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或將有剛需房源,宜賓「剛需」時代又來了?

都說房地產市場是瞬息萬變的,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價格上,也同樣體現在產品上。而樓市變化通常讓人“摸不著頭腦”,並直接影響著購房者的置業計劃,最明顯的就是購房者心態的變化。 很多人在買房的時候都遇了“坑”,房價稍低的時候猶豫不決,錯過了最佳買房時機,為此要付出更多的購房成本。

宜賓的市場也算比較有意思的了,今天不妨從產品的角度來談談吧。

剛需的光景僅有兩年?

如果要用一個時間點來記錄剛需這個概念初現宜賓的話,可能就是2013年臨港國際的亮相了吧。而隨著而來的是,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剛需產品。就像之前青春片反響強烈的時候,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就會看到劇情、題材與之類似的電影出現。但樓市並不像電影市場,買房也並不像買張電影票那樣簡單。不管是真正的剛需或是有換房需求的,在剛需主導的市場下也並沒有什麼其他選擇。

華僑城或將有剛需房源,宜賓“剛需”時代又來了?

剛需的天下沒過多久,一系列樓盤爛尾、資金鍊斷裂等問題就出現了,這個時候也不管什麼剛需了,能賣出去就是好的。至此之後,宜賓就開啟了長達兩年的去庫存時代,出臺了各種購房補貼、減少土地供給等措施。效果自然也是有的,這個時候剛需的選擇面也越來越小。

改善又掀起一股浪潮了?

同時,一波樓市震盪後,改善盤開始以麗雅龍城為代表了,之後就是這兩年新入市的錦繡龍城、麗雅大院、天璽、美好和居、天譽、白沙鷺島等。從樓盤成交量來看,改善算是順利接棒,開始領跑宜賓市場。

當然,改善樓盤的扎堆出現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持續去庫存造成的供不應求,然後後續土地供應不及,而且多數都是優質地塊,基本上都是打造為改善產品的地塊。二是近年來,隨著住房自有率的提升,消費者開始追求從量到質的提升,改善型需求佔比在持續增加。尤其是居住需求改善較為迫切並且購買力較強的40-49歲人口占比提升,使得換房需求大大增加。三是,與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有直接關係,因為增加了小房換大房、為適齡兒童上學擇房等需求。

華僑城或將有剛需房源,宜賓“剛需”時代又來了?

剛需“捲土重來”,透露什麼信號?

除此之外,最近華僑城官微也透露了一些信息:項目住宅住宅一期規劃為約95-185㎡面積段的套三、套四產品,滿足首次置業及換房等需求。由此看來,可能會有剛需房源哦。

華僑城或將有剛需房源,宜賓“剛需”時代又來了?

華僑城或將有剛需房源,宜賓“剛需”時代又來了?

整體來看,變化大致是從剛需盤——改善盤——有剛需房源,從這個變化中,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其中的“微妙”。如今已經不再是整盤都是剛需產品了,而只是其中的一條產品線。不過,相較之前,剛需群體就要付出更多的購房成本了。而這種產品的變化,似乎透露出一些信號。

1、改善性產品呈現剛性的特點,是市場經濟的作用,說明剛需產品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這也是樓市朝著健康合理方向發展的信號,因為一個健康的市場,一定是既能滿足剛需,又能滿足改善的市場。

2、當剛需的釋放達到一定水平,改善性產品勢必會成為市場主力,中高端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會越來越大。

anyway, 剛需也好,改善也罷,是專指中低收入購房者的,還是個大概念呢,其實都只是假設出來的而已,什麼“偽剛需”、“偽改善”也比比皆是,這僅僅是供需雙方對某個商品的博弈結果。在房價高企的當下,能買到房就對了。同時,也因為很難去衡量這種概念,各種調控措施也不能完全保障一部分人的利益,.so剛需什麼的,看看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