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出苗后,这些事儿最好别耽搁!

花生出苗后,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哪些?

花生出苗后,这些事儿最好别耽搁!

首先注意清棵蹲苗:

当花生出齐苗后,用手扒锄在苗周围2厘米远的地方绕苗挖一圈土,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两个子叶扒出地面。

其次要注意防治病害:

花生在苗期往往容易死苗,主要病害为根腐病,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高巧组合拌种。如没有拌种,出现根腐病、死苗等现象,用灌根方案防治。

(一)花生根腐病

危害部位: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

危害特征:

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沙地、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花生出苗后,这些事儿最好别耽搁!

根腐造成的死苗、缺苗、断垄

(二)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为感病者。

危害部位:

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

危害特征:

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

花生出苗后,这些事儿最好别耽搁!

发病条件:

田间传播主要是靠田间雨水径流,其次是大风,不过农事操作过程中携带病菌也能传播。在多雨潮湿年份,特别是收获季节遇雨,收获的种子带菌率较高,因此,不仅是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而且通过引种还可以远距离的传播。

(三)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

危害部位

病害多在花生成株期发生,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病部变褐软腐,其上出现波纹状病斑。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状丝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杆,并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受侵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

花生出苗后,这些事儿最好别耽搁!

发病条件:

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雨后骤停以及久旱骤雨,发病都较严重。连作地、播种早易发病重,杂草丛生或自生苗很多的田里白绢病也常很严重,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有机质丰富,落叶多,植株长势过旺倒伏病害特别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