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唐朝早期和中期的几个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都热衷于发动开疆辟土的对外战争。他们建立的赫赫武功,却是建立在千千万万普通的唐朝士兵的血泪之上。任何一次大战,除了会让大量士兵殒命沙场,还有很多人会成为战俘。古代没有交换战俘之说,战俘的命运一一般都很凄凉,终身无法返回故土,失去了自由沦为囚徒或奴隶,连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最终在孤寂痛苦中死在异国他乡。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然而世事无绝对,唐朝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一次战争中被敌国俘虏后,不仅没有惨死异乡,反而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并由此跃上人生巅峰,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好大喜功,自命为一代雄主,频繁发动对周边小国的战争。当时在大唐的南疆,有一个小国南诏,就曾经与唐朝发生过数次激烈战争,史称“天宝战争”。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南诏国当时的皇帝是阁罗凤。阁罗凤早期也曾臣服于大唐,但因唐朝负责处理南诏关系的姚州都督张虔陀,贪财好色,对阁罗凤百般勒索欺压,阁罗凤也是个血性汉子,不堪受辱,愤然起兵造反,出兵杀死了姚州都督张虔陀,正式与唐朝开战。唐玄宗闻讯震怒,先后三次出动远征军攻伐南诏,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天宝战争接近尾声阶段时,南诏国军队出兵攻占唐朝巂州。在巂州之战中,唐军再次败北,大量官兵和百姓被南诏掳走。巂州西泸县的县令郑回,也成了南诏军队的战俘。《旧唐书》记载了这件事:“有郑回者,相州人,天宝中举明经,授巂州西泸县令。巂州陷,为所虏”。郑回在唐朝虽也默默无闻,但好歹是个七品县官,现在却被绳捆索绑,沦为战俘,从此再难回到故土,心中好不凄凉。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有一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用在郑回身上是再恰当不过。郑回做梦也没想到,他会从此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南诏国皇帝阁罗凤,可不是夜郎自大之徒,而是个雄才大略的明君。他深知南诏国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借助、取法中原的先进文化。《旧唐书》记载,“阁罗凤以回有儒学,甚爱重之”,他发现郑回不是一般士兵百姓,而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立即对他另眼相看,让他当了御用家庭教师,辅佐皇子们补习儒家经典。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郑回肚子里那点墨水,放在唐朝的读书人中简直斗量车载,一抓一大把,然而到了当时相对落后的南诏,简直成了国宝。阁罗凤如获至宝,给他按当地习惯起了个名字“王蛮利”,不仅对他奉若神明,还让他当了南诏国宰相,“事皆咨之,秉政用事”,视之为心腹股肱之臣。至此郑回从一个唐朝战俘,变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好不风光。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郑回虽然有才,脾气却很不好,南诏国的文武大臣,“或有过,回辄挞之”,谁要是犯了错,郑回抬手就打。阁罗凤之后的两个南诏皇帝,异牟寻和寻梦凑,都拜郑回为帝师,《旧唐书》记载,在郑回讲课时,“凡授书,虽牟寻、梦凑,回得捶挞”。郑回讲课时,即使是皇帝出了错,郑回照打不误,两个皇帝都没少挨他的揍。

唐朝战俘当上一个小国的宰相,谁犯错他打谁,皇帝犯错他照打不误

郑回深受南诏皇帝知遇之恩,对南诏国也是竭忠尽智,尽心尽力,比如在处理与唐朝关系时,他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见识和胸襟。南诏在天宝战争中大败唐朝后,简直不把唐朝放在眼里。郑回却看出其中蕴含的巨大危机,他深知唐朝虽然遭受挫败,完全是由杨国忠等奸臣用事所致,唐朝的国力储备和人才储备,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一旦将帅得人,很可能会让南诏遭遇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因此郑回力主与唐朝重修旧好,全面恢复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阁罗凤也深以为然。在郑回努力下,先后给唐朝阵亡将士修建“天宝战士冢”和庙宇,还在太和城修建一座石碑“南诏德化碑”,郑回亲自撰写碑文,文中详实阐述了天宝战争的起因,指出南诏与唐朝开战,实属事出有因的被迫之举,既不卑不亢又委婉含蓄,表达了与唐朝和好的意愿,才气纵横,有理有据。在郑回的促成下,阁罗凤与唐朝的关系渐趋缓和,为促进双方和平相处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