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人力资源衡量指标计算公式

一、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工资册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10大人力资源衡量指标计算公式

二、人力资源新进率

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三、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补充人数指的是因为离职而补充的人员数量。

用公式表示: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四、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

用公式表示: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直接和间接招聘成本:(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的媒体、场所使用费;(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3)付给猎头公司的中介费、内部推荐奖励费等。

10大人力资源衡量指标计算公式

五、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六、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

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员工变动指标:

员工变动指标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七、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八、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

1、出勤率。

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公式为: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

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工日(工时)数/实际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九、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消耗是指在从事生产建设中为实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一社会需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物化劳动的消耗是指原材料、动力、工具等的直接消耗和设备、厂房、流动资金等的占用;活劳动消耗是指劳动者进行该项技术活动、生产建设所消耗的劳动量。劳动消耗可用实物表示,也可用货币的形式表示。以货币形式表示时可称为费用消耗。

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

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平均人数

2、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十、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指按计时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指对己做的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可分:标准计件工资和计件超额工资。

3、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劳动报酬。

5、加班加点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 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