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药神?我不是药神?

进入暑期档,低迷许久的影市似乎渐渐复苏,由徐峥主演,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更加巩固了这种印象。《我不是药神》在清华大学举行首映式,首映时观众席间不乏笑声,但最后都被沉默和低低的啜泣声代替了。

我是药神?我不是药神?

平民英雄登上大银幕

这位平民英雄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后,不仅改了名字,故事也变得更富戏剧性。徐峥饰演的程勇不再是患者,而是一个出售走私印度神油的潦倒商人,被生活逼得没有退路时,为了赚钱铤而走险走上代购之路。在赚了一大笔之后,他为了安全脱身,把代理权转给奸商,而当他知道奸商高昂的价格让许多人吃不起药的时候,又重新走上代购之路……

对这种改编,作为原型的陆勇曾经认为有损自己的形象,非常不高兴。虽然最后被剧组说服,但直到在现场看到这部影片后,他其实才明白主创如此设置的原因。听到陆勇的这番话时,徐峥让他放心,这绝不会影响到他的形象,并征询现场观众会不会对原型有误解,现场观众齐刷刷地大声回答“不会!”可以想见这部影片上映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陆勇和他的故事。这部影片也忠实记录了近些年来,中国医药改革的积极变化。

我是药神?我不是药神?

小人物引爆大演技

在这部影片里,徐峥的表演比以往影片中更为突出,以前的影片更多的是夸张的喜剧表演,而这部作品偏向现实主义,对演员表演要求更高,也给了徐峥更大的表演舞台。

这时他所卖的药虽然便宜,但也赚了不少钱,渐渐变得志得意满。他与假药贩子的不同就在于,他没那么贪心。随后的退出,依然是普通人的最佳选择。虽然有很多病人等着便宜药救命,但对程勇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管不了别人那么多。这些普通人会面对的困境,发生在剧中人身上,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能理解角色的纠结。

后半段变得越来越仗义的程勇,其实依然是小人物,他转变的动力是出于对朋友的疼惜,是朋友间的仗义,也还是小人物身上常见的情感。直到最后一阶段,随着一个更大的刺激,这个小人物身上隐藏着的英雄气概才被激发出来,真正自觉地充当起英雄的角色。在徐峥的表演中,那种无奈和悲壮的无缝衔接,也更让观众为这个角色而感动。

我是药神?我不是药神?

多开心就有多悲伤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鲜明地分为一喜一悲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疯狂的黑色幽默,后半部分则是非常写实、沉重的描述,让观众在开心地笑过之后又堕入悲伤。

前半部分徐峥的油腻贡献了不少笑料,赚到钱时的张扬和得意也令人忍俊不禁,而后半部分情况急转直下,更多的是无奈、悲伤,前面尚有退路的主角,到这里已无路可走,只能迎难而上,但依然难挽败局。几个角色的离去和一位癌症患者对警方的告白,都赚了不少眼泪。在现场观看影片的演员黄晓明,三度落泪。虽然他自己也有影片正在院线上映,但依然非常热诚地为这部片子叫好。

可以说这部有笑有泪的影片,成功不仅是因为徐峥。除了程勇这个角色外,几位配角的成功塑造也为这些笑声和抽泣声贡献了不少力量。

演员王传君在这部戏里的表演被称为“贡献出了毁容式的演技”。原本高大帅气的他,在剧中饰演白血病患者却显得异常虚弱憔悴,就好像是一个真正的病人。这个角色想出了倒腾药赚钱的方法,但又因为胆小不敢做,怂恿程勇去冒险时的怯懦与狡黠,被他演绎得非常传神。这个角色要对程勇的转变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王传君则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配角个个形象鲜明,杨新鸣饰演的刘牧师尤其突出。作为牧师,他不愿意倒卖药物,但作为一个患者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便宜甚至免费的药物。杨新鸣在饰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着人物形象的谨慎、怯懦的特点,全片都以一种“拘”着的状态演出,不仅带来了许多笑料,也令人更好地理解了影片的深意。黄毛曹斌和假药贩子张长林也都贡献了上佳表演,尤其是演技备受好评的王砚辉,把一个坑蒙拐骗的假药贩子饰演得活灵活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