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主体责任“牛鼻子”!临沭确保巡察整改见真效、真见效

“2013年以来,临沭街道2个社区存在违规发放加班费、补助费等问题,目前尚未清理。”临沭县委第一巡察组在反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按照巡察整改要求,临沭街道迅速行动,5天完成整改任务,清退资金14万余元。这是临沭县动真碰硬整改、务求巡察实效的一个缩影。

抓牢主体责任“牛鼻子”!临沭确保巡察整改见真效、真见效

去年以来,临沂市临沭县坚守政治巡察定位,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两手抓”,动真碰硬、系统谋划,做到压实责任抓整改、严督实导促整改、标本兼治提整改,在全县掀起了一场巡察整改“风暴”。截至目前,共开展5轮巡察,发现问题559个,已完成整改259个,其中边巡边改问题71个,已完成整改60个。

问题出在哪责任就落到哪

“面对摆到桌面上的问题,我义不容辞。我们将全面认领、对号入座、迅速整改!”在临沭县委第四轮巡察对石门镇的问题反馈会上,该镇党委书记作了明确表态。

巡察发现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揽子”责任。为此,临沭县紧紧抓牢主体责任“牛鼻子”,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制度,以清单反馈问题,用台账列出责任。每轮巡察结束后,各巡察组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分别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在原汁原味反馈问题的同时,同步压实整改责任。被巡察党组织主动认领问题,担负整改责任,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把问题掰开揉碎,并制定整改方案,将一个个具体问题变成一条条措施、一项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实落细,不走过场。

一把尺子量到底改不到位不罢休

2018年6月1日,临沭县召开县委巡察问题整改情况督导检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对去年以来的巡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这次督导检查,不是去归纳成绩,而是要找瑕疵、挑毛病,重点看有没有报假账问题。”在动员部署会上,临沭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运峰强调。

抓牢主体责任“牛鼻子”!临沭确保巡察整改见真效、真见效

发现问题是考验,整改问题是较量。为打好问题整改这场硬仗,临沭县建立起一套督改问效机制。一方面,建立问题“双通报”制度,即向被巡察村居反馈时,一并向所在镇街通报;向县直单位反馈时,一并向分管县级领导通报,既压实整改责任,又明确督改责任。另一方面,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县委巡察、督查等部门全程督导,采取定期调度、集体约谈、专项督导等措施,对每个节点、每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时时传导压力,加快整改进度。同时,对整改落实不力,搞虚假整改、做表面文章的,严肃问责追责,确保每个问题处理到位、改到实处。

在前四轮巡察中,该县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制作《整改进度报告表》,以约谈促整改,共听取巡察整改情况汇报12次,开展“回头看”2次,约谈7次53人次。

巡察是发现问题整改是解决问题

在抓好“当下改”的同时,临沭县还不断深化“系统改”“面上改”,盯住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督促相关职能从面上改、往深处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去年以来,临沭县针对巡察发现的农村低保发放、危房改造资金管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先后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危房改造专项审计、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自查自纠、小麦直补面积核实等10多项清理治理活动,追回低保资金35770元,取消10户不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户,纠正虚报小麦直补面积150余亩,清理清退资金1000余万元,巡察成效得到进一步放大。农业、扶贫等部门还出台了《关于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三资)流程解释》等制度文件,从源头上纠正和遏制问题的发生。

巡察整改是试金石,整改问题比发现问题更为重要。”临沭县委书记刘飞在县委常委会上多次强调,“要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锲而不舍、动真碰硬,决不能风停草回头,确保巡察见真效、真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