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逼孩子「分享」,牢記這個兒童交往原則,孩子將終身受益

我們的許多家庭、許多學校都強制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客人,這可能是我們民族的好傳統之一,但它不適用於5歲之前的孩子。

別再逼孩子“分享”,牢記這個兒童交往原則,孩子將終身受益

在我們身邊,成人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分享,還去要求別人的孩子分享,好像不跟你家的孩子分享,這個孩子就小氣、就沒家教!特別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間,氣氛更是尷尬。因此,父母如何巧妙地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意義,又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很關鍵。

我家娃兩週歲前,是一個很大方的孩子。我和王先生給娃買了不少的玩具,又給添了圍欄和玩具收納箱,客廳就成了小型遊樂場,小區裡的左鄰右舍的小朋友都喜歡來家玩。娃總會將自己心愛的扭扭車、電動轎車、樂高等分享給小夥伴們。

待娃長到3週歲,有明顯的物權意識,什麼東西都“這是我的!是我的!”小夥伴到家裡玩,只要碰到他的玩具他就立刻衝來搶走。我心裡很焦慮,我的孩子怎麼都不願意分享?怎麼變得這麼自私?再這樣下去以後一定沒有朋友!

別再逼孩子“分享”,牢記這個兒童交往原則,孩子將終身受益

於是,我開始要求他分享,要他換位思考。每次他不讓別人碰他的玩具,我就跟他說:“你想想看,你不分給璇璇玩,她是不是好難過?要是你去璇璇家她也什麼都不給你玩,你是不是也好難過?”常常好說歹說,甚至半威脅半強迫,他才願意放手,我以為我走在成功教養的路上,直到有一天娃把手上的東西讓出去了,就傷心的哭起來。

別再逼孩子“分享”,牢記這個兒童交往原則,孩子將終身受益

我突然一身冷汗,天啊!我錯的太離譜了!我以為我在教孩子“分享”的美德,其實是在強迫他放棄保護自己心愛東西的權利!

“分享”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一種自願的行為,絕對不是“義務”,也不是可以用來要求別人的“權力”!

“分享”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一種自願的行為,絕對不是“義務”,也不是可以用來要求別人的“權力”!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自己有決定權;拿別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這是兒童交往的主要原則。

作為家長,保護我們的孩子,並尊重孩子的意願,讓我們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謹記這個兒童交往原則,將使我們的孩子長成健全的人格,終身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