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广西一个月195人被问责!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一安排,今年6月7日起,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目前,“回头看”工作已经开展了26天。7月3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广西配合做好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情况、交办信访举报问题及追责问责情况。

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广西一个月195人被问责!

自治区迎检有关工作情况有以下特点

↓↓↓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配合

自治区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回头看”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组长的迎检工作组,统筹做好“回头看”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迎检工作的总体方案,自治区迎检工作组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环境问题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统一协调,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保障“回头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直面问题,强化领导,迅速部署整改工作

26天来,中央督察组不畏酷暑,下沉基层,先后到了我区14个市开展督察,在钦州、北海、玉林、梧州、南宁、崇左等地严厉指出了一些地方存在的整改不严不实不到位和虚假整改等问题。同时,中央督察组向广西交办信访举报问题25批共3310件。对督察组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信访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及时部署、坚决整改。

三、迅速行动,立行立改,强力推动整改取得实效

针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和交办的信访问题,各地各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立即行动,坚决整改。南宁、柳州、梧州、钦州、玉林、河池、来宾等市党政主要领导均深入现场督办整改工作,桂林、梧州、防城港、贵港、崇左等市均召开常委会会议、常务会、专题会等研究部署问题整改工作,百色、贺州等市党政主要领导,通过会议部署与现场督办相结合等方式,对发现问题边督边改,北海、来宾等市主要领导约谈了一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企业。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督察“回头看”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如钦州市已全部完成督察组指出的24家“小散乱污”企业拆除工作,有关县(区)同步组织清拆,全市共完成89家“小散乱污”违法企业清拆工作。玉林市针对南流江水质下降问题,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清理,推进“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百色市针对德保县德柳锰业公司封堵私设排污口等问题,督促企业立即新建污水处理池存储初级雨水,完善雨水回收管路,整改渗滤液收集池。北海市对铁山港码头露天堆放有害矿渣的清运工作正有序进行。贵港市桂平市以铁腕手段关停拆除污染严重的17座小高炉和4个土烧结厂,及时解决小高炉、小冶炼污染等问题。桂林市连续作战,快速完成垃圾焚烧等问题整治。梧州市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对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快速部署、实施整改。防城港市对港口区鸿荣废旧回收部进行清理整治,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四、强化督察问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追责问责工作,自治区纪委监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保督察问责工作,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不遮掩矛盾、不回避问题、不歪曲事实的原则,抓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确保以强有力的追责问责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媒体及时公开发布环保问责典型案例情况,充分发挥案件警示震慑作用。

中央督察组进驻广西“回头看”以来,全区各地认真办理中央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使大部分信访举报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截至7月2日,在对各市上报的办理情况进行审核整理后,我区已向中央督察组反馈16批1729件的办理结果。针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反弹、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检查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反复投诉长期不能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线索,各地认真开展调查核实,落实责任追究,先后查办了北海市诚德镍业公司违法违规堆放冶炼废渣、钦州市非法炼铝等一批重点案件,问责了一批责任单位和人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回应社会关注。截至7月2日,全区共问责65个单位、195名责任人。通过开展责任追究,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促进了中央环保督察深入开展。

五、举一反三,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以问题整改为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薄弱环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自治区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集中整治违法违规“小散乱污”企业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抓工作重点,采取综合措施做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地解决环境问题。自治区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制定督察“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时,注重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方案,突出重点,一并落实近年来相关检查及通报指出的问题、部门排查发现的问题、群众信访举报比较集中问题的整改工作,全面汇总、梳理、归类,摸清问题底数、理清轻重缓急、分清部门责任、定好整改措施;要求各地集中资金投向,建立技术支撑,明确奖惩机制,统筹好国土空间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宜居城市建设和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为促进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六、主动公开,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宣传部门全面认真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及时全面进行信息公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具体指导,要求把问题整改宣传放在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切实抓紧抓好。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宣传部门做好督察“回头看”宣传报道,在第一时间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第一时间公开群众投诉举报信访案件查处情况及问责情况,每天在“一台一网一报”公布边督边改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密切与相关新闻单位互通情况,共同谋划推进,共同搞好宣传报道。主动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例,鞭策后进狠抓整改。截至7月2日,自治区和各设区市46个主要媒体共刊发我区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相关的报道5981条,其中电视台报道累计720条、报纸报道累计793条,网站报道累计4468条。《广西日报》用5个版面将全区9批79件重点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布;广西电视台和14个地市电视台每天播出相关新闻时间达到3分钟以上。同时,加强信息编报工作,截至7月2日,共编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广西宣传报道和公开情况简报》26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舆情简报》8期,在《广西日报》发表相关文章75篇。各级媒体还宣传报道了边督边改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的生动事例,展示了我区立行立改进展和取得的成效,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

1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期间,群众投诉主要是什么类型的环保问题?对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处理后这些信息是怎么公开的?

Q

&

A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环境信访举报工作,将环境信访举报作为人民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有效途径,作为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抓手,也切切实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截至7月2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已向广西交办25批共3310件信访举报问题,其中电话举报2070件、来信举报1240件。被列为重点关注196件。中央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问题,涉及行业类型主要包括:畜禽养殖643件、采矿552件、住宿餐饮娱乐294件、非金属加工制造196件、垃圾处理179件;涉及污染类型主要包括:水污染1351件、大气污染1648件、土壤污染556件、生态问题537件、噪音699件。

为及时有效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在自治区迎检工作组内专门成立督查组,由自治区信访局、公安厅、环境保护厅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后又进一步调整,由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黄汝生、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周光华、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檀庆瑞担任组长,各有关厅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确保信访督察督办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其次,群众通过我们向社会公布的信访电话和专用邮箱进行举报和反映的问题,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每天均进行汇总整理后,向自治区迎检工作组进行交办,自治区迎检工作组对交办的案件进行梳理后第一时间转各地办理。对每一个信访举报案件,我们均逐个分类登记编号,建立台账,分级负责。做到一事一案,专人办理,跟进督办。再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启动后,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和自治区信访局组建5个督查小组,不间断地下沉地市,指导开展信访问题查处工作,重点督查各市边督边改工作情况,督办本轮“回头看”群众重复举报多的问题、以及2016 年第一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举报问题办理不到位或出现反弹的信访件和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关注的信访问题。同时,重点检查各市在边督边改工作中是否出现“一刀切”等情况,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妥善处理。截至7月2日,共下沉92人次,督办重点信访问题36件。

对于信访案件信息公开,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的要求,每日将办理情况及时通过党报、电视台和政府网站予以公布,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目前,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网站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信息公开专栏陆续公布16批1729件信访处理情况,其中,举报情况属实或部分属实的1498件,不属实231件。各项环境执法措施均得到有效执行:责令立即改正、限期整改、停产整改共1461件次,立案处罚189件,处罚金额294万元,查封扣押21件,关停取缔88件。移送公安13件,立案侦查10件,行政拘留6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了环境信访举办案件处理的高压态势,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我区各市积极回应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为推动边督边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注重抓好典型案件办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取得积极成效。下面举一个例子:

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在2016年督查反馈指出,河池市天峨县龙滩库区水质由II类下降到III类,要求在2017年底整改到位。但受龙滩电站泄洪、上游来水不足和库容急剧减少,特别是区外清理整治网箱迁移至红水河天峨县境内、库区网箱养鱼投放饵料增多,禁养区和投饵养殖网箱清理整治效果不明显等因素影响,龙滩库区水质下降,群众反映强烈,由此向中央环保督察组举报。对此,河池市和天峨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坚持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强化措施,在清理网箱的同时,引导广大养殖户做好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拓宽养殖户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2018年5月21日起,天峨县对龙滩库区天峨辖区水面养殖网箱及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同时,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从严查处在清理整治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和违规参与水面网箱养殖、虚报骗取冒领补助的领导干部。目前,已党纪、政纪处分4人,提醒谈话14人。

上述环境信访举办案件的办理进度和成效,充分说明了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督察“回头看”决策部署,扎实有效办理群众环境信访举办案件,积极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决心。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和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美丽广西,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2

从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发现,自中央环保督察进驻馆广西开展 “回头看”工作以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已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投诉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近3000多件。请问,这些问题线索中,有没有涉及各级各部门的履职不力的问题?如有,广西是如何开展责任追究工作的?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指出问题的责任追究工作,下大力气,真抓实干,严肃问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问题整改不力,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要求,依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开展问责工作,着力倒逼责任落实,有力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截至7月2日,全区共立案查处环保领域问题34个,累计对65个单位、195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6人,组织处理或调整119人;涉及处级干部31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64人。

广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抓好问责工作:

第一,迅速部署,压实政治责任。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的突出环境问题,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迅速批示,提出要求。自治区纪委监委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协调会,部署环保督察问责工作,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一思想、主动担当,做到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确保以强有力的追责问责倒逼各地各部门提高环保问题整改质量,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第二,制度在前,把握工作方向。先后印发《责任追究工作方案》《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纪违法问题的通知》,明确责任,强化各级纪委监委监督检查职能,紧盯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线索、重点信访举报件和媒体曝光的环境问题,督促各地加大生态环保问题线索排查梳理力度,一经核实立即查处,绝不姑息。建立问责信息“一日一报”制度,定期分析各地问责情况,把握全区问责工作方向。

第三,督导到位,推动问责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组建5个督查小组,迅速开展实地督导,指导各地加强对生态环保领域失职渎职、虚假整改等问题的问责,加强问责建议审核把关,确保实事求是。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钦州、北海、梧州、南宁等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限期处理,确保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线索的梳理和督办,加大督导力度,强化审核把关,严格审批程序,确保问责工作严肃认真、加大力度、实事求是。持续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倒逼地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我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3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环境保护“回头看”期间,督察组向广西交办多批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在下沉地市也发现广西存在一些突出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请问,自治区党委、政府如何做好边督边改工作,如何将这些问题切实整改到位,保障广西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自治区高度重视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发现问题的边督边改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区迎检工作组已接到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25批共3310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完成前16批共1729件问题办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先后查办了北海市诚德镍业公司违法违规堆放冶炼废渣、钦州市非法炼铝等一批重点案件,问责了一批领导干部,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目前,全区共对34个案件实施问责,共问责65个单位、195名责任人,均已向社会公布。

自治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边督边改工作:

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部署边督边改工作。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中央督察组交办和督察发现的问题要立查立改。组织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就抓好中央督察组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先后到桂林、贺州、梧州、河池、南宁等地市检查指导边督边改工作。自治区主席陈武赴钦州市现场督办沿海三市中央督察组“回头看”指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同时,自治区还成立4个督察指导小组,由4位自治区副主席带队分片下沉督办各地市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自治区先后印发了《关于集中整治违法违规“小散乱污”企业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认真指导各地抓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方式方法、采取综合措施,做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地解决环境问题。

二是全区各市总动员,各级党政领导深入一线抓督办。全区各地积极贯彻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部署安排,行动迅速,积极整改。各市党政主要领导专题布置,一线督办。要求对相关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工作台账,严格时限要求,细化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完成一个,验收一个,公开一个,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监管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严禁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有力地促进问题解决。

三是抓住重点问题抓整改,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针对群众反复投诉的重点信访案件和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自治区迎检工作组派出5个信访督查小组跟踪督办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钦州市对督察组指出的钦江西干渠黑臭水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劝导、宣传、教育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行为210人次,发放入室经营通知书17份、违法建设拆除通知书7宗,拆除违章建筑360平米,清运生活垃圾、杂物共33吨。河池市宜州区全面整改桑蚕养殖蚕粪乱堆乱放污染水体问题,促进种桑养蚕行业绿色发展。贺州市钟山县对两安瑶族乡竹梅村委大竹坪村盗采稀土窝点进行打击取缔,拆除厂房设备并进行了复耕复绿,对未落实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南宁市良庆区督促百洋产业投资集团饲料分公司整改臭味污染问题,群众代表对百洋公司仓库和生产车间进行参观检查,对整改工作表示认可,群众获得感增强。其他一些地方被点到、被曝光的问题,也都在加快整改。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7月2日全区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以督察“回头看”为契机,扎实做好边督边改,从快从严从实整改突出环境问题,绝不姑息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高压态势。

具体戳链接查看

▼▼▼

内容总监|玉颖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