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臨時工如何轉編內?

事業單位改革是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它不僅牽扯到萬千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行業的改革與調整。因此,可謂牽一髮二動全身。

大家都知道目前在我國事業單位有著”編內人員“與”編外人員之分“,所謂的編內人員及入職後又正式納入編制的員工,而編外人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合同工、勞務派遣。兩者雖一字之差,待遇以及晉升空間等卻差了一大截。

其實, “臨時工”,是在計劃經濟時期興起的產物,但是在法律意義上並不存在此用工形態,如今卻大量存在於多個 行業,並引發“臨時工現象”。在一些涉及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突發事件中,“臨時工”往往成為最後的責任人。

事業單位改革後,臨時工如何轉編內?

那麼,在事業單位進行改革的今天,編外人員的命運是怎麼的呢?這個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還會繼續下去嗎?編外人員在改革後該如何享有和編內人員同等的福利,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同工同酬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和事業單位改革最新消息中關於臨時工的相關問題。

事業單位改革後,臨時工如何轉編內?

而在目前, 除了養老,在編內和編外人員的待遇執行現有的政策以外,在晉升職稱、薪酬水平、學術地位等其他方面要努力做到同崗同薪同待遇。事實上,一些地方的事業單位已經在同工同酬這條路上實施了很久。可以說,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邁得越來越大了,在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