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这篇文章的开始

要从第一个爱心小家说起

Love Home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郑阿姨和丈夫两人从泉州一个偏远的村子来福州,给孩子治病;

家中遭遇变故的12岁少年阿良,独自一人从龙岩来福州化疗……

他们说,喜欢这里的烟火气,因为有家的感觉。

在福州,像这样的“爱心小家”目前有3个,都在同一个小区。

截至6月份,小家已接待174个家庭,共计506人次。两年多来,总计6571次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总计535613.82元捐款,让这三套房子成为白血病儿童温暖的家。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那一刻,陈琼华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的。因为小家让孩子们感觉到“安全”了,只有在充满安全感的场域里,孩子才会打开心扉。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小家里的娃在一起玩。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小家的一个娃走了,想去送送他”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度过。

小家住进的第二个孩子,化疗也无法控制病情。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太小的孩子离开人世,亲朋好友是不能出面的,因为“不吉利”。孩子的父母一边遭遇丧子之痛,一边要处理繁杂的身后事,几近崩溃。陈琼华知道后,和爱心人士一起坐车十几个小时来到偏远的山村,帮孩子的父母一起打理后事。

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管理员了解之后,会帮助发起筹款。有一个孩子在第一疗程中突发感染,管理员在朋友圈发起救助,短时间内筹到了7万块,缓解了患儿家庭的燃眉之急。

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跟基金会、爱心人士对接,协调小家住户的矛盾。他们会定期发布小家的日常动态,其中列出接收物品的明细,小到几包盐,几包纸巾。

但他们做得其实远不止这些。

生病的孩子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依托。小家给每个孩子都配对了2个志愿者,志愿者有空时会来小家陪陪他们,教孩子们功课,画画,做手工。小家里的玩具和书,都是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系的志愿者们捐赠的。现在小家有200名左右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

管理员们真心盼望,和小家成员的每一次分别都是这样充满信念和希望。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小家里的玩具和书,大部分是志愿者们捐赠的。

福建协和医院旁的“爱心小家”,这里有温暖更有希望

谢谢你!陌生人

而这些,却并非所有人都了解。

2016年,为了给患儿家庭找一处临时居所,郑浩和两个热心家长一起一边找房子,一边在朋友圈“化缘”。他还组织了一个定捐群,群成员几乎都是口口相传,在线上汇集在一起的“熟悉的陌生人”,最初的房租就是靠这一笔一笔的爱心捐款筹出来的。

虽然目前小家的场所已趋于稳定,但现实情况是,社会对白血病还是存在偏见,“觉得白血病会传染”“晦气”。实际上,这些孩子由于免疫力差,更容易被感染。

实习生:潘颖

摄影:林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