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明明補了鐵怎麼還感覺乏力和頭昏?

醫生仔細追問病史,知其長期月經不調,每次失血過多。根據這一情況,在給予口服鐵劑的同時,調理月經。3個月後,袁女士貧血得以糾正,血紅蛋白升至10.5克,症狀亦隨之消失。

案例分析

袁女士的貧血診斷無誤,補鐵也是合理的,可是效果不滿意,原因都在於對其原發病因未引起足夠重視,繼續失血現象仍然存在。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及表現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鐵元素含量絕對減少或相對不足,不能滿足正常造血需要所引起的一種貧血。

造成這種病症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日常食物中含鐵量不足,或胃腸吸收不良,而使體內缺少鐵質,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也可因反覆出血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營養不良,造成貧血。多見於婦女及老年人。

缺鐵性貧血與其他貧血一樣,病人表現為皮膚、口唇、口腔黏膜、指甲蒼白,身體感覺疲乏無力,頭暈耳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補充鐵質後病情仍未好轉的原因

不少病人補充足夠的鐵質後,病情並未得到好轉,除了月經量過多外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不鍛鍊

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防治缺鐵性貧血的好方法。如長期臥床,就會出現情緒低落和食慾差,從而造成貧血或加重貧血。因此,除了嚴重的貧血、活動後易心悸、必須臥床休息外,輕微貧血者要參加體育活動。
缺鐵性貧血:明明補了鐵怎麼還感覺乏力和頭昏?

這樣,不僅可增加胃腸道的分泌與蠕動,促進食慾,還能提高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感染性疾病。但要掌握運動量宜小不宜大,運動時間宜短不宜長的原則。

少蛋白

缺維生素

維生素B12和葉酸等是紅細胞發育生成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要通過食物及時補充含有這些營養成分的食物,以動物的肝、腎和肉類中含量最高。

綠葉蔬菜則含有葉酸,葉酸經胃腸道吸收,然後貯藏在肝內。如果食物中缺乏這些元素,或由於吸收能力降低,肝臟不能貯藏,均可引起營養不良或貧血。嬰兒與孕婦更應特別補充這些食物。
缺鐵性貧血:明明補了鐵怎麼還感覺乏力和頭昏?

維生素C系酸性藥物,具有增進鐵吸收的作用,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收食物中鐵質的主要場所是胃黏膜,當鐵質進入酸性環境中,三價鐵即變成二價鐵,後者易溶於水而被吸收。

沒補銅

銅有促進鐵的氧化、吸收、運輸、利用以及合成血紅蛋白的功能。因此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適當吃些含銅的食物(如牡蠣、肝、腎、蝦、蟹、核桃、芝麻醬等)大有好處。但這些食物中含有鈣和磷較多,若抗貧血藥劑同這些食物合用,可在胃中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複合物,從而影響鐵劑的吸收,所以兩者應分開服用。

濫用藥

有些缺鐵病人伴有某些皮膚病、潰瘍病等,便常服小蘇打、氫氧化鋁和鈣片等藥物。這些藥都能同食物中的鐵和補血藥中的鐵發生反應而影響鐵的吸收,可使貧血久患不愈。
缺鐵性貧血:明明補了鐵怎麼還感覺乏力和頭昏?

因此對於此類患者,應根據病情分開服藥。四環素族抗生素能與鐵劑生成不溶性絡合物,不利吸收,故應儘量避免同時應用。若兩者必須應用,應間隔3小時以上。

喝濃茶

口服鐵劑期間,不要喝濃茶或咖啡,乳類(尤其是牛奶)中含鐵最少,不能大量飲用,否則會降低胃腸道內已有鐵的含量。含鈣類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鹽食品(如牛奶)等,與鐵劑能絡合而生成沉澱,故應避免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