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雍正王朝》中的李卫?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的出现,总能给严肃紧张的剧情平添一抹滑稽欢快的底色,还不忘配合着他的那首专属出场音乐。

但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表面的滑稽欢快,深入去看李卫这个角色,我们会发现,这个众人眼中的奴才,雍正口中的“狗儿”,着实不简单、不寻常!



第一,李卫最大的品质:忠诚

当李卫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时,胤禛嘴上说着“意思倒不错,就是太拗口”,心里说不定早就乐开了花。

李卫明白,四爷就是他的一棵大树,而他是四爷枝叶,他必须紧靠大树,不存任何私心,一心一意为主子办差做事,才能有好的前程。

跟他一起进府的高福经受不住失落和诱惑,一步走错,最终遗恨终生。虽值得同情,但也是不够忠诚,才造成了他的悲剧。

年羹尧一升官,就冒出了非分之想,不仅傍着四爷,还琢磨着攀八爷的高枝。后来西北打了胜仗,更是结党营私,权势熏天。

但李卫就是紧靠着胤禛,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只明白一点,那就是要听主子的,为主子办事,谁给主子惹麻烦,他都不答应,谁惹主子不开心,他就要咬死谁。

比如恩科泄题案,大家都不敢管,是因为大家都有私心,怕自己没管好没管对,于自己的前程有影响。但李卫就不怕,他只知道主子布置这场会试已经好久了,就为了为国选拔几个人才,现在有人竟敢泄露考题,给主子惹事,那他绝不答应,所以连想都不想,就出亲兵搜查考场。

再比如他就曾闯到刑部去,把狂悖不堪的曾静狠狠揍了一顿,这份护主之心,胤禛看了不定有多开心呢,所以只对他示以小惩。

皇帝最喜欢忠诚的臣子,这点到什么时候都不2会变。



第二,李卫最大的能耐:权变

光是忠诚还不行,皇帝提拔一个人的最大标准应该是能办实事。那些只会说空话而不办事的人固然得不到提拔,而那些只会一心办事却不懂权变的“一根筋”也容易给皇上惹祸。

田文镜就是这种“一根筋”的典型例子。

他要忠心有忠心,要能力有能力,但就是缺乏权变,不会灵活处事。追比国库欠款时,他办事情操切,最后逼死了魏东亭,惹恼了十爷,一大堆老臣跑到康熙那里喊冤叫屈。后来他任河南巡抚,试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逼着士绅冒雨修河堤,搞得河南生员罢考,天怒人怨,不仅自己遭到言官弹劾,还连带着雍正也要被臣子攻讦。

但反观李卫呢,主子让办的差,不打折扣完成任务不说,而且懂得机灵权变,面对阻力不是硬碰硬,而是绕开阻力,寻找其他办法,最终达到目的。在江苏,李卫推行摊丁入亩,遭到江苏士绅官员的反对。于是,他先是示弱,表示这事先不办,然后找准了领头人黄伦,并利用一件冤案将其扳倒,逼迫江苏士绅同意了摊丁入亩的建议。在推行摊丁入亩的过程中,为争得小民百姓的支持,他将新政的内容用莲花落的形式唱出去,使得不认字的贫民大众也能了解新政措施,有助于政策的推进。

李卫就这样靠着自己机灵权变的脑袋瓜逐步走上高位,成为万众瞩目的封疆大吏。



第三,李卫最大的心机:会说话

别看李卫是个叫花子出身,既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字,但他说起话来就是那么妥帖得体。搞政治,明枪暗箭太多,往往一句话没说好,小命就没了,一个人仕途的好坏跟他的说话艺术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李卫绝对是典范。

比如当弘时刺杀弘历失败后,雍正颇有些拿不定主意,随口问李卫应该怎么办。李卫一方面表示,皇家的私事实在没法说,另一方面又借着曾静案,向雍正透露道:“圣祖爷千般都好,但就是太仁慈,明知道八爷他们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想想现在八爷是怎么对你的,你就可以想到以后弘时是如何对待弘历的,所以必须下定决心除掉弘时。

于是,李卫利用自己高超的说话艺术,在不动声色间替雍正拿了关键的主意,但又没有一句话是在妄议皇室继承,既保全了自己,又是实实在在地在为雍正分忧。



当然,也有人说李卫是个不想当人想当狗的死奴才、贱骨头,是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也得分两方面说:

第一,你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人,即便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人只愿意当奴才不愿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呢?

第二,李卫遇上了水灾,和高福一起乞讨,想凑钱把翠儿赎出来。正巧碰到胤禛,胤禛不仅收留了他们,还给他们吃穿,让他们能够好好地活着。换了你,如果遇到生命和尊严之间的选择,你也未必会不要命。更何况,胤禛给了李卫一条活路,那就是李卫的恩人。李卫一辈子知恩图报,这又有什么错呢?


达摩说

《雍正王朝》中有个人虽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却让人十分喜爱,后来专门以他为主角请原班人马又拍了一部电视剧,他就是李卫。

剧中的李卫是一个小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由于偶然的机会被当时在外办差的四阿哥胤禛看中,带回北京,一开始只是雍王府的一个小奴才,但越来越被四阿哥喜欢,先是当了县令,在四阿哥登基后,先后当了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成了一名至关重要的封疆大吏。

历史上李卫也是一位名臣,做过不少事情,但并不是叫花子出身,而是富二代,但是不识字是真的,因为最初是花钱捐来的官。先不谈历史,就说剧中刻画的这个角色。

李卫第一次给他大量戏份是在四阿哥让他到万永当铺卖假当的时候。他一出场,就有他的专属背景音乐,和抖机灵、耍聪明的人设很相符。他整个表演非常自然,学着山西口音,和老板一边聊天一边砍价,前前后后都编的很圆,让观众发现,这个身材小小的家伙还是很有一股子聪明劲的,日后必堪大用。

果然,李卫的第二场戏表演得依旧很出色。那是雍正登基后,出现了科场舞弊案。副主考李绂到处搬救兵,三阿哥建议他找李卫,他自己是个饱学之士,自然对李卫这种文盲很不屑,不太情愿、一脸骄傲地去找李卫,没想到李卫一下子就点出他的思路有问题,让他惭愧不已。随后,李卫立即带兵到了考场,又用机智的办法查出了一批作弊的考生,整个过程思路清晰、调度有序,面对正主考张廷璐不卑不亢,再次展示出他的非凡能力。

要说前两次都是小把戏,第三次是非常重要的。李卫当上江苏巡抚后,奉旨试行摊丁入亩的新政。新政一推出,因为触及了乡绅地主的利益,自然是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手下年羹尧举荐的黄伦带头跟他对着干,他先是很生气,但很快就冷静下来,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借故将黄伦支走,然后偷偷地将黄伦办过的案子一一查过,发现了一桩冤案。他亲自到牢里找到含冤的刘王氏,鼓励她翻案叫冤。然后,他公开审理了这个案子,揭露了黄伦勾结程森草菅人命、奸淫妇女的犯罪事实,将黄伦罢官免职。带头的一倒下,其他人见识到了李卫的厉害,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实行摊丁入亩。李卫还用“接地气”的办法出告示,让老百姓理解摊丁入亩的意思,让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除了几场大戏展示出李卫的机智和能力外,还有几场戏展示了他懂事、乖巧、忠心的特点,一是带老婆孩子回京看望主子,很远就下车步行,还给儿子起名叫“李忠四爷”,听着很搞笑,但是和年羹尧回京“百官跪迎”,见皇上还高坐于马上,手下将领“只知军令不知皇上”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二人截然相反的结局。二是和翠儿偷情、在雍王府回忆往事、刺死年羹尧、处置曾静的几段,李卫都是动了真情,展示了真性情和耿耿忠心。另外,剧中还透露他从不纳妾,不忘贫贱出身,虽然有与歌姬私通的情节,但仍然不能磨灭他的可爱形象。

所以,李卫这个角色深受大家喜爱也是很有道理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出身贫寒的人,一部分人因此而自卑、内向、敏感,成为阻碍自己进步的绊脚石,但如果和李卫这样,把出身变为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信阳光地面对生活,对提携自己的人知感恩,知进退,也可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文/炒米视角

就电视剧《雍正王朝》论李卫,可以称之为:”小叫花子的奋斗史!”

李卫和高福是雍正和十三爷在去江南“筹赈”的路上捡回来的两个小叫花子。但当时捡回来的是两个小叫花子,一个命丧黄泉,一个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命运殊途,源于李卫拥有这么几个”法宝”。



第一,坚定不移的立场。

从他跟着雍正进入潜邸的那一刻,他就死心塌地跟着雍正,在夺嫡期间,雍正时起时落,底下具体办事的人,唯有李卫没有三心二意,没有瞻前顾后。所以得到雍正的信任。

年羹尧放任四川之后,江夏镇一案,那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回京述职,走张廷玉的门子,拜八王的码头,自以为闪转腾挪,神鬼不知。却不曾想,被雍正清清楚楚看在眼里,然后直指,你头上的那片云是我胤慎!

高福因为思维惰性,被八王府的人下了套,之后他不是想方设法自救,而是随波逐流,任人摆布。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第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

其实李卫在这一点上的“灵性”,从一出场就展现无疑了。和高福一起讨饭的时候,他立刻就发现了那两个北方口音的人身份不一般,这两人将会是他命运的转折点,而高福只懂得装装尸体。

在雍王府脏活做多了之后,特别是装败家子到当铺下套,京城是不能再呆了,感觉越来越不安全,因为如果没有合适理由和利用价值,他的结果就会和高福一样。而他的理由是和翠儿偷情,利用价值是监视年羹尧。所以知年羹尧受任四川总督节制西北时,他知道离开雍王府的机会来了,他和翠儿偷情,那么多年,不早不晚,偏偏等到年羹尧回来才东窗事发,如果说巧合,那也只能说上天注定。



第三,善于抓重点,不受形式的约束。”野路子,办正事”。

李卫利用自己文盲的身份,有利地直击要害,雷厉风行,果断措施,有一般人无法达到的办事能力。所谓会站队,会巴结,但是没有真本事,一样要完蛋。而李卫在办事能力上,连凌烟阁名臣们都自叹不如。

去当铺下套如此,自己扮作一个败家子,毫无破绽;去江苏任上推行新政,如何抓住当地官员七寸,让他们主动配合自己搞新政,手段老辣,效果明显;科考舞弊案,直接带兵搜考场。这些事换别人都会受各种条条框框约束,而无法做成,唯独李卫横下一条心,反正我是文盲,我啥都不懂啥都不怕!



第四,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怕马屁大多数人都会,但是度很难把握。李卫天生就会,而且拿捏得当。最典型的便是脱了官服下狱去揍曾静。这种马屁换到哪个主子都会受用得不行。啥叫贴心,这就叫贴心啊!虽然雍正表面会责罚李卫,说他一个封疆大吏,不注重形象,罚俸。但内心里还是欢喜的,以后机会更是大把的。


很多人都认为李卫之所以官运亨通,是因为李卫站队站对了。甚至背后骂他是雍正的一条狗。殊不知,站队对了的人很多,如年羹尧,如隆科多。但下场远远不及李卫和田文镜?为何?因为他们在士绅的眼里是雍正的狗,而却是真心实意地去替老百姓办了非常多的实事。


炒米视角

雍正用人的三个标准,第一够忠诚,第二能办差,第三敢扛事。下面,分别举证说明。



1.够忠诚。

这个标准是每个皇帝都最关注的,但是对于忠诚度发生变化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而雍正的方式,就是消灭。

就拿李卫和年羹尧来说,他们都是雍正的潜邸奴才,忠诚度本该是满分。

但是年羹尧随着官场历练,有了一山还看一山高的想法,时不时脚踏两只船,忠诚度逐渐下滑。这是雍正最不能接受的,也注定年大将军的结局。

李卫就不一样了,早请示晚汇报制度落实非常好,马屁拍的不妙,却总能拍在痒痒上,雍正自然寄予厚望。



2.能办差。

雍正不喜欢愚忠的人,也就是不纳庸才。所以,能成为他的铁杆,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能办差事,对得起岗位和工资。

李卫虽然真才实学不入流,但是对雍正交办的差事非常敬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这样的马仔,雍正当然喜欢。

孙嘉诚就不一样了,他对雍正也忠诚,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但是,这样的人办不了差,属于鸡肋型的官员,于是被雍正扔到西北大营,成为了老年的刀下鬼,也成为杀年羹尧的又一罪证。



3.敢扛事。

所谓患难见真心,真正的忠诚和能力,需要用危难来检验。

这方面,李卫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比较能扛事的人是张廷玉,所以,张中堂成为配享满清宗庙唯一汉臣。不为别的,在八爷党阴谋政变的时候,是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扛事,为雍正讲话,化解了这场危机。

田文镜也敢扛事,而且天不怕地不怕,所以,雍正也是特别厚爱。可惜,田文镜身体不好病死了,要不然也可以登阁入相。

还有一个比张廷玉和田文镜更忠诚更有能耐更能扛事的人,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失去胤祥,雍正犹如断了一臂,损失重大,也是心痛万分。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军缘鑫播客

(不是历史)

雍正和李卫的关系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跟雍正是一对好搭档,雍正的命令,李卫都是坚决执行,李卫从一个乞丐成长为封疆大吏,不仅靠的是雍正的器重,还有就是李卫自身的能力。

就连雍正的对手老八都在夸奖李卫,说李卫硬是从一个乞丐被老四调教成了一个厉害的角色,叹息自己用的人能力都不如李卫。

同时君臣的关系也是不一般,李卫在雍正面都是自称狗儿,甚至李卫去青楼消遣,还让雍正提提隐瞒,虽然雍正没有撒谎,但是可见君臣二人关系不一般。



李卫能够得到雍正恩宠,就靠四个字“换位思考”

作为下属,李卫特别能够深入到领导内心,用换位思考的思维,理解领导的难处,从而得到雍正的认可。

1.李卫看到雍正每天为国事操劳,饭量很小,每顿吃一小碗米饭的时候,不仅泪流满面,这一寻常的情节,雍正却大受感动,身边有那么多伺候自己的人,谁能这么细心而且能说出这样的话,越是最普通的话越是在这里适用。



2.李卫有个儿子,取名就叫“李忠四爷”,李卫具有超前意识,那个时候就取了四个字的名字,当时雍正正处在地位不稳固的时期,被朋党所困扰,他需要忠臣,李卫把自己儿子的名字都是忠于四爷了,这不就是换位思考吗?

3.雍正要推行新政,李卫是坚决执行,不管是用武力镇压,还是把新政编成快板,让乞丐传唱,都是不遗余力的贯彻执行新政。


4.当年西北军费紧张,国库空虚,为了解决领导的烦恼,李卫主动承担抄家的恶名,把江南富商的的家资查抄之后补贴西北的军费,这时候帮助年羹尧是看在雍正的心思之上。

5.等到雍正讨厌年羹尧,想要整治他一番的时候,李卫给雍正说出了“帝出三江口”的民谣。这都是站在领导的立场上面考虑问题。

李卫受到雍正的器重,官做的那么大,不仅是靠个人能力,还有一点就是“换位思考”,为领导分忧。



小灿哥说历史

剧中的李卫,是雍正的家奴,以后到外地做官了,而且官越做越大。但实际上的李卫,却是捐班出身,此人做官很有一套,尤其是善于捕盗,深得雍正器重。

至于剧中说李卫大字不识,纯属戏说。而且在江苏巡抚任上,为了推行摊丁入亩,被同僚难为,也是戏说。巡抚是一省最高官员,而且是有兵权的(抚标),说是籓台难为他,不给他派兵,更是胡说。

总之,李卫其人,表面马大哈,实际上站队正确有作为。不亏是雍正王朝的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