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做出重大决定,事关30万人的生活!

7月3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强化省会担当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交大会审议。

《决定》深入分析了贵阳市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以此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进一步推进大城市带动大扶贫,为全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出贵阳贡献。

【攻坚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全市64个贫困村和100个低收入困难村(包括20个特别困难村)。

【任务目标】到2020年,确保全市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果巩固提高;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收入困难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过8100元;实现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线与农村低保生活保障线“两线合一”。

到2020年,全市实现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高一格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网底进一步兜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到2020年,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更加全面,大市场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大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州扶贫协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带动11个受帮扶贫困县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重点任务】

A、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四场硬仗”

打好以农村“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仗——

力争2018年完成通组公路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到2020年,建成旅游公路54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比率、县乡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确保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贫困村和低收入困难村都实现集中供水,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户都有安全饮水。到2020年,实现农村电力全覆盖,自然村村民组光纤通达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村4G覆盖能力达95%,农村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覆盖率达100%。

到2020年,64个贫困村和100个低收入困难村实现小康寨建设项目全覆盖,全面提升贫困村和低收入困难村的人居环境,达到生态宜居要求。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及符合“三个紧扣”要求的低收入困难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全面完成12090人易地搬迁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2人,同步搬迁低收入困难人口10048人。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严格落实“六个坚持”,“高一格”建设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质量、完善就业及后续保障,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加快完善配套卫生室、生活超市、文化室、治安室、社区服务办公室、幼儿园、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社区新环境。

针对搬迁群众个体情况,通过全员培训、“订单式”培训、县域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等方式,做到户均1人以上城镇稳定就业。用好用活中央、省房屋补助及配套设施建设节余资金,整合其他各类扶贫资金,通过购买商业门面、企业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实现搬迁群众产业增收。

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贵阳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100%覆盖低收入困难村;到2019年,全市140万亩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全面完成;到2020年,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目的地5至10个、富美乡村示范带20条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收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到2018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村“村社合一”全覆盖,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低收入困难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0亿元以上。

优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收入困难户参与“三变”改革,实现64个贫困村和100个低收入困难村全覆盖,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高一格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工程。继续压缩党政机关8%的行政经费支持教育脱贫攻坚。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薄弱学校、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采取“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建园”的方式,努力实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提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保障水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脱贫计划。

高一格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困难群体数据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新农合)参保数据比对机制,各级扶贫、卫计等部门共同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和审核确认,统一录入新农合信息系统精确标示。确保所有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际不畅比达90%以上。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

高一格实施农村住房保障行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户户户有安全保障住房。

高一格落实社会救助兜底扶贫行动。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2018年开始一市三县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收入达6000元,六个城区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达8076元。确保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两无”贫困人口实现兜底脱贫。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病老残弱”等特殊困难群体,在领取低保金的基础上,增发30%特殊困难补助金。按照不低于当地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1.6倍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并随城市低保提标幅度相应调整提高。

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优先为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能力,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不低于70%,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和8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在年度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资助。

B、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五个专项治理”

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

全面排查建档立卡之外的农村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适龄段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家庭、老人户、居住偏远农户等七类特定群体,以及建档立卡达标退出后又返贫的脱贫户。围绕纳入建档立卡系统但识别之前有小轿车、有商品房、有国家公职人员、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四有人员”,排查错评户。

深入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

对系统锁定对象核查退出是否符合程序、标准,开展入户核查认定,重点对收入未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未实现,特别是危房改造未改先退、易地搬迁未搬先退等情况进行整改治理。加强对已脱贫群众“回头看”“回头帮”,着力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效,坚决纠正“计划式脱贫”和贫困户“被脱贫”现象,显著降低错退率,全面夯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退出质量。

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

有效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不到位、超标负债改造、信息档案不翔实等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纳尽纳、应该尽改。2018年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后期农村新增危房符合政策的应改尽改。

深入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

有效解决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效益不高、扶贫资金投入不平衡、小额信贷“户贷企用”不规范、监督监察制度未完全有效落实和执行等问题,实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逐步规范,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

有效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减少对基层的考核检查,特别是减少重软件轻实效的考核检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对贫困人口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4项专项治理涉及问题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有重点地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

C、大力构建市州扶贫协作格局

完善对口帮扶机制——

充分发挥贵阳市在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建立贵阳与帮扶县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大市场、提供大就业、发展大产业、带动大扶贫的工作机制,实施教育、医疗、干部互派、人才培育助推工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做大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市州联动,强化产销对接,畅通外校渠道,着力构建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的有效机制。通过订单式生产进行产销对接,促进结对帮扶贫困县农产品在贵阳市的销售,每年腾出105万吨蔬菜、90万头生猪的销售空间,让出35%销售额的市场优先提供给11个结对帮扶贫困县。

强化服务提供就业岗位——

对帮扶县全面开放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加强劳动力培训,搭建岗位信息、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培训师资共享平台,帮助结对帮扶贫困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帮扶户有一人掌握1至2门技术。力争每年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三年内累计为各市(州)提供新的就业岗位45万个。

做长产业链助农增收——

大力推进“引龙强农”战略,围绕贵阳市“菜篮子”保供,推进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市惠民公司等国有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参与帮扶贫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或建设订单农业种养基地,形成横跨生产、供应、流通全链条的公益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D、着力强化扶贫攻坚的支撑保障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加持将扶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优先保障领域,坚持增加政府扶贫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健全与扶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完善报账程序。

推进金融支持扶贫——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发展资金,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宜扶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信贷投放。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

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异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的新增建设用地,确保扶贫建设项目及时落地。支持农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采取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企业,支持特色小镇、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实施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和科技扶贫计划——

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专业化的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助推脱贫攻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科研院所、培训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批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

推动大数据与脱贫攻坚深度综合——

在扶贫攻坚领域推出一批大数据应用,完善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精准管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建立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检测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手段采集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困难群体、扶贫项目等相关数据。

【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

强化市、区(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压紧压实责任链任务链。市委市政府及区(市、县)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从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扶贫攻坚的实绩考核制度。各区(市、县)党委、政府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扶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统筹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持续增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相关支撑政策要优先向农村薄弱地区倾斜,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扶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夯实基层基础——

进一步加强低收入困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重点向贫困村、低收入村、后进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因村精准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健全大扶贫格局——

巩固提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社会结对帮扶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发扶贫格局。

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宣传习近平扶贫思想,宣传中央、省委、市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等。

审校:陈旭

签发: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