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廣西一個月195人被問責!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統一安排,今年6月7日起,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西,開展為期1個月的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目前,“回頭看”工作已經開展了26天。7月3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媒體介紹廣西配合做好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工作情況、交辦信訪舉報問題及追責問責情況。

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广西一个月195人被问责!

自治區迎檢有關工作情況有以下特點

↓↓↓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配合

自治區多次召開黨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專題會等研究部署和協調推進“回頭看”工作。自治區成立了由自治區分管副主席擔任組長的迎檢工作組,統籌做好“回頭看”的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迎檢工作的總體方案,自治區迎檢工作組印發了《關於認真做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群眾舉報環境問題的通知》、《關於做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邊督邊改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統一協調,精心組織,密切配合,保障“回頭看”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高效地開展。

二、直面問題,強化領導,迅速部署整改工作

26天來,中央督察組不畏酷暑,下沉基層,先後到了我區14個市開展督察,在欽州、北海、玉林、梧州、南寧、崇左等地嚴厲指出了一些地方存在的整改不嚴不實不到位和虛假整改等問題。同時,中央督察組向廣西交辦信訪舉報問題25批共3310件。對督察組發現的問題和群眾信訪的問題,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嚴肅對待,及時部署、堅決整改。

三、迅速行動,立行立改,強力推動整改取得實效

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和交辦的信訪問題,各地各部門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立即行動,堅決整改。南寧、柳州、梧州、欽州、玉林、河池、來賓等市黨政主要領導均深入現場督辦整改工作,桂林、梧州、防城港、貴港、崇左等市均召開常委會會議、常務會、專題會等研究部署問題整改工作,百色、賀州等市黨政主要領導,通過會議部署與現場督辦相結合等方式,對發現問題邊督邊改,北海、來賓等市主要領導約談了一批整改不力的單位和企業。

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督察“回頭看”發現的重點問題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欽州市已全部完成督察組指出的24家“小散亂汙”企業拆除工作,有關縣(區)同步組織清拆,全市共完成89家“小散亂汙”違法企業清拆工作。玉林市針對南流江水質下降問題,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清理,推進“小散亂汙”企業整治,加快區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等。百色市針對德保縣德柳錳業公司封堵私設排汙口等問題,督促企業立即新建汙水處理池存儲初級雨水,完善雨水回收管路,整改滲濾液收集池。北海市對鐵山港碼頭露天堆放有害礦渣的清運工作正有序進行。貴港市桂平市以鐵腕手段關停拆除汙染嚴重的17座小高爐和4個土燒結廠,及時解決小高爐、小冶煉汙染等問題。桂林市連續作戰,快速完成垃圾焚燒等問題整治。梧州市迅速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對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快速部署、實施整改。防城港市對港口區鴻榮廢舊回收部進行清理整治,及時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四、強化督察問責,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追責問責工作,自治區紀委監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環保督察問責工作,要求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不遮掩矛盾、不迴避問題、不歪曲事實的原則,抓好統籌協調,精心組織,確保以強有力的追責問責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同時,通過媒體及時公開發布環保問責典型案例情況,充分發揮案件警示震懾作用。

中央督察組進駐廣西“回頭看”以來,全區各地認真辦理中央督察組交辦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使大部分信訪舉報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截至7月2日,在對各市上報的辦理情況進行審核整理後,我區已向中央督察組反饋16批1729件的辦理結果。針對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反彈、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檢查發現的突出環境問題、群眾反覆投訴長期不能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等問題線索,各地認真開展調查核實,落實責任追究,先後查辦了北海市誠德鎳業公司違法違規堆放冶煉廢渣、欽州市非法鍊鋁等一批重點案件,問責了一批責任單位和人員,並及時向社會公開,回應社會關注。截至7月2日,全區共問責65個單位、195名責任人。通過開展責任追究,倒逼各級各部門落實責任,促進了中央環保督察深入開展。

五、舉一反三,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以問題整改為契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薄弱環節,完善各項工作制度。自治區先後印發《關於加強廣西北部灣沿海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關於集中整治違法違規“小散亂汙”企業的緊急通知》等文件,指導各地抓工作重點,採取綜合措施做好問題整改,舉一反三地解決環境問題。自治區要求各地各部門在制定督察“回頭看”發現問題整改方案時,注重結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戰方案,突出重點,一併落實近年來相關檢查及通報指出的問題、部門排查發現的問題、群眾信訪舉報比較集中問題的整改工作,全面彙總、梳理、歸類,摸清問題底數、理清輕重緩急、分清部門責任、定好整改措施;要求各地集中資金投向,建立技術支撐,明確獎懲機制,統籌好國土空間開發、環境汙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宜居城市建設和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建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工作,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整合各方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協同並進,為促進綠色發展提供製度保證。

六、主動公開,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級宣傳部門全面認真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要求,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及時全面進行信息公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領導提出明確要求,進行具體指導,要求把問題整改宣傳放在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工作全局中去謀劃,切實抓緊抓好。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宣傳報道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區各級宣傳部門做好督察“回頭看”宣傳報道,在第一時間公佈舉報電話、郵箱,第一時間公開群眾投訴舉報信訪案件查處情況及問責情況,每天在“一臺一網一報”公佈邊督邊改進展情況。各有關部門多方聯動,密切與相關新聞單位互通情況,共同謀劃推進,共同搞好宣傳報道。主動曝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鞭策後進狠抓整改。截至7月2日,自治區和各設區市46個主要媒體共刊發我區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相關的報道5981條,其中電視臺報道累計720條、報紙報道累計793條,網站報道累計4468條。《廣西日報》用5個版面將全區9批79件重點信訪案件的辦理情況進行公佈;廣西電視臺和14個地市電視臺每天播出相關新聞時間達到3分鐘以上。同時,加強信息編報工作,截至7月2日,共編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廣西宣傳報道和公開情況簡報》26期、《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輿情簡報》8期,在《廣西日報》發表相關文章75篇。各級媒體還宣傳報道了邊督邊改和群眾獲得感提升的生動事例,展示了我區立行立改進展和取得的成效,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

1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期間,群眾投訴主要是什麼類型的環保問題?對這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是怎麼處理的?處理後這些信息是怎麼公開的?

Q

&

A

一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群眾環境信訪舉報工作,將環境信訪舉報作為人民群眾反映情況、表達訴求的有效途徑,作為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抓手,也切切實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

截至7月2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已向廣西交辦25批共3310件信訪舉報問題,其中電話舉報2070件、來信舉報1240件。被列為重點關注196件。中央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問題,涉及行業類型主要包括:畜禽養殖643件、採礦552件、住宿餐飲娛樂294件、非金屬加工製造196件、垃圾處理179件;涉及汙染類型主要包括:水汙染1351件、大氣汙染1648件、土壤汙染556件、生態問題537件、噪音699件。

為及時有效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首先,在自治區迎檢工作組內專門成立督查組,由自治區信訪局、公安廳、環境保護廳人員組成,具體負責信訪舉報案件辦理工作。後又進一步調整,由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黃汝生、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周光華、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廳長檀慶瑞擔任組長,各有關廳局領導擔任副組長,確保信訪督察督辦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轉。其次,群眾通過我們向社會公佈的信訪電話和專用郵箱進行舉報和反映的問題,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每天均進行彙總整理後,向自治區迎檢工作組進行交辦,自治區迎檢工作組對交辦的案件進行梳理後第一時間轉各地辦理。對每一個信訪舉報案件,我們均逐個分類登記編號,建立臺賬,分級負責。做到一事一案,專人辦理,跟進督辦。再次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啟動後,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和自治區信訪局組建5個督查小組,不間斷地下沉地市,指導開展信訪問題查處工作,重點督查各市邊督邊改工作情況,督辦本輪“回頭看”群眾重複舉報多的問題、以及2016 年第一次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舉報問題辦理不到位或出現反彈的信訪件和中央環保督察組重點關注的信訪問題。同時,重點檢查各市在邊督邊改工作中是否出現“一刀切”等情況,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妥善處理。截至7月2日,共下沉92人次,督辦重點信訪問題36件。

對於信訪案件信息公開,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的要求,每日將辦理情況及時通過黨報、電視臺和政府網站予以公佈,確保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落實。目前,在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網站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邊督邊改信息公開專欄陸續公佈16批1729件信訪處理情況,其中,舉報情況屬實或部分屬實的1498件,不屬實231件。各項環境執法措施均得到有效執行:責令立即改正、限期整改、停產整改共1461件次,立案處罰189件,處罰金額294萬元,查封扣押21件,關停取締88件。移送公安13件,立案偵查10件,行政拘留6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了環境信訪舉辦案件處理的高壓態勢,推動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

我區各市積極回應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明確整改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為推動邊督邊改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我們注重抓好典型案件辦理,發揮引導示範作用,取得積極成效。下面舉一個例子:

中央環境保護督查組在2016年督查反饋指出,河池市天峨縣龍灘庫區水質由II類下降到III類,要求在2017年底整改到位。但受龍灘電站洩洪、上游來水不足和庫容急劇減少,特別是區外清理整治網箱遷移至紅水河天峨縣境內、庫區網箱養魚投放餌料增多,禁養區和投餌養殖網箱清理整治效果不明顯等因素影響,龍灘庫區水質下降,群眾反映強烈,由此向中央環保督察組舉報。對此,河池市和天峨縣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堅持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舉,強化措施,在清理網箱的同時,引導廣大養殖戶做好產業轉型,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業,拓寬養殖戶增收渠道,實現增收致富。2018年5月21日起,天峨縣對龍灘庫區天峨轄區水面養殖網箱及相關設施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同時,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從嚴查處在清理整治過程中不作為、亂作為和違規參與水面網箱養殖、虛報騙取冒領補助的領導幹部。目前,已黨紀、政紀處分4人,提醒談話14人。

上述環境信訪舉辦案件的辦理進度和成效,充分說明了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督察“回頭看”決策部署,紮實有效辦理群眾環境信訪舉辦案件,積極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決心。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一如既往的關注、支持和理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共同建設美麗廣西,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2

從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中發現,自中央環保督察進駐館廣西開展 “回頭看”工作以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已收到群眾來信來電投訴身邊的環境汙染問題近3000多件。請問,這些問題線索中,有沒有涉及各級各部門的履職不力的問題?如有,廣西是如何開展責任追究工作的?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指出問題的責任追究工作,下大力氣,真抓實幹,嚴肅問責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指出問題整改不力,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和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認真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的要求,依紀依法依規、實事求是開展問責工作,著力倒逼責任落實,有力推動中央和自治區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截至7月2日,全區共立案查處環保領域問題34個,累計對65個單位、195名相關人員進行了責任追究,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6人,組織處理或調整119人;涉及處級幹部31人,科級及以下幹部164人。

廣西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抓好問責工作:

第一,迅速部署,壓實政治責任。對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的突出環境問題,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迅速批示,提出要求。自治區紀委監委先後召開多次專題會、協調會,部署環保督察問責工作,要求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統一思想、主動擔當,做到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確保以強有力的追責問責倒逼各地各部門提高環保問題整改質量,確保整改落實到位。

第二,制度在前,把握工作方向。先後印發《責任追究工作方案》《關於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處破壞生態環境違紀違法問題的通知》,明確責任,強化各級紀委監委監督檢查職能,緊盯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線索、重點信訪舉報件和媒體曝光的環境問題,督促各地加大生態環保問題線索排查梳理力度,一經核實立即查處,絕不姑息。建立問責信息“一日一報”制度,定期分析各地問責情況,把握全區問責工作方向。

第三,督導到位,推動問責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組建5個督查小組,迅速開展實地督導,指導各地加強對生態環保領域失職瀆職、虛假整改等問題的問責,加強問責建議審核把關,確保實事求是。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欽州、北海、梧州、南寧等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大督查督辦力度,限期處理,確保實效。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問題線索的梳理和督辦,加大督導力度,強化審核把關,嚴格審批程序,確保問責工作嚴肅認真、加大力度、實事求是。持續問責典型案例的通報曝光,倒逼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為我區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3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西開展環境保護“回頭看”期間,督察組向廣西交辦多批環境信訪投訴問題,在下沉地市也發現廣西存在一些突出環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請問,自治區黨委、政府如何做好邊督邊改工作,如何將這些問題切實整改到位,保障廣西生態環境持續良好。

自治區高度重視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回頭看”發現問題的邊督邊改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區迎檢工作組已接到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25批共3310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完成前16批共1729件問題辦理,切實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先後查辦了北海市誠德鎳業公司違法違規堆放冶煉廢渣、欽州市非法鍊鋁等一批重點案件,問責了一批領導幹部,並及時向社會公開處理結果。目前,全區共對34個案件實施問責,共問責65個單位、195名責任人,均已向社會公佈。

自治區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邊督邊改工作:

一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邊督邊改工作。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對中央督察組交辦和督察發現的問題要立查立改。組織召開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會等,就抓好中央督察組發現問題整改工作進行統一部署。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先後到桂林、賀州、梧州、河池、南寧等地市檢查指導邊督邊改工作。自治區主席陳武赴欽州市現場督辦沿海三市中央督察組“回頭看”指出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同時,自治區還成立4個督察指導小組,由4位自治區副主席帶隊分片下沉督辦各地市環境問題整改工作。自治區先後印發了《關於集中整治違法違規“小散亂汙”企業的緊急通知》《關於加強廣西北部灣沿海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文件,認真指導各地抓工作重點,把握工作方式方法、採取綜合措施,做好問題整改、舉一反三地解決環境問題。

二是全區各市總動員,各級黨政領導深入一線抓督辦。全區各地積極貫徹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工作要求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相關部署安排,行動迅速,積極整改。各市黨政主要領導專題佈置,一線督辦。要求對相關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工作臺賬,嚴格時限要求,細化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完成一個,驗收一個,公開一個,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追究不到位不放過、監管措施不落實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放過”,嚴禁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有力地促進問題解決。

三是抓住重點問題抓整改,切實保障群眾環境權益。針對群眾反覆投訴的重點信訪案件和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自治區迎檢工作組派出5個信訪督查小組跟蹤督辦問題整改工作,確保各項整改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欽州市對督察組指出的欽江西乾渠黑臭水體問題進行綜合整治,勸導、宣傳、教育流動攤點佔道經營行為210人次,發放入室經營通知書17份、違法建設拆除通知書7宗,拆除違章建築360平米,清運生活垃圾、雜物共33噸。河池市宜州區全面整改桑蠶養殖蠶糞亂堆亂放汙染水體問題,促進種桑養蠶行業綠色發展。賀州市鐘山縣對兩安瑤族鄉竹梅村委大竹坪村盜採稀土窩點進行打擊取締,拆除廠房設備並進行了復耕復綠,對未落實監管職責的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嚴肅問責。南寧市良慶區督促百洋產業投資集團飼料分公司整改臭味汙染問題,群眾代表對百洋公司倉庫和生產車間進行參觀檢查,對整改工作表示認可,群眾獲得感增強。其他一些地方被點到、被曝光的問題,也都在加快整改。

下一步,我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7月2日全區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邊督邊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安排,以督察“回頭看”為契機,紮實做好邊督邊改,從快從嚴從實整改突出環境問題,絕不姑息包庇縱容環境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形成高壓態勢。

具體戳鏈接查看

▼▼▼

內容總監|玉穎

廣西日報新媒體出品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