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8年李子会滞销?

绥江半边红李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针对有关于2018年李子滞销的问题,愿意分享一下个人观点。李子,一提到这种水果,就会禁不住流口水,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有这种感觉。



至于,题主所言的李子滞销的问题,个人分析如下: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最终滞销

截止2016年,国内的李子种植面积约190万公顷,产量高达649万吨。而在10年前的2006年,种植面积才约151万公顷,产量约530万吨,种植面积增加了25.8%,产量增加了22.45%。而且,种植面积还在增长,产量还在增加,有人预测2018年李子的产量668万吨,2019年李子的产量为675万吨,2020年李子的产量为682万吨。过高的产量,势必会带来市场的供过于求,出现滞销就不难理解了。



牙齿限制了人们多吃李子

李子虽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抗氧化剂含量惊人,堪称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级水果”。但是,味酸,却让不少人对其敢爱不敢多吃。不知道,吃李子的朋友是否在多吃的情况之下,感觉到牙齿酸麻,不得不停下来食用。就像荔枝不可多吃一样,吃多了上火,容易打吊针。所以,酸味限制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成为了导致滞销的一个辅助原因。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如果有说的不周到或者不正确的地方,欢迎评论指出来。


终归农村

问题:为什么2018年李子会滞销?

进入今年的6月份以后,很多种植李子的地方已经陆续进入到了李子成熟期,可成熟的李子却并没有给种植户带了多少喜悦,而是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出了今年李子出现滞销的问题,比如6月13日对彩贵州网报道了贵州贞丰3万吨李子滞销问题;紧接着6月26日四川在线报道了内江市东兴区永兴镇高庙村5万斤李子滞销的问题,同时巴中星光村的李子也出现了大量的滞销,那么这些李子出现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因为李子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整体上李子在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面上的李子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掉,加之李子成熟后保质期比较短,不容易存放,市场价格比较低,有的个别品种的李子甚至卖到五毛钱一斤。

从小的方面来说,有的地方李子出现滞销具有地方原因,比如内江市高庙村的李子滞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地今年雨水过多,过多的雨水影响了李子的口味,这就造成了在当地销售困难,同时收购商的采购量也下降,转而寻求更好的李子。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农产品出现滞销的共性原因,当市场价格低时,利润差就比较小,加上运输费、人工费等各项费用,中间商也不赚钱,就没有意愿再收购李子卖。此外,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种植结构不合理、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农产品滞销。


洞察三农万象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最终滞销!


如果我们换种想法,将这些滞销的李子酿造成李子酒,还可以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何乐而不为呢?

学些酿酒技术购买酿酒设备都可以找传成酒械哦!


传成酒械T

其实这是一个大家不愿承认的严重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经济正在为小农经济政策和小农意识买单,大家都清楚城市水果售价并不便宜,进口水果的量也不小,为啥水果在产地低价都卖不掉,基本看不到非本地收购商贩,原因让人无赖,外地商贩来基本赚不到钱,就包括电商涉足也是这样,大凡有点公益心的人,只要碰了农村的滞销农产品基本死路一条,就连频繁助农的各大电商平台也销声匿迹,不再碰滞销农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