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好「狠」!

掌櫃的說

如果您是一名資格影迷。

對4月4日上映的這部《暴裂無聲》多少都會有些耳聞/期待。

因為電影的導演是忻鈺坤,這幾年華語界最受矚目的青年導演之一。

4年前的一部長片處女作《心迷宮》,用僅僅170萬的拍攝成本,驚豔了整個華語電影圈,拿下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導演。

4年後,他的新作《暴裂無聲》終於上映,幾乎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這位以才華入世的新人,是能繼續華麗前行,還是一鼓作氣後,就如煙花一樣,消失在電影的天空裡。

今天看了電影,答案出來了。

如果說《心迷宮》多少有些刻意燒腦、刻意炫技的訴求在裡面,那麼《暴裂無聲》應該更貼近於忻鈺坤心目中的電影,炫技少了些,表達訴求多了些,但世界觀還是非常導演個人化的。

如果說,《心迷宮》讓你驚豔的是它的敘事結構,那麼《暴裂無聲》這個故事和故事裡的人,會留在你心裡很久很久……

它並不“燒腦”,但很“燒心”。

1、


《暴裂無聲》是一部有力度、有警醒、有餘味的電影。

“力度”一說,最顯著的地方是它對暴力的呈現。

好幾處男主角張保民(宋洋 飾)打架的戲,都看得我忍不住一個渾身顫慄!

這部電影,好“狠”!

那種突如其來的狠戾,不要命地出擊,會一次次地提醒你:打架,是一件很可怕、很需要拼命的事。

不是花拳繡腿,不是見招拆招,而是真正地、玩命地、不顧後果地“打野架”。

每出去那麼一下,都要使勁力氣,給對方致命一擊,因為你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打第二下的機會。

這部電影,好“狠”!

張保民是個只能靠“玩命打架”來對抗世界,和這個世界展示自己尊嚴的人。

一個礦工。

幾乎被命運剝奪了所有生存資源的、不會說話的礦工。

這部電影,好“狠”!

賴以為生的土地,被村裡集體賣給礦主開礦去了。

開礦帶來的環境汙染,讓井水發臭發腥,喝久了,妻子翠霞(譚卓 飾)也感染了怪病,大腿水腫,幾乎不能下地。

這部電影,好“狠”!

張保民不是沒有抗爭過,全村人都簽字同意採礦,只剩他一個拒籤。

村民們先請他吃羊肉,喝啤酒,敬酒不吃,就動手。

這部電影,好“狠”!

打著打著,他戳瞎了羊肉店老闆老丁的一隻眼睛。

於是只能去外地當礦工,每個月拿賣命錢來償還對老丁的“欠債”。

一個完整的家庭開始分崩離析。

然後命運最後的暴擊來了:12歲的兒子張磊,在放羊的時候失蹤了。

發不出聲的屁民,連延續後代的最後一點生存權力,也被命運剝奪。

——這是電影主題上的殘酷力度!

我們的主人公、主線人物張保民,在整個故事裡,自始至終,不發一語,拼了命的打架,去尋找失蹤的兒子,試圖找回自己最後的一點生存意義。

這部電影,好“狠”!

2、


故事裡,第二個丟了孩子的人物是律師徐文傑(袁文康 飾)。

這部電影,好“狠”!

他的悲劇,更多的是因為自作孽。

為煤老闆昌萬年(姜武 飾)做偽證脫罪,出了意外,女兒被昌萬年的手下綁架,用來要挾他。

正在找兒子的張保民,陰差陽錯地救下了徐文傑的女兒,將昏迷的孩子藏在了一個廢棄的礦洞裡。

但徐文傑並沒有因為張保民的仗義和搏命,報以應有之義。

——如果說,張保民是不能說話,那麼,徐文傑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願意說真話。

這部電影,好“狠”!

這個人身上一系列的惡,代表的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失德”。

非常具有警醒意義。

在他身上,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那句名垂千古的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講的是明朝時候的一個故事,皇親宗室家的惡奴,放縱惡犬當街傷人,一個路過的秀才差點被一口咬死的時候,衝出來一個屠夫,三兩下解決了惡狗,救出了秀才。但,在惡奴將屠夫告上公堂,說屠夫是為了私利才去屠狗,要求屠夫償命的時候,秀才迫於權貴的壓力,卻在公堂上做起了偽證,說自己當時只是在和狗狗戲耍。

好在碰到的是個好官,沒給屠夫定罪,倒是寫了個對聯,諷刺這樣只配和狗做朋友的讀書人。

《暴裂無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當代版的更復雜更有內涵更黑暗的屠夫殺狗救秀才的故事。

徐文傑指射的是秀才,姜武演的煤老闆昌萬年對應的,就是故事裡的皇親權貴——上層階級。

這部電影,好“狠”!

昌萬年這個人呢,看上去很有錢。

愛吃羊肉,愛做慈善,表面上非常光鮮。

但暗地裡藏汙納垢,養了一堆打手,靠貪婪地掠奪競爭對手、佔有更多資源、剝削底層勞力來充實自己的財富。

面對孩子失蹤的真相,他也選擇“無聲”。

是因為,他有罪。

他代表的,是失去人格淪為禽獸的利益階層。

這部電影,好“狠”!

一旦陷入底層失語、中層失德、上層失格的狀況,如果沒有公正的公權力來制衡,就會陷入整個“失控”的局面。

我想,就衝這有力度、有警醒的表達,《暴裂無聲》就足以問鼎2018年最好的現實主義電影。

3、


當然,電影更好的地方還不在上面兩處。

力度之外,它有餘味。

比起第一部《心迷宮》每一幀畫面都寫著“窮”的粗糙,這部《暴裂無聲》不僅在影像上更具電影美學。

這部電影,好“狠”!

陣容上,請到了和電影質感非常匹配的實力派卡司。

不管是表現驚豔的宋洋、還是演起暴發戶來遊刃有餘、張力十足的姜武,抑或是表演風格含蓄內斂的袁文康,甚至是戲份並不多,卻完全變成了一個村婦,看完全片也沒認出來的文藝女神譚卓,都特別完整、可信地塑造了各自的人物。

這部電影,好“狠”!

你看,新聞發佈會上的譚卓長這樣

這部電影,好“狠”!

認不出來哇?

結構上,雖然還是三線敘事,但時間線是非常明確、簡單的。

導演對自己講故事的能力更加自信,他把“少年為何失蹤”的答案放在了敘事的各種零零碎碎的細節裡,觀眾需要保持很高的專注力,才能在那些分佈在各個角落裡的臺詞、人物行為的細節上,去一點點拼湊,拼出自己的答案。

這部電影,好“狠”!

然後等到導演在彩蛋裡把答案揭曉的時候,你再回過頭來仔細一思索,又會真正明白某些場景裡,為何這個人要說這句話,為何那個人要做這件事……

等到觀影結束的時候,就是觀眾重新思考的開始。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觀影過程會有一種拼圖式的快感。

尋找導演藏在故事裡的各種彩蛋,拼出整個事件的全貌。

這只是第一層觀影快感;

第二層快感來自於導演藏在電影裡的各種有象徵寓意的符號美學。

比如:那幽深不見底的礦洞。

這部電影,好“狠”!

是慾望對人性和生命的吞噬。

比如:孩子用石頭擺弄出來的金字塔,和昌萬年放在辦公桌上的金字塔擺件,一個是石頭堆砌的,隨隨便便一個風波就倒了;一個是財富構建的,可以堅硬到殺人。

還有整部電影裡不斷放大的羊和羊肉們的特寫。

這部電影,好“狠”!

放羊、宰羊、烹煮、絞肉、涮火鍋、被當武器傷人……各種場面,你都能解讀出各自的寓意。

這部電影,好“狠”!

比如:昌萬年那個專屬的羊肉包間裡,桌上擺滿了現切的羊肉卷,背後的服務生還在兢兢業業地用機器給他切羊肉卷,然後昌萬年打好領帶,弄好假髮,銅鍋開始汩汩冒煙的畫面。

這部電影,好“狠”!

多麼有儀式感的事情啊!

放養、宰羊、羊肉已切好、端盤、高湯已開,一切只等“佔有者”美滋滋地下肚。

這部電影,好“狠”!

所以,你真的以為這些場景只是為了告訴你內蒙古的羊肉有多鮮美,可以有多少種不同花樣的吃法嗎?

圖樣圖森破啊!!!

總之呢,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很想吃羊肉;

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一想到自己就是那隻羊,就覺得,那被勾起來的饞蟲又有點縮回去了。

所以,最後的問題來了。

等你去看完電影,你到底還想不想吃羊肉呢?

4、


《心迷宮》之後4年,很多人都期待忻鈺坤會用自己的編劇才華,拿出一個比《心迷宮》更復雜的作品,或者,也有人擔心他會融入商業片的大潮,被資本裹挾,直接奔著掙錢而去了。

但實際上這部《暴裂無聲》更像一部韓國的犯罪類型片,故事更簡單了,但表達更豐富,主題更深刻了,世界觀卻依然很導演個人化,暗黑且酷烈。

因為你能在電影裡看到這種初心,所以它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這部電影,好“狠”!

看到一段兩年前他接受媒體的採訪,談及自己對未來的打算和規劃。

“我更希望保留一個導演的話語權,哪怕只是拿稍微低一點的預算,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樣也能豐富了市場的多樣性,而且觀眾也會覺得,其實低成本影片會越走越寬。”

這部電影,好“狠”!

“包括像之前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我覺得就是好的案例。我很尊敬這樣的前輩導演,明明大家都去爭那個票房冠軍,但我就是走一條你們都不走的路,或許它很窄很難走,但它本該就是電影該有的一個類型。而最後你會發現,他的電影做出來,觀眾也會去看,也會覺得原來電影不光是好玩、搞笑,其實還有別的東西可以看的。所以我也希望能跟在前輩的後頭,繼續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那麼恭喜他!

說到做到了——《暴裂無聲》就是這樣一部和別的商業片不一樣的,有別的東西可看的,有自己堅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類型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