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七):婆婆催生二胎,不生對不起婆婆,該怎麼辦?

文/桐陽媽

人的思維、行為和表達方式都受制於情緒的驅動。

如果內在有不夠好的情緒驅動,就會陷入在乎別人的評價,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挑剔和控制,而自己過的委屈。

原創連載(七):婆婆催生二胎,不生對不起婆婆,該怎麼辦?

表妹這幾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原因是婆婆最近催生二胎。尤其是婆婆反覆強調,你都35歲了,再不生,生不出來了,到時候後悔的是你。一個閨女太孤單了,再要個兒子,別怪我沒提醒你。弟媳婦,比你小兩歲,要了三年都沒要上。

你們不要光顧著自己享樂,生兩個孩子好,也是為了你們將來好,我們也指望不上孫子。

她問我該不該生二胎?我說這事不在婆婆,關鍵是你自己是否準備好了。她說,沒打算要二胎,一個都累死了,可是婆婆總是催促,我有點撐不下去了。所以每天為這事失眠。

我問她,按照婆婆的心願,已經要了二胎,你內心是什麼感受?她說是心累,還有委屈,感覺自己是生孩子的工具,這個孩子不是為自己生的,而是為婆婆生的。這種委屈,一直伴隨著孩子出生到以後的撫養。

想到之前帶孩子和婆婆的矛盾,婆婆總是說我不會帶孩子,有很多觀念的衝突,想想都會爆炸了。

婆媳發生衝突的時候,老公總是一句話,我媽媽給你帶孩子已經夠辛苦了,你還總是惹他生氣。尤其吵架的時候,老公不是管她和孩子,而是進婆婆屋裡。每次想到這些,她都痛不欲生。

我說,那你直接拒絕不就可以了嗎?她說,這樣婆婆會生氣,老公又會說我不會處理問題。感覺自己不生二胎,對不起老公,對不起婆婆,覺得自己不夠好,又很自責。

原創連載(七):婆婆催生二胎,不生對不起婆婆,該怎麼辦?

委屈和自責的衝突,導致痛苦失眠。

她分享了在單位最近遇到的一件事。上級領導月底要來檢查,主管要求她和同事把需要檢查的文件做好審批。她們做好了,交給主管,主管批評了她們,說她們業務不精,沒有做全面,要求重新再做。

從領導辦公室出來以後,她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這麼點小事也做不好。下班的時候,她主動留下加班,同事下班走人。

第二天,她和同事說,昨晚加了兩個小時班,快累死了。同事像沒事人一樣,月底才來檢查,還有時間呢。領導給我們提出問題了,我們想想怎麼改,做一下重點規劃,我可不想做無用功。

那個時候特別委屈,感覺自己費力不討好,同事還嘲笑自己效率低。不過想想加了兩個小時班,確實沒出多少活,覺得自己真是太差勁了。

同樣一件事,為什麼兩個人的態度不一樣呢?一個人的成長來自於過去的經驗和未來的期待。

同事沒有內在不夠好的模式,認為被領導批評一下很正常。

為什麼表妹有不夠好的模式?和她童年的成長經歷有關。

小時候,父母本來期望她是兒子,結果是女兒,看到媽媽眼神有一種被嫌棄的目光。

父母總說姐姐能幹,姐姐幹家務比我快,她會幫著賣東西。覺得自己不夠好,父母喜歡姐姐,不喜歡我。

有一次洗衣服,媽媽說我洗的不乾淨,怎麼連這麼點小事也幹不好,讓姐姐重新洗。我在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內心特別自卑。直到上了學,學習比較好,才稍微好一些。

在學校,老師不點名批評的時候,也會覺得是在說我。自己特別敏感,結婚後,老公多次說過,我心事太重,屁大點的事,沒必要生氣。

原創連載(七):婆婆催生二胎,不生對不起婆婆,該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表妹類似的經歷,內在總有不夠好的情緒模式,內心自卑。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成長經歷,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突破這種模式,負責現在的人生。

  1. 看見內在深層情緒,選擇照顧自己的感受。

    情緒就是我們人的底層操作系統,系統不穩定,裝個軟件就容易出現問題。

    當別人闖入界限,干涉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把重心放在別人為什麼會這樣說,這樣要求。陷入這種情緒不能自拔。

    現在關注自己的感受,為什麼沒有力量回擊,不敢拒絕的根源是什麼?是不是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好呢?害怕別人生氣呢?

    如果一味照顧別人的感受,自己很委屈,那誰來照顧自己的感受呢?

    所以不讓自己憋屈的生活裡,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愛自己,選擇照顧自己的感受,直接拒絕。

    不管別人說多少遍,用一句萬能的話語回擊:謝謝你的建議,這是我的事,我知道該怎樣做。

  2. 自己肯定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就是選擇,如果你的生活被別人選擇,被別人左右。你就像一個棋子,決定不了自己的人生走向,過被動的生活,就會非常委屈。

    內在委屈,不會換取別人同情,只會讓別人一步步干涉你的生活,你會過的更委屈,委屈時間長了,就會變的麻木,逐漸變成無能。

    如果清晰自己想要的生活,主動選擇生活,並且願意承擔選擇的後果,負責自己的人生。就不會被別人指手畫腳。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有價值的,看到自己為生活創造的價值,而不是關注自己沒做到的部分。當你看到自己的價值,反而會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更多沒完成的事情。

  3. 不關注自己不能改變,不可控的因素。關注自己能做到的,能改變的。

    很多人習慣給別人建議,或者評價別人,甚至挑剔別人,這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關注自己能做到的,能改變的。

    比如,婆婆催促生二胎,如果自己不想要,我們可以和老公溝通。通過同理心和共贏的思維方式說服老公,比如從經濟和精力方面證明不適合要二胎。讓老公在情緒上支持你,這個是自己可以影響,甚至改變的事情。

    當你和老公一致的時候,婆婆感受到,自己說多少遍也沒用的時候,自然會收斂。

  4. 成為關係的創造者,幸福感油然而生。

    內在沒有自卑情緒束縛,就會靜心傾聽別人評價和建議。

    和自己觀點有差異的時候,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怎樣的,我這樣做的好處在什麼地方。

    引領對方去了解你,理解你,慢慢的你就變成關係的引導著,自己越來越有力量,幸福感油然而生。

    下週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