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怀念明朝,而不是唐朝?

道游煎饺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耀眼的时刻,而不同的历史人物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就像NBA一样,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名宿,也因为这些名宿而被后世铭记

一如詹姆斯、科比、保罗、韦德,是这些人成就了这些球队;这些球队也成就了这些人,历史亦然

或许是《明朝那些事儿》实在是太过精彩了!也许是朱元璋的个人奋斗史实在太过励志了!大概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实在太过有趣了!

总之,明朝是一个很特别的王朝,特别到喜欢的人对他趋之若鹜;讨厌的人对他嗤之以鼻;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没有之一;就像詹姆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球员,没有之一!


老朱的光辉奋斗史,为明朝增添无限神奇色彩!

要说布衣皇帝,历史上真不算多,但大多都是冒牌货。比如前朝公务员刘邦,没落王族手工艺人刘备,那都是号称布衣的。可要是和朱元璋一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

你们当过和尚吗?你们要过饭嘛?拿出族谱来,上溯个十辈八辈的,都是农民吗!

朱重八同志,就像个盲流一样,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可最后却凭借一己之力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怎一个牛字了得!

这是难以想象的成功——白手起家,真的是白手起家!甚至可以说,老朱连买洗衣粉把手洗白的钱都没有,竟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可不谓强悍!

所以,朱元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人眼中的偶像巨星,更是成为无数屌丝逆袭的先驱者和领路人!老朱的确是千古传奇皇帝,没有哪个皇帝曾经历他曾经历的痛苦,但所有人都见证了他的辉煌。

无论是他的军事素养、政治水平、还有他的与生俱来的天赋,都是圈粉无数的存在

历任一把手的传奇色彩,让这个朝代熠熠生辉!

清朝皇帝多勤政,宋朝皇帝多昏庸,到了明朝皇帝呢?就比较难概括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有个性了,而且两极分化严重

要么就是老实巴交闷头,要么就是混世魔王,反正没有一个中规中矩的!当然了,这样一来,伺候他们的人儿是有点痛苦的......

比如,老朱第一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成为仁厚过头、就是白痴的代言人,说出勿伤吾叔的豪言壮语,沽名钓誉,最终失去天下,下落不明。再如坚持“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朱老四。藩王是要当的,皇帝我也想要,咬牙跺脚一声吼,二话不说收拾了自己的侄子,跑去当皇帝了!

比如情商150、智商250的朱祁镇,最会玩的富二代朱厚照,聪明绝顶的修仙达人朱厚熜,妈宝男朱见深,嗑药狂人朱载垕,鲁班传人朱由校。随随便便捞一个皇帝,总有说不完的谈资,总有道不尽的评价。甚至说兢兢业业搞工作的朱瞻基,都有个蛐蛐皇帝的外号

所以说,作为明朝曝光度、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们,如此有趣,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形象代言人的背后,是诸多知名操盘手

皇帝层面,明朝的这些老朱后人们,算是完成了任务,曝光率高、知名度大,给整个明朝皇帝天团的知名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是,话说回来,光炒作没本事是不够的,还得幕后运营一下

跃跃欲试的名臣们,当仁不让的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其中最有成就的应该有俩,一个是扫地神僧、一个是独孤求败,总之,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最拉风的存在

大隐隐于世的王阳明,就像扫地僧一样,虽然没能身居高位,却冠绝了整个朝代,成为像孔孟一样的圣人。关于这位同志我们不过多介绍,他的心学影响了多少人,真的不计其数。甚至说都影响到国外去了,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得胜归来之际,面对众人的追捧,只是默默的展示自己的腰间,上书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而千古名相张居正,则是独孤求败般的存在。他身居相位,主政十年,完成了明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并和商鞅、白起、王安石一道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并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除了上述二个传说中的人物,还有无数的大侠盟主,虽然不能达到如此境界,但也都是一顶一的高手,比如于谦、三杨、杨廷和、夏言、徐阶、申时行......

话说回来,为何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儿,会让我如此印象深刻,或许真的是明月的那本书影响到了我。有人会说,历朝历代都会有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对啊,就是这样的啊!

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在我的眼里,那只是一个个名字而已,但是就是这些已经早已成为历史的名字,让我们去了解、去发现、去喜欢!有的熟悉、有的陌生、有的让人敬佩、有的让人痛恨;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他们的精彩出演下,成就了大明王朝这样一部惊天大片

我想,每段历史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朝代,就像是一本本故事书,有的是童话、有的是小说、有的是心灵鸡汤、有的是鬼神志异......

无论哪一本,总有人喜欢。只是有的畅销、有的冷门而已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很多答主提到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认为是这本书的流行带动了明朝热。

但个人认为与其说这本书开创了时代,不如说他迎合了日渐兴盛的汉民族主义,满足了这群人的民族自尊心。

平心而论,明朝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在于他之后的朝代是满清,满清割地赔款,让国人丢尽了面子,很多民族主义者为了找回民族自尊心,就无底线的吹捧明朝,贬低满清,通过吹明贬清的方式将中国落后的责任一股脑甩给满人,从而得出我汉族从来都是最优秀的,之所以近代落后全是满清的责任的种族主义结论。

可以说,吹捧明朝的明粉是有着自己的政治诉求的,吹明能完善他们大汉族主义的政治理论,洗刷汉民族历史上的污点,而吹唐显然没有这个效果。

纵观网上的明粉,很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比烂,不停的和向外国割地赔款的满清比烂,对于明粉来说,汉唐有多好,明朝相比汉唐宋退步多少,都是不重要的,只要他比满清好就是了。

其实明朝是个什么样子,官方早有定论,历史教科书采用的基本就是学术大佬们的观点,那就是明清是一脉相承的,清承明制,清朝在明朝的专制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呈现出一个保守落后、被动挨打的中国。

在史学界,明朝是一个将专制推向顶峰,政治纷乱,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腐败严重的时代,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下坡路,并逐渐被西方超越,可以说,中国的衰落就从明朝开始,清朝只不过是沿袭明朝的趋势罢了。

只可惜,史学界的观点并不能说服明粉,他们在寻找史料时,专找对明朝有利的材料。他们只看崇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却完全无视这个结果正是自私的万历导致的。他们只看到明朝击败了西方殖民者,却完全无视敌人并非正规军,明朝以10倍兵力优势,击败的不过是欧洲的武装商队。他们只顾吹捧明朝的火器如何先进,却完全无视其赵士祯等人提及的火器弊病和其与西方的巨大代差。他们只顾叹息满清的实力强大,却完全无视戚继光提及的制度弊病。他们只顾谩骂造反的李自成,却从不问李自成为何造反。他们只顾拿出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对明朝的吹捧,却完全无视此人从未到过中国,而真正到过中国的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则描绘了明朝的种种黑暗。

尽管有很多专心学术研究,拿史料说话的大佬试图扭转这个风气,但是却徒劳无功。

对于极端的汉民族主义者来说,历史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只要能满足汉族最优秀,罪责都是满清的这一理论,不要说选择性无视,就算是编造历史,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而吹明贬清,无限放大几百年前的民族恩怨,就是构建汉民族主义理论绝佳的手段。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该像汉唐时的中国人一样,海纳百川,外族只要愿意融入中国就都是一家人,而不用分什么血缘亲疏,更不会炒作几百年前的恩怨,搞对今日之中国百害而无一利的民族分裂主义。

如今的某些民族主义者,不仅不像汉唐男儿般豪迈大气,反而像晚明时期的士大夫般狭隘短浅,这些人与明朝末期的官员一样,平常喊打喊杀,说着誓死不与满清议和,宁愿死都不投降,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却连一分钱都不愿捐,大敌临前时,更是争先恐后的投靠敌营。

就明末的局势,按照杨嗣昌的先和满清议和,先剿灭农民军,再收复辽东,对明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方略。但只可惜,迫于满朝愤青们的口水,崇祯终究没有他祖先的魄力,他向愤青们妥协了,然后顺着他们的道路一路亡了国。这些看似忠义的愤青士大夫则在满清入关后大部分毫无抵抗,顺手做了水太凉(钱谦益的典故。)

对于政府来讲,将愤青们装逼用的戏言当做决心和勇敢是最危险的一件事,一个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明白,愤青只可利用,不可信任。

历史证明,满口忠义的愤青往往是行动上的矮子,他们肆无忌惮的挑起矛盾,却完全无法处理相应的后果,这种人充斥整个社会,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


埃尔文的理想乡

怀念明朝是因为大明是汉人最后的辉煌

首先,中国人也很怀念盛唐,唐朝在历史上的辉煌是之后的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直到清末时期,两广地区的汉人都自称为“唐人”,称呼中国为“唐山”,在海外建立的华人社区称之为“唐人街”。

相比唐朝,中国人对明朝的怀念更多的是带的惋惜和悲痛的心情。

作为夹在蒙元和满清之间的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汉族人对明朝心情是复杂,因为这个朝代是汉人最后的辉煌。

公元1368年,明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汉人彻底推翻了蒙古在中原百余年的统治,重新获得了民族独立。

在有明的27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逐步从蒙古人的摧残中得到恢复,政治和言论也在持续开明。与之后的满清不同,明朝士大夫并不完全将国家等于家天下的,而是将天下视作为天下人之天下。

明朝中后期形成的内阁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皇权,中国自古传习的言官制度在明代也发展到了顶峰。都察院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骂皇帝,这些事情都是以后清代所不敢想的。

到明朝末期,伴随着江浙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的人文主义启蒙思量也开始迸发。像是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都提出了限制君权、发展商业、人人平等的观念。这标志着中国在思想上的巨大进步。

(明朝中后期大思想家——李贽)

但是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都随着清兵入关而夭折。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为明朝之后的清朝,以数十万之满人统治着上亿汉人,自然从文化到武力对汉人采取了全方面的压制。

在清初,清廷野蛮的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彻底湮灭了汉人自商代延续三千年的衣冠服饰。汉人自称华夏,“其中“华”就是指代华美的汉服,而发式更是汉人区别于狄夷的重大象征。

这两个汉人最自豪的标致,却在清朝被满人彻底摧毁了。

(明代汉服)

有清一代,作为一个异族征服王朝,汉人始终处于被压迫者。

从清初到乾隆晚期,满清掀起规模浩大的文字狱,数万人因言获罪被杀。单是乾隆一朝文字狱数量更是达到了130次,这极大的摧残了知识分子的傲骨,彻底断了中国人的脊梁。士人从此不敢再轻言朝政,只好沉迷于金石考古,中国的思想陷入了空前的大倒退。

即便是那些投身于清廷仕途之人,也始终得不到满人的信任。

为清廷力挽狂澜的曾国藩,至死也不过得到一个侯爵。而作为晚清肱骨之臣的李鸿章,生前也就是个伯爵。

清代汉人不得封公的铁律哪怕是你有再造玄黄之功,也不能打破。

这样生活,汉人一过就是260多年!

在经历了这样黑暗的时代后,谁又能不怀念之前那个言论自由,思想开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到处充满着拜金的风潮的大明王朝呢!


千佛山车神

不是不怀念唐朝,只是相比较而言,平常对明朝的怀念挂在嘴边多一些。我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明朝相比于唐朝,离我们在时间上更近,至今不过600多年,更加具有真实感,如同身临其境。而唐朝离我们差不多有1400多年了,时间间隔太远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强盛,仿佛神话,令我们神往,却又增加了几分缥缈的感觉。



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伤害才会有对比。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这一切都是在清朝末年开始的,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在批判清朝,数落满清原罪的同时,自然地就会把目光投降被清朝取而代之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对清朝有多么的失望,就会对明朝又多么的同情和惋惜。


三,相比于其他王朝,不单单只有唐朝,明朝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在中国封建王朝时代,只有明朝是第一个由南往北统一中国的王朝,只有朱元璋是从乞丐,和尚成功逆袭成为皇帝,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编撰的文化盛举,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辉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这些都成为了现代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四,民族情节的因素:

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在今天西化严重的年代,作为占人口多数的汉族,明朝成了心中的精神寄托,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清装打扮,都没有代表汉族传统服饰的汉服有吸引力。所以,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有时候有些非理性的存在,但是这也正说明了上述的观点。



小结:明朝在明粉眼中,有个专有名字————刚明,你怎么看?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在明粉心中可以说是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了吧!明朝作为一个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无论是经济、文化、军事等等都是第一的,遵循不合群、不称臣、不割地的原则单靠威望就使得万国来朝,这是任何朝代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而明朝做到了。
而且在明朝时期,世界的白银流入量是世界第一,估计大家在初中历史课本里曾经了解过,那时的中国沿海地带经常会出现很多的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的金币银币,就是说甭管那时西方的国家再怎么强大,他们赚的金银珠宝都要运到明国


而唐朝就不同了,虽然唐朝也很繁荣,但是单说硬气这一点,唐朝的皇帝远远比不上明朝,土木堡之变中明朝国君被俘也没有向敌人低头,要是说其中一个点就是明朝比较硬气。


无聊aaaal

个人觉得,现在明粉多了很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那些事情带动起来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史为基础,用小说的讲述方式,主要刻画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语言十分的诙谐幽默。

让很多只知道明朝有朱元璋,有永历大帝,有张居正,有海瑞,有戚继光,但也只比较熟悉这些人,只用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就相对完整的,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对整个明朝概括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明朝那些事儿,不像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不会对历史人物过分的拔高,或者贬低,比较真实的展现历史人物的情况,那么,这种讲述方式,就可以兼顾历史迷和小说迷。

因为这样做,不会有些人看了三国志后,再回来看三国演义,就说你这个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你这个借东风是假的,你这个空城计也是假的,赵云其实不是什么五虎将,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机妙算,刘备也不是那么爱哭的。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再看看明史等历史文献,就会感觉,这个作者真的很有才,将一个枯燥的历史,讲得如此的有趣,你很难去发现,这个地方作者讲得不对,那个地方是作者在编,看了之后,会感觉,好像明朝历史就这么有趣,明朝人物就是这么有个性。

另外,还要得益于一本书,那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如果有人问我,给我推荐一本历史相关的书来看吧,那一定会推荐万历十五年的,万历十五年写得真是太好了,尊重史实,用一种很平和但不失有趣的写法,讲述了万历年间的几个重要人物。

有些人喜欢明朝,那是因为明朝的前面是元,后面的朝代是清,至少为什么喜欢呢,那是很显而易见的。

另外,有些人喜欢明朝,是因为他像宋一样,都是让人充满着怜惜,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才导制的灭亡。

当然,明朝的一些东西,我也不太喜欢,比如朱元璋的过分残忍与不宽容,比如太监的权势过大,比如锦衣卫的一些做为。


历史简单说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怀念明朝?

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明朝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惜

一、明朝最可爱。

第一个理由是历代王朝得国之正莫如明朝。只有明朝是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堂堂正正地讨伐异族得到天下,明朝建国不仅仅是改朝换代,更是汉民族的解放和新生。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第二个理由是明朝对外敌从来不妥协,没有和亲没有割地没有求和。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捕鱼儿海大捷,到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明朝硬是把蒙古人打的从元朝变成北元、再变成瓦剌和鞑靼。甚至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尽丧,连皇帝都被俘虏,北京岌岌可危,明朝也依旧不妥协、继续和蒙古人打。

日本气势汹汹侵犯朝鲜,万历皇帝喊出了“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最强音,毅然出兵朝鲜,一战打的日本三百年不敢觊觎中华

1633年,此时大明王朝已经行将就木。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屡屡挑衅,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更是动用了最强大的武力企图使中国屈服。对此崇祯皇帝严令惩治荷兰。明朝与荷兰爆发了料罗湾海战,战役结果是荷兰大败,荷兰每年向郑芝龙进贡12万法郎以换取在远东海域通航许可。

甚至就连满清,明朝虽然屡屡败北,却始终没有言和,直至崇祯皇帝殉国,防御满清的山海关还在明朝手中。

第三个理由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承载着汉族最后的荣耀,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四夷宾服的时代,更是中国最后一个全方位领先西方的时代

明成祖朱棣剧照

明成祖朱棣除了派遣郑和下西洋向各国宣示大明文明与武威,更于1421年3月在怀来举行大型阅兵演习,参加“观礼”的各国使节总数达27个国家。史载这次阅兵“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明朝军威之盛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结果是“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二、明朝最可亲。

汉朝唐朝已太过久远,汉风唐韵很难亲身感受,但明朝却是可以触摸的

走在北京的故宫,可以想象当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在这里处理国事;走在南京的古城墙,可以遐想明太祖朱元璋的霸气豪迈和朱棣兵临城下的兴奋不已;走在苏州的园林,可以品味当年的富商和士大夫们是如何的惬意自在;走在徽州古村落,可以感悟宗族的传承与历史的印记。

苏州园林

明朝没有魏晋的名士风流,却有平民社会的朴素

魏晋至隋唐,门阀大族始终把控国柄、垄断仕途。魏晋的名士风流背后,是广大寒门子弟几乎永无出头之日。

而终明朝一世,除军事领域外,皇亲国戚和功勋贵族始终没有正式参政和治国的资格。

大明王朝的真正精英,都是普通读书人中选拔出来的。

即便是杨廷和、严嵩、徐阶这样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下台之后也要离开京城、返回家乡,除了朝廷的恩赏外再无特权。

所有官员下台都返回原籍、回归平民(至少再没有公开议政的权力),这就避免了权力的垄断和世袭,保证了普通读书人有上升流动的机会。

明朝文化没有唐诗宋词的雅致和风流,却有下里巴人的亲切。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牡丹亭》或许不如李白杜甫苏轼的文采风流,却更加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剧照

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时代,对西方积极学习交流

思想领域明朝有王阳明石破天惊地喊出“世间真理尽在心中”、“人人皆可成圣贤”,有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有黄宗羲“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工商皆本”,有王夫之“天下惟器而已矣”、“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有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文化成就有三大小说,有汤显祖《牡丹亭》 ,有李时珍《本草纲目》 ,有宋应星《天工开物》 ,有徐光启《农政全书》 ,有朱载堉《律学新说》 ,有方以智《物理小识》 ,有程大位《算法统宗》 ,有徐霞客游历一生的《徐霞客游记》 ,等等。

同时以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测量法义》为代表,明朝政府和士大夫积极学习西方最新科技,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从而呈现出了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三、明朝最可惜。

亡国之痛莫过甲申。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真正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剧照

一个对外从不妥协的王朝,对内却有太多无可奈何

百姓负担越来越重,朝廷收到的税却越来越少,百官没有俸禄,士兵没有军饷。

内有流寇,外有鞑子,气候变冷,天灾不断,瘟疫流行,甚至还有王恭厂大爆炸这样的未解之谜,明朝遭到了太多打击。

大明劫剧照 瘟疫

涅槃中的明朝,终究还是没有跳出历史的漩涡。

明朝亡国于流寇,汉家天下却被满清窃取。

中原大地腥风血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昆山、苏州、嘉兴、潮州、广州、四川......

在异族屠刀下,汉族低下了头颅,抛弃了祖先的荣耀,系上丑陋的辫子、穿上丑陋的衣服,在异族面前以奴仆自居。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剃发易服之后,衣冠华夏,从此成为历史

明朝之亡,不仅是亡国,更是亡天下。

不仅是服饰,明朝所有的骄傲,都戛然而止

思想自由文化繁荣,变成了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阳明心学被斥为异端邪说,程朱理学被极力推崇;

内阁辅政、“众治”被斥为大逆不道,君主独裁专制达到顶峰;

新式火器被抛弃,“骑射乃满洲根本”;

“工商皆本”被扼杀,劝课农桑成了铁律;

海外贸易变成闭关锁国,从此二百年里万里南洋再没有中国商船。

向西方学习交流停止,西学成了皇帝个人的消遣。

就这样,当人类历史来到17世纪,西方白人开始向全球范围扩张,明朝这个东方的巨人却轰然倒下,后继者以加速度开历史倒车,从此西方殖民者再无对手。持续两千年的东方中心时代,最终彻底变为西方中心时代。

最后,当今天的我们不得不人人学英语、言必西方的时候,当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的时候,当历史迷雾被拨开、明朝的脏水被洗清的时候,我们真的怀念明朝!


独孤豹

我是一个明粉,没有专研历史学科只有了解一些各个朝代的社会制度而自发喜欢明朝。

首先,明朝喊出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祖训,要知道,哪怕是在封狼居胥的汉朝都无法喊出这句口号,更别说外交政策基本靠和亲解决的唐朝了。

其次,在经济上,明朝虽然禁海,对外交流很少,但是,不得不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民间资本沸腾的年代,以至于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反观唐朝,虽然开放,但是唐朝的开放却给后世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先进技术被夺。别的不说,单说桑蚕,唐朝的兵饷是用布匹代替金钱发放的,士兵再高价卖给当地人或者西方的行商可以得到比单纯发放金钱更高的获利。可是文成公主外嫁松赞干布把桑蚕带到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再把桑蚕技术卖给西方来的行商,后果就是断送了士兵的兵饷支付制度,也让士兵离心离德,西方人再也不用来中原采购丝绸,以至于在往后的时间内东西方的往来慢慢中断,也为后世中原朝代的故步自封带来伏笔。

再次,在政治上,不论历史书上怎么美化唐朝,唐朝始终是一个世家贵族林立的朝代。贵族世家林立使得唐皇无法一言九鼎,以至于唐朝的辉煌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假,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是贵族世家的辉煌就说得通了,这也导致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也成了世家贵族的坟墓)。而反观明朝,明朝虽然皇帝各种不靠谱也是历史朝代的集权之最,可是,在内阁制的作用下,有了一丝资本主义的雏形,这个情况就让喜爱假设的我浮想联翩了。明朝在这个问题上就犯了几个及其严重错误,以至于国家被东林党挖倒,那就是允许商人子弟考科举(这是东林党崛起的根基,其在明朝末期彻底占据朝堂),士农工商不一体纳税(这导致中期的土地兼并与后期的国家财政枯竭),重文抑武(导致军队的糜烂丧失战斗力)。

接着,在文化上,明朝出了个知行合一的王守仁,而唐朝呢,虽然唐诗文化璀璨,但明朝也有小说的灿烂文化可以与之相媲美,所以相比起文化上的优劣,能做出突破的明朝无疑更令人信服。

然后,在外部环境下,明朝明明可以下西洋,但是,却固步自封,禁海,而此时世界正在掀起大航海的时代序幕。这也是汉民族参与世界大势的最好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假设,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阻挡的诱惑。

最后,谈谈朱元璋,不管朱元璋出身如何卑微,也不管他制定出的政策如何奇葩,但是,他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农民农税三十抽一还不到,比起汉唐低太多,可惜的是朱元璋不懂国家财政运转,只知道一味的降低百姓负担,削低官员俸禄,将吏定死在岗位上,商税还十分之低,无法有效的让国家健康,稳定而高效的运转起来,最终让明王朝走上不归路。


蹉跎一醉

清朝皇权高度集中,整个封建社会集权的顶峰,满朝文武自称奴才,文臣无气节,武将无傲骨!明朝的文武大臣自有一股清流,嘉靖帝杖毙一十七人,文官集团仍未妥协,大批大臣下跪死谏,嘉靖帝罢朝二十余年国家机器仍然正常运转,用现在的话说就叫“中国的脊梁”。这才是我喜欢明朝的原因!


月落梵尘

怀念明朝原因:一、明太祖号称得国最正,农民起义,推翻的是蒙元。相比较而言,刘邦是当过小吏的,李渊父子是隋贵族出身。二、明是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政权,离现在比较近。三、明成祖有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其实,明朝是相当差的一个王朝:一,厂卫制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明朝的财政制度,不收商税,收农税。不收士绅收中农。一定程度讲,明亡是国家穷死的。三,八股文制度。(拜程朱李学所赐)四,藩王制度,明末有限的财政养了几十万朱(猪)。五,最高统治者皇帝个个奇葩:木匠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十七年换五十一个首辅的。六,天子守国门。守国门的应该是武将,成祖以后全是文官。武将干什么去了?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七,实力派武将养寇自重,没有李成梁,哪有后来的满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