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目前和俄罗斯的关系如何?

隋中平

波罗的海三国从苏联独立以后,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逐渐疏远同俄罗斯的关系,其后三国纷纷加入北约和欧盟。曾经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为何选择远离俄罗斯,而加入北约和欧盟呢?

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从地缘环境来看,波罗的海三国北边与芬兰隔海相望,东边与俄罗斯、白罗斯接壤,南部与波兰和俄罗斯的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西侧隔波罗的海与丹麦、瑞典相望。

波罗的海三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成为周边强国争夺的对象。除了立陶宛和波兰曾组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立陶宛-波兰王国以外,这一地区曾被瑞典、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俄罗斯、苏联等占领和统治。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瑞典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战争,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在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了获得波罗的海沿岸的出海口,同北欧强国瑞典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击败瑞典,取得了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领土。18世纪中后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之后,立陶宛领土并入俄罗斯,从此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所以,波罗的海三国并不是俄罗斯固有的领土,是18世纪末才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的,这是当时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民族长期在这地区生活,有着自己的民族传统,他们不甘忍受沙俄的长期殖民统治,谋求独立是理所当然的。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诺曼诺夫王朝覆灭,俄罗斯帝国内很多被压迫民族宣布脱离俄国而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德国和英国的协助下通过武装斗争将苏俄干涉军赶出国境,相继获得独立。但是这次独立是短暂的,20多年以后,三国将会再一次面对被苏联吞并的厄运,这也是波罗的海三国比较反感苏联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来披露的密约显示,波罗的海三国已被希特勒私相授受,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在苏德联合瓜分波兰以后,苏联为了建立和德国之间的缓冲区,占领并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一部分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将德国人视作摆脱苏联桎梏,实现民族独立的解放者,同德军进行合作。出现这一现象也不难理解,战前苏联对外的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伤害了一些周边的邻邦,把他们推向了希特勒一方。而苏联国内实施的大俄罗斯主义和政治清洗做法,引起了各民族的反感,这也是造成苏德战争期间发生大量亲德事件的重要原因。

当然,苏联对于反苏民族的惩罚也也是和严厉的,从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开始,苏联当局就开始对反苏分子进行整治清算,许多被视作“敌对分子”或可疑对象遭到逮捕、流放或处决,仅拉脱维亚就有3.4万人。据估计,从1940年至1953年,整个波罗的海三国被流放人员有20多万人,对于不到600万人口的波罗的海小国来说,这已是相当高的比例。

苏联为了加强对波罗的海三国的管理,采取民族置换的方式,将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大量流放西伯利亚地区,而将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迁入波罗的海三国。直到目前,还有两个国家保持了比较高比例的俄罗斯人,拉脱维亚俄罗斯族占27%,爱沙尼亚俄罗斯族占24.8%。

波罗的海三国被并入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留给他们的是沉痛而苦涩的记忆,所以从苏联谋求独立一直是他们愿望和目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使波罗的海三国重新恢复了民族国家。独立以后的波罗的海三国,政治上向西方靠拢以维护其独立,经济上谋求西方援助以获得发展,军事上希望依靠西方集体防卫确保其安全,采取向西一边倒的政策,相继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铭苏先生

知史局【2017】47号

首先说说立陶宛。

在几百年前立陶宛立陶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为其治下的一个省。1917年,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下台,红色政权取代俄罗斯的统治地位。立陶宛乘俄帝国内乱一年后独立,可惜好景不长。1919年,新成立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列宁的强硬领导下,通过一纸政令,强行把刚独立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这引起了波兰不满,波兰出兵占领立陶宛全景。立陶宛在波兰的扶持下重新独立成立立陶宛共和国。此时,列宁迫于国内外形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二战爆发后,强大起来的苏联重新用武力占领了立陶宛,并将其强行纳入苏联统治范围内。

苏联解体后,立陶宛终于迎来了民族独立的春天。1988年,立陶宛重新掀起民族独立运动,从根本上否认苏联吞并立陶宛的合法性,并自我恢复了旧国歌,高喊“打倒俄罗斯帝国”等口号,2年后,立陶宛在苏联解体前宣布独立,也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国家。

立陶宛的独立,引起苏联高层的愤怒。苏联直接采用军事措施,占领了立陶宛的首都。

为此,立陶宛的民族独立势力与苏联成为了水火不相容的敌对关系。对立陶宛而言,幸运的是苏联突然解体了。于是,1991年,立陶宛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但取代苏联地位的俄罗斯,却始终将立陶宛视为自己的势力范畴,多方插手立陶宛国内事务,遭到立陶宛当局的长期反感。在立陶宛眼里,俄就是其独立和安全的最大威胁。

为了对抗俄罗斯,立陶宛于2004年3月加入北约。北约,众所周知是世界上一个最强大的国际军事组织。北约也是俄罗斯严重最大的威胁之一。还有就是欧盟,为了脱俄入欧,同年立陶宛加入欧盟。

其次,谈谈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曾被沙俄统治200余年,1917年沙俄垮台。翌年,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一样,乘机独立。但滑稽的是,独立仅一天,就被德国占领。然后又没几天,德国又爆发革命。此时。红色政权的俄国立即宣布爱沙尼亚是其领土的一部分,派兵攻占爱沙尼亚。短短几个月时间,爱沙尼亚成为了包括自己共3个国家的领土。

之后,缓过劲来的德国迅速帮爱沙尼亚赶跑了苏俄红军和赤卫队,败北后的苏俄承认爱沙尼亚是一个主权国家。

直到二战爆发前的几天,德国为了战略考量,又秘密将爱沙尼亚“送”给了苏俄。随后,苏俄单方面派军强行占领了爱沙尼亚。

正是因为苏俄的“霸权行径”,导致爱沙尼亚始终存在不少反苏组织。在强大的苏联控制下,爱沙尼亚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始终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等国际社会的承认。

1941年,德军打跑了苏俄红军,占领了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举“国”欢庆,将德国军队视作“解放者”而非“占领者”,并主动成立了德国党卫军爱沙尼亚师——第二十武装掷弹兵师。该师随德军作战,成为德军最能打的部队之一。由于爱沙尼亚与德国合作,因此在二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屠杀了大批爱沙尼亚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死于战火的爱沙尼亚人占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私自将爱沙尼亚的领土划给了俄罗斯,并直到1978年,都在追铺当年反苏的爱沙尼亚人。

更悲催的是,大量的爱沙尼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原国土被迁入大量俄罗斯人,本国的外交权也被剥夺,禁止与外国有一切联系。

苏联一夜之间解体后,爱沙尼亚获得独立。1991年,加入联合国。1994年,俄罗斯军队被赶出爱沙尼亚。2004年,爱沙尼亚加入北约和欧盟。

如今的爱沙尼亚的的战士

最后,就是拉脱维亚。

在历史上,拉托维亚也是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侵占的国家,被俄统治了200多年。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获得独立。十几年后,苏联武装占领了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与爱沙尼亚一样,拉脱维亚始终没有忘记民族独立。直到苏姐解体,拉脱维亚成功获得独立,1991年加入联合国。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

拉脱维亚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女多男少成为该国一大特色。

我们通过了解波罗的海三国的近现代历史不难看出,俄罗斯与这三国始终是一种“霸权”与“反霸权”的关系。俄罗斯通过强大的军事手段,自始至终都将此三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三国独立后,为了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和影响,加入北约和欧美,企图用此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安全,但却对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俄罗斯极力反对。但面对既成事实,俄罗斯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说话,包括动用军事、经济、能源和外交等各种手段,打压波罗的海三国。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波罗的海三国全面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致使俄罗斯更加被动。至今,波罗的海三国在外交上至少算是取得了不少重大成就,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则越来越小。鉴于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怕是难有起色,唯一有密切关系的,也就是能源和经济上的传统往来。


知史局

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和苏联解体后,虽然波罗的海三国拒不参加独联体,虽然俄与它们之间过去,那种地缘政治上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已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

但鉴于历史上从沙俄彼得大帝于1721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以来,长期沿袭下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俄从维护本国传统的根本利益出发,俄仍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看作俄“有特殊利益”的地区❕

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已独立,但仍是对俄有“切身利益”和“至关重要”的地区❕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1月5日,立陶宛正式申请加入北约时明确指出:波罗的海地区关系俄罗斯民族的切身利益❕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是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地区,俄不能容忍在这一地区出现对俄利益构成重大威胁的现象❕



俄在战略上,仍将波罗的海三国视为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传统势力范围❕

波罗的海三国虽然独立,但经济上“资源缺乏”,在能源、原料供应和外贸方面,主要依赖于俄,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局面❕

这是俄确立与波罗的海三国新关系时,可加以利用的一个有利条件❕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军事上基本无军力可言,政治上和防务上均十分弱小❕

它们虽想通过加入欧共体和北约来寻求西方的帮助,但在短时期内内难以实现❕

而且俄在此地区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历来存在强大的影响❕

也决非在短时期内所能轻易消除,更何况在这一地区尚有177万之多的俄罗斯族人(约占波罗的海三国总人口的22.1%)❕

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当局都不愿冒然搞坏对俄关系,俄可以加以利用,施加各种影响❕

波罗的海三国虽把俄罗斯看作是对其独立和安全的主要威胁,但它们主要是执行“依靠西方对俄罗斯”的政策❕


所以它们对俄态度的软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形势,特别是俄美关系,俄与西方关系的变化❕

因此,总起来看,俄罗斯认为波罗的海三国在对俄关系上有极大的软弱性和摇摆性❕


四都火鸡

波罗的海三国目前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势同水火!历史上,俄罗斯带给波罗的海三国的是无尽的屈辱占领伤痛——领土被践踏、主权被夺、人民被奴役,是一部血泪斑斑的亡国奴历史;现实中,俄罗斯先是煽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另一地区独立,后又直接出兵打断格鲁吉亚对分裂势力的军事行动。近年来,俄罗斯目标转向乌克兰,继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后,又在乌东部顿巴斯地区派驻俄军精锐假扮乌克兰东部民兵,意图重演克里米亚半岛闹剧。大敌当前,唇亡齿寒,波罗的海三国先后加入北约力图自保。试想,俄罗斯自普京上台后,坚决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捍卫自己国家领土尊严,但他面对别的弱小国家时,何曾有尊重之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俄罗斯目前的失道寡助困境实乃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今古达观

大家看着韩国和日本的关系,大概就是那么回事,很多韩国人恨日本恨得牙根痒痒,觉得被俄罗斯占领的历史简直是民族的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