的误诊几率。

也有一些孩子在三岁左右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各种之前获得的能力出现明显的倒退,而在三岁之前几乎和正常孩子一致,这就更加增加了早起诊断的难度。

不过作为家长,敏感一些总是利大于弊的,发现有异常,带孩子及时就医也是很有必要的,哪怕随着孩子的成长,最终确定是误诊,排除了自闭症的可能,或者是其他疾病,也总好过粗心大意,耽误孩子就诊。

很多家长对于自闭症并没有足够的知识,这里简单说一些可以定性参考的标准:

听声追踪物体能力弱

对人兴趣不大,甚至对妈妈也没有亲切感

对某种玩具或事物有过分的喜好

缺乏眼神交流,逃避对视

呼唤名字没有反应

......

出现类似症状的孩子,父母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爱陪娃的熊叔

现在,经常听到,看到自闭症这个词,也知道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有多么痛苦,真想为这样的群体做点什么。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看到2位自闭症儿童家长叙述

1/我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煎熬了20年,儿子至今不能叫我一声爸爸,我不到50,已经白发苍苍,我的泪流在心里。

2/我孩子是严重自闭症,我为照顾他放弃了工作,虽然日子过的很困难,但我一直很坚强。

其实,自闭症的儿童不是像某些专家说的很安静,自己呆着,他们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和这些孩子接触的多,接触的时间长,才更懂他们。

一位有丰富经验的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有一半的孩子特别闹人,长时间不能安静,大喊,尖叫。

2/大部分孩子智力低下,还有些孩子有特长。

3/一半孩子没有自理能力,大小便,穿衣,洗澡都要有人帮忙。

4/大多数孩子失眠,睡不着就经常去便所,有的一夜去几十次。

5/身边时刻要有人陪着,否则,容易做危险事情。

6/先天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疾病和遗传有关,也希望找出好办法来对抗这种疾病。

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要坚强,不灰心,不放弃,科学在发展,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海是大舞台

一般情况下,自闭症的诊断都要在两岁半之后了,但是很多细心的家长都可以在孩子两岁左右发现相关症状,你题干中所说的孩子一岁多也是有可能诊断的,我上次回答的那个问题,孩子一岁八个月就已经确诊自闭症并且进行康复干预了。



下面我来分阶段的跟大家阐述一下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孩子三岁之前的相关症状。

在一岁之前,孩子的症状表现的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正常的婴儿都可以表现出跟人的互动以及交流的想法和兴趣,会用相关的动作、神态、目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自闭症的孩子则缺少这部分的兴趣,对于试听等相关相关信息缺乏相应的互动性和参与意识,尤其是对于双向的互动。


而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正常的宝宝都会出现很多的情绪示意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的孩子都可以使用相关的字词和短语了,而自闭症的宝宝则无法使用语言去表达,有的孩子此时还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相关的词语等刻板的行为,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症状,那么尽快带孩子去诊断。

所以,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大意,有的孩子还不到一岁就去机构做干预了,防患于未然,平时对孩子用心,细心,多让孩子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互动和分享,可以通过别的小朋友的发展来对比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


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在底下留言。


育儿辞典

自闭症天生的,一出生就有的,只不过婴儿吃了睡睡了拉,再吃再睡再拉,看不出啊。等父母发现就已经一岁左右了,不是一岁才得的,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婴儿期可能唯一能判断就是眼睛,会不会对声音有反应,会不会看母亲,视线会不会跟着母亲移动而移动,此外就是会不会无意识的笑,尤其刚出生后的几周,其实婴儿还不会笑的,但是睡着有时会笑,是无意识的,听医生说,刚出去就会这样笑,说明大脑发育没问题,是非常好的


香水百合187586005


正义与黑暗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