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朝能打破胡人無百年國運的歷史魔咒,而元朝卻不能呢?

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數不勝數,但真正被後世認可的大一統王朝,唯有由蒙古族人統治的元朝和由滿族人統治的清朝。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胡人無百年國運的說法。乍看以為只要是胡人建立的國家,國祚只能存在不到一百年。可事實上,南北朝時期由鮮卑族人建立的北魏,直到被西魏和東魏取而代之,可是已經整整存在了一百四十多年啊!

為什麼清朝能打破胡人無百年國運的歷史魔咒,而元朝卻不能呢?​​可為什麼會有胡人無百年國運一說呢?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元朝末年,由於元朝統治者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全國各地暴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鼓舞人心,提振士氣,起義領導人胡編亂造杜撰了這個說法。事實證明,這個傳言還是起到了一個削弱元朝統治者信心的重要作用。

面對徐達和常遇春指揮的北伐大軍,曾經打遍歐亞無敵手的蒙元騎兵是望風而逃,一瀉千里。就連固若金湯的都城北京,身為蒙元最高統治者的元順帝根本就沒有勇氣據城而戰,而是驚慌失措不加任何抵抗就拱手相讓。當元順帝帶著大批的皇親國戚,以及許多貴重財寶慌不擇路的遁入草原深處,就標誌著已經統治中國整整九十七年的蒙元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為什麼清朝能打破胡人無百年國運的歷史魔咒,而元朝卻不能呢?​​滿族人利用大明王朝內亂,在大漢奸吳三桂的賣身投靠下,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北京,正式入主中原。滿族人在北京

建立了大一統的大清王朝後,深怕胡人無百年國運的厄運降臨到自己頭上。於是他們吸取了蒙元敗亡的慘痛教訓,以儒家經典為治國思想,大力尊祟孔孟之道。三院六部等許多重要官職,都採取滿漢各有一位大臣的制度。這些措施的實行,猶如溫水煮青蛙一樣,使得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心甘情願被僅有一百多萬人的滿族所統治,而失去了漢民族的血性。

為什麼清朝能打破胡人無百年國運的歷史魔咒,而元朝卻不能呢?​在保證滿族人絕對統治地位不變的前提下,滿清朝廷還任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漢人出仕各級地方官吏。既滿足了他們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的願望,又極大緩解了原本勢不兩立的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使得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士大夫們開始轉而死心塌地的為滿清效力。

洪秀全發動旨在推翻滿清的太平天國運動,很快就佔據半壁江山,一時聲威大振,滿清朝廷惶惶不可終日。就在滿族人自己都覺得在劫難逃,想要退回關外獨善其身時。以曾國藩為首的許多漢人精英卻挺身而出,對同為漢族同胞的太平天國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挽救了已經頻臨崩潰的大清王朝。命不該絕的滿清朝廷僥倖逃過一劫,又存活了半個多世紀。

為什麼清朝能打破胡人無百年國運的歷史魔咒,而元朝卻不能呢?​而統治元朝的蒙古族人,是一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東征西討,馳騁疆場,建立了有史以來唯一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蒙古人崇尚武力,在他們眼裡,羸弱的漢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和他們平起平坐。因此,蒙元統治者把人分為四等,漢人地位最低。而且蒙元朝廷自成立之日起,就根本就沒有一點想要融合蒙漢兩個民族的想法,基至還差一點把全國都改為草場放牧。實際上,蒙元朝廷自建立之日起,就猶如坐在火山口上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融解而化為灰燼。

元朝末年,積重難返的蒙元王朝,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浪潮中開始搖搖欲墜。沒有多久,就被已經蕩平群雄,獨撐乾坤的朱元璋派來的北伐大軍所消滅。此時距蒙元建國正好不到百年,也印證了胡人無百年國運的神奇讖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