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彈幕,究竟是文化內容的結構與再生產,還是一場赫胥黎式的文化滑稽戲?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2006年,彈幕網站鼻祖Niconico初現於日本;

2007年,中國大陸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AcFun成立,俗稱“A站”;

2010年,NICONICO網絡直播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中國大陸正式屏蔽將該網站屏蔽;

2014年,NICONICO註冊用戶超過3845萬,其中付費用戶超過200萬;

2014年,彈幕視頻網站開始在中國大陸全面興起;

2015年,“滿屏彈幕攻陷春晚”,當年春晚直播彈幕量突破1億;

2016年,魅族首推央視春晚彈幕廣告。

一、累覺不愛:到底是“dan”幕還是“tan”幕?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彈幕”中的“彈”,到底是讀“dan”還是“tan”?

“彈幕”原意指在軍事行動或電競遊戲中,對方火力兇猛,密集的子彈落下就像幕布。“彈幕”一詞作為舶來品,源自日本。2006年,彈幕視頻網站鼻祖NicoNico,開始嘗試在視頻畫面中實時顯示用戶評論。由於大量由觀眾自發發出的評論會從右至左飄過,這種視頻評論的呈現方式很像飛行射擊遊戲中密集出現的飛彈,因此在引進國內後,大部分網友形象地稱這種形式的飛字為“彈(dan)幕”。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此外,“彈幕”也可以理解為:評論型字幕或吐槽型字幕。經常去瀏覽彈幕網站就會發現,彈幕的內容,絕大多數都與視頻內容有關,而且評論的語氣也和聊天談話一樣,因此也可以將“彈(tan)幕”理解成“談幕”,去“評論性字幕”和“吐槽性字幕”之意。

實際上,由於彈幕這個詞在日文的發音中只有だんまく(羅馬音 danmaku)一個音,但是在中國“彈”這個字是個多音字,在崇尚個性化的互聯網時代,只要不影響交流,讀 tan 還是 dan 也無傷大雅。

二、前方高能:為什麼彈幕網站突然就火了?

著名主持人小崔曾經在微博上說了這麼一件事兒:小崔想與女兒談心,瞭解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麼?女兒言簡意賅地讓他上B站逛一圈再說…崔大叔遂放棄了促膝交談的機會。

國內著名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簡稱B站)成立於2009年6月,百科資料上,B站被介紹為“國內最大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區”,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上以B站為代表的視頻網站最能瞭解年輕人的喜好。

那麼問題來了,年輕人為什麼喜歡彈幕網站呢?

1、虛擬的部落式觀影氛圍

《南方週末》公佈的數據稱,87%的彈幕用戶的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73%為24歲以下。“宅男”佔比63%,是中國主要的彈幕用戶。

從歷史回溯中可以發現,彈幕最早就是在御宅族盛行的日本興起的。御宅族作為一個以相似行為習慣為判定標準從“大眾”中劃分出來的群體,有著“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文化,這種文化因為只被“圈內”人所理解而變得小眾。小眾文化與大眾文化相比,更需要一種“歸宿感”,也就是需要對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可以互相交流的平臺,而最早的彈幕網站則為宅男宅女們提供了滿足這一需求的平臺。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在NICONICO創始人西村博之眼中,即便視頻內容很無聊,觀眾們通過彈幕的實時分享,也會讓他們覺得有種“在一起”和互相取悅對方的興奮,彈幕讓他們產生了不是一個人的錯覺。

基於PGC的視頻內容,每個用戶都可以同過彈幕對視頻內容進行二次加工,使之成為(PGC UGC)內容,視頻也由一對一模式(一個人觀看視頻)變成了藉助網絡的一對多模式(看彈幕視頻就像一群人在一起看視頻,一起進行討論),有學者將這種網絡平臺和社交基因所促成的狀態稱為“虛擬的部落式觀影氛圍”。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實際上,除了御宅族們之外,大量ACG亞文化群體們都能在彈幕網站中,通過嬉笑怒罵尋求精神歸宿。主要提供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是動畫、漫畫、遊戲的總稱)視頻內容的彈幕網站,也成了不少年輕人們尋求歸屬感的精神家園。

2、去中心化的平視視角

彈幕視頻網站起初以二次元內容為主體,是動漫遊戲愛好者的聚居地。隨著彈幕形式被更為廣泛的人群接受,彈幕視頻網站的觸角漸漸伸向三次元。

2012年,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安倍晉三進行黨首辯論,便是在Niconico網站上直播,共有140多萬網友參與圍觀和發言。在日本,NICONICO儼然已成主流視頻平臺,明星藝人和政界人物越來越重視與其的合作關係。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中國的彈幕視頻網站還未出現Niconico那般繁盛的景象,但在中國,彈幕雖不如在日本那般火熱,卻也在不斷進擊中。越來越多的電影、電視、遊戲直播、電子書閱讀、體育比賽等,開始嘗試與彈幕結合,彈幕也正從小眾文化進入主流文化視野。

彈幕在進入主流視野的同時,也印證了“技術改變視角”的論斷。在傳統的文化產品生產體制下,觀眾只能被動的接受傳播者播出的內容,媒體的“權威”姿態使得電影、電視等作品天然帶有“不許評論並且也沒有渠道評論”的姿態。在彈幕的環境裡,觀眾能夠堂堂正正地吐槽、解構、戲謔、調笑,觀眾不再以仰望的姿態來看待一部電影、或是話劇,以往像是在對待藝術品的心情也不復存在。觀眾與劇創人員之間,因而也變得更加平視。因而,彈幕“去中心化”的自帶技能新潮又貼切,正中年輕人的胃口。

3、一舉多得的體驗收穫

仙俠劇《古劍奇譚》在B站播放時,彈幕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8萬條,這相當於每秒鐘有75條彈幕發佈,彈幕內容涵蓋了對劇情、人設、背景、製作等各個方面的吐槽,網友創作力之驚人,讓彈幕幾乎掩蓋了整個視頻畫面,普通電腦甚至會因為彈幕過於密集而死機。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太子妃升職記》在創作之初,編劇特意為全劇留下來200多個槽點,目的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吸引更多網友一起加入吐槽大軍。“我是來看彈幕的”成了不少網友在追劇時的一大樂趣。

當然,從小爸爸媽媽對我們“不能只顧著玩”的諄諄教誨我們是不會忘的。寶寶們來看彈幕,自然也懷有對於知識的渴求。

諸如“求大神告知BGM”、“求介紹紙牌屋本集現實背景”、“不同緯度重力加速度不同是什麼鬼意思?!!”經常出現在不同視頻內容的彈幕大軍中,往往在出現這樣的彈幕之後幾秒,就會有熱心的網友通過彈幕為“前面那位求知慾旺盛的小朋友”送上“新鮮熱乎的答案。

通過彈幕,不僅吐了槽、能夠無意間彼此學習感興趣的知識,還get了新段子,一舉多得。

三、人生多艱:彈幕之路將何去何從?

據騰訊企鵝智庫分析,目前,彈幕視頻的核心用戶依舊是ACG(愛好者,主體內容則是二次元文化。彈幕和基於彈幕的打碼、空耳、高能預警都只是衍生而來的次文化中的一種。而脫離二次元文化圈,彈幕將變得不倫不類。

六間房、56等視頻門戶在幾年前都曾嘗試過彈幕視頻,但因為用戶群體過於複雜,以致彈幕內容混亂不堪,最終都無疾而終。土豆在2012年推出的“豆泡”是視頻門戶在彈幕視頻上為數不多的成功嘗試,但即便如此,豆泡的內容也依舊以ACG為主。

A站曾涉嫌8年無證經營,後雖被證實為虛假新聞,可學界業界依舊針對如何管理彈幕網站進行了熱烈地討論。自去年年底合一集團A輪對A站進行了5000萬美元的投資之後,今年年初,軟銀中國資本也完成了對AcFun彈幕視頻網額度為6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在A站獲得鉅額投資的同時,A站並沒有對利潤分成方式進行回應。

一篇文章讀懂彈幕網站的前世今生

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今天風投資本關注,從小眾文化到影響主流文化,彈幕內容市場雖然數年內經歷了飛躍發展,但在想象與現實之間,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例如,如何規避不文明彈幕、如何生產高質量彈幕、發彈幕時應遵守哪些原則和禮儀、彈幕網站如何盈利、彈幕會不會助長“娛樂至死”的現象等諸多問題。

彈幕網站何去何從,期望未來能給我滿一個滿意的答案。

參考文章:

2、從最初無人問津到資本關注彈幕躋身主流之難,南方週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