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在新西蘭的時候,偶爾會覺得冷清,平日購物中心6點就關門了,能逛的只有超市。而在國內,6點鐘人們還在下班的途中,沒開始夜生活呢。

想念國內時,除了親友,想得最多的就是美食和煙火氣,那種擁擠繁華,熙熙攘攘的人潮,煞是熱鬧。

人多也有致命的缺點,旅遊旺季到處人山人海,就很不方便,不知道是看景還是看人。

兩年前的盛夏,和朋友遊兵馬俑,坑上面的遊客比坑下面的兵馬俑多幾倍,為了從正面看清楚,都要拼命往前擠,汗水淋淋,人挨著人的感覺,特別痛苦。

看著坑裡的兵馬俑能保持寬鬆舒服的間距,不由心生羨慕。

酷熱再加上人多,朋友說自己快中暑了,我們趕緊跑到坑的另一側,欣賞了一下兵馬俑的後背,就匆匆離開了。

也就是這一次,我理解了中國人的急。看著景區裡的人群,看著地鐵裡的人群,看著街上堵車的長隊,即便不焦慮也淡定不起來,如果再加上高溫酷暑,大家的不耐煩和心急就很好理解了。

這一次回國,對人多的認識又被刷新到了一個新高度。從南到北,從香港到內地,人真的太多了,密密麻麻象螞蟻一樣,長長的隊伍好像總也排不到頭。

1月底回國休假,在廣州轉機。這個時間,正是家鄉哈爾濱最美最冷的時候,慕名來看雪的遊客很多。登機口前熱鬧異常,好多家長帶著半大的孩子。

中國孩子在公共場所一向很活潑,因是孩子,其他客人也不便多說。

在新西蘭安靜慣了,這喧鬧讓我眼前發花,耳朵嗡嗡作響。這是我在國外曾想念的熱鬧,只是一時有點不習慣。

2月的三亞,好像全國人民都奔去了海南。街上車水馬龍,堵車是常態。

初三,看了場電影,在狹小擁擠的空間中,看著湧動的人流,有點要窒息的感覺。

初五,朋友去了天涯海角,卻被外面排隊的長龍嚇住了,當即決定放棄遊覽。

旅行本應是一件放鬆身心,讓人愜意的事,但頂著高溫日曬,人潮擁擠,還真是花錢買罪受。

初六初七,海口大霧,過海車輛滯留,離島機票過萬的新聞開始刷屏。看著密密麻麻被阻在路上的車輛,更深刻的體會了什麼是人多。

2月底,在香港。朋友要去中環的荷里活看網紅牆,那裡人多路窄,想錯個身子都會碰到別人。網紅牆那裡,更是人滿為患,大家爭相留下有陌生人入鏡的紀念照。

酒店對面有家一蘭拉麵,號稱日本第一拉麵,我和朋友也想去湊個熱鬧。走進店裡,看著長長的甬道,再看看旁邊的座位和牆上標註的排隊時間,才明白這樣的走廊是專門排隊用的。

排隊1-2小時,就為吃上一碗麵,這種火爆讓人無法理解。我們歷盡艱辛終於吃上了這碗麵,感覺味道確實不錯,但人多成這樣,還是有點誇張。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3月初的滇東南,是油菜花正好,梯田最美的時候。觀日出賞日落時,十幾層的觀景臺,被遊客團團圍住,竟沒有一絲縫隙。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3月下旬,江西婺源迎來了遊客最多的一個週末。還沒到景區,車就堵在了路上,就算到了景區門口,排索道的隊伍也足以把人嚇退。

景區內限流,過一座玻璃橋要排兩小時。大巴司機不斷感嘆,這麼多遊客都跑到這裡幹什麼,簡直是受罪。

我和朋友放棄了這個景點,在景區外圍的油菜花地裡閒逛了一下午,也算盡興。我們想到了油菜花旺季的遊客會很多,但沒想到會多到這個程度。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3月底,逛到了蘇州。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外,排著長隊,沒有2小時是進不去的。拙政園的售票處前,也排著長隊,沒有1小時是買不到票的。

不是春節,不是小長假,只是普通週末,人也這麼多,我還真沒想到。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海外移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

這一路,因為人多,放棄了很多景區,我不覺得遺憾。我和朋友說,不強求一定要看到什麼,有景看景,沒景就當閒逛了。

在新西蘭時,給洋人同事看小長假長城上的人流,和他們講大城市早高峰時,地鐵站臺有專人負責把乘客推進車廂,他們都很驚異。

在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國家,在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小城,這樣的擁擠他們無法想像。

有一年國慶,國內朋友來新西蘭玩,我們在皇后鎮排隊等上山的纜車,前面有二三十人的樣子。我說,今天人好多。朋友說,這還叫人多,這在國內差不多等於沒人。

人多,就是我一直想念的熱鬧繁華,當新西蘭的安靜清冷讓人思鄉時,熱氣騰騰的國內就讓我想念。而當回國親身體驗人多的時候,又經常被黑壓壓的場面嚇住。

人多人多人多,這是在國內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只是兩年沒回來,我差不多要把這種感覺忘掉了。

熱鬧與冷清,國內與國外,並沒有一個兩全之法,也許這種矛盾會一直延續下去。靜時盼鬧,鬧時思靜,總沒有順意的時候。

除了人多外,這次回國,感覺物價比兩年前有了明顯的上漲。

在樓下的超市買了幾次菜,開始沒注意價格,也沒留收據,回家想想,總覺得賬算得不對,好像被多收了錢。

朋友說,你兩年沒在國內了,現在的物價要高一些,哪次去超市沒有幾百塊都出不來。聽說超市的牛肉48元一斤,普通收入的家庭,也不是經常吃牛肉的。

我開始留意物價,發現辛拉麵、純果汁還有好多東西和新西蘭的價格相差無幾。按照普通人的收入比較,新西蘭的工資要比哈爾濱高出不少,這樣看來,東北還真是低工資高消費。

看著滿街豪車,夜晚燈紅酒綠,隨處可見穿貂皮拎名包的人,都說東北經濟墊底,我完全沒看出來。

在上海的淮海中路,看到一家很文藝的咖啡館,店裡的麵包櫃檯前排著長隊,想必是個很有名氣的店。

麵包的價格不低,隨便拿幾個也要百元左右。想想上海人民的收入,覺得應該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走到南京西路附近,看到路邊不起眼的麵館,並不是裝修時尚的店,只是普通的麵館。

看了一眼店外張貼的價格表,一碗肉絲麵要30元,我有點意外。想起在香港,一蘭拉麵要89港幣一碗,又覺得不貴了。

路過房屋中介,湊上去看熱鬧,早有心理準備,倒也沒被房價嚇到。如果我說價格高得離譜,大概有好多人會反駁我。

雖然不能這樣簡單的比較,但新西蘭永久地權的獨幢洋房,還真是便宜得很呀。

這幾年,來新西蘭旅行的國內朋友,消費時好像完全不計算匯率,大有豪擲千金的快意。

我起初不解,後來才明白,國內某些商品的價格早已趕超國外了,所以大家在國外的消費變得非常大方。

在新西蘭的華人,經常自嘲自己住在紐村。我居住的基督城,相比人口最多的奧克蘭,又要樸素很多,我們稱基督城為“基村”。

一個從村子裡回來的人,看著大上海十里洋場,看著不夜城香港,看著香車美包,華服夜宴,稍微有一點不適。

在香港看到奢侈品時,在上海看到房價時,普通收入的人,自然會想到兩個字--錢少。

在新西蘭,即便不是高收入階層,紅酒三文魚還能吃得起。而在國內,要想過上有品質的生活,確實需要努力奮鬥。

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想做到淡泊平靜,不浮躁、不攀比,真的很難。

我的回國感受:人多錢少,當然只是我兜裡的錢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