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遭遇「航班取消」被騙12萬 起訴攜程、支付寶索賠(後附防騙攻略)

女子遭遇“航班取消”被骗12万 起诉携程、支付宝索赔(后附防骗攻略)

今日上午,申女士起訴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攜程”)和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支付寶”)索賠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

去年8月,申女士在攜程上購買機票,完成交易數小時後,便收到因“航班取消”要向她退機票款的信息,對此,申女士並未過多質疑,先後在對方指導下被扣款近12萬元。她認為這次被騙與攜程洩漏了購票人信息和支付寶一項免密支付功能有直接關係,因此,將攜程和支付寶告上法院,向攜程和支付寶索賠。兩被告則認為被騙是申女士自身原因。

騙子說出了所有購票信息

申女士在北京某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行政工作,幫同事買票是工作範圍。事發機票是她通過自己的攜程賬號,於2017年8月9日凌晨為同事孫女士買的。次日一早,航班起飛前她收到了一條短信稱,其中一張轉機機票的航班取消,要給她退款。此時,孫女士由於乘坐第一趟航班已經無法取得聯繫,申女士擔心耽誤孫女士轉機就給短信提供的客服打了電話。

電話中對方詳細的說出了所有購票信息,並說要支付寶的“親密付”功能給她退機票款,她並沒有想到這有可能涉及詐騙,於是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被划走了近2萬元。這時對方承認後臺操作失誤划走了她的錢,稱要通過網銀給她退錢。

“被扣款、退機票,我焦頭爛額,這時候就被她洗腦了。”申女士說,她到銀行開通網銀,按對方指示填了驗證碼,沒想到再次被劃款近10萬元。

到這,申女士才發現被騙,並報警。

截止目前,這詐騙案件並未告破,犯罪分子尚未歸案。

原告認為攜程未盡到保密義務

申女士認為這次被騙與攜程洩漏了購票人信息和支付寶一項免密支付功能有直接關係。

她認為,攜程作為機票代理公司,未盡到合理範圍內的個人信息保密義務,導致其身份信息及訂票信息遭洩露,使得詐騙分子有機可乘,攜程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未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實施註冊實名制,亦未在親密支付等功能中盡到風險提示義務,導致詐騙分子能夠獲取原告信任並進行詐騙。

因此,申女士將攜程和支付寶告上法院,向攜程和支付寶索賠。要求兩公司連帶承擔其經濟損失11.89萬元,並賠償精神損害1萬元並公開賠禮道歉。

攜程稱信息可能在其他環節洩露

該案於今日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

攜程認為原告(申女士)沒有證據證明個人信息是攜程洩露。攜程代理人答辯稱,由於出票需要,攜程會把信息轉給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間還會經手航空公司、中國聯通等環節,用戶在各個環節都有可能丟失信息。其次攜程已經對用戶信息做了加密保護管理和技術,也做了欺詐提示。

支付寶答辯表示也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支付寶介紹親密付相當於附屬卡,如老人、小孩在支付過程中會有需要代付的情況,為解決這部分用戶實際需要,支付寶於2014年9月推出了這個功能,用戶開通後相當於允許親友在一定額度範圍內用自己的支付寶付款,免密碼。支付寶認為這個是支付的優化功能,已向用戶充分進行風險警示。比如申女士開通親密付時有產品介紹頁面,提示對方務必確認開通親密付的對方身份是“親友”,避免詐騙,扣款短信中也進行了風險提示。

此外,攜程和支付寶認為申女士被騙自身有很大責任,輕易相信騙子不合理的轉賬要求。

這起訴訟原被告雙方圍繞涉案個人信息是不是攜程洩露,以及支付寶親密付是否安全等爭議進行展開。

案件未當庭宣判。

遇到“航班取消”,撥打航空公司官方電話

申女士的遭遇是典型“航班取消”類電信詐騙。

這類案件在近些年時有發生。從媒體報道來看,詐騙短信多描述為一個“航班取消”、乘客可以退改簽的場景,至於詐騙短信中描述的航班取消的原因,多為“機械故障”、“天氣原因”、“航空管制”等。短信中還會附上詐騙電話或者網址,大部分人對這種詐騙短信一笑了之或者直接將來信號碼拉黑,然而一部分預定了機票即將出行、尚未出行的旅客,有時候會按照短信內的電話致電詢問情況,對方會告知旅客“航空公司”有相應的“航班取消”補償,需要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轉賬,進而誘導旅客進入精心設計的騙局中,上當受騙。

女子遭遇“航班取消”被骗12万 起诉携程、支付宝索赔(后附防骗攻略)

圖片來源大蝦王傳寶_中歐EMBA微博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非旅客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退改簽是完全免費的,任何人通過電話中提出轉賬要求,一概拒絕。

文 | 劉洋 王慶濱

女子遭遇“航班取消”被骗12万 起诉携程、支付宝索赔(后附防骗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