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 凤翔县推进露天采石矿山

综合整治纪实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78岁的亢峰老人,一怒之下挥起斧子砍掉了自家的两亩苹果园。因为粉尘太大,苹果长满“黑点点”,别家卖苹果每公斤4元,而亢峰老人却只能卖4角;

凤翔县横水镇东白村的衡玲侠,两个黄瓜、西红柿蔬菜大棚是她全家的生计来源。然而,一夜之间大棚覆膜上的尘土就能达到“ 指头肚 ”厚,阳光 被 挡住,导致其卖菜收入锐减五成;

凤翔县姚家沟镇姚家沟村,全村1700亩小麦平均亩产量为400公斤,然而,靠近山边的多片麦田,亩产量却仅有200公斤;

……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元凶”是谁?是曾经遍布凤翔县北部山区的 11 户露天采石企业和 22 户粉石企业。长期以来,这一行业对凤翔的影响不止于此,青山一片一片被“剃头”,道路一块一块被“剜肉”……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在向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反馈意见中直言,这种现象让当地“森林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

怎么办?近年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保卫战在凤翔县全面展开。能不能压住采石、粉石一度弥漫的“ 歪风 ”,对于凤翔县来说,既是一场事关执行力的检验,又是一场事关环保大计的考验。

“伤痕”累累

一场不打不行的攻坚战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灰色”有三重含义:

其一,露天采石形成的产品是“灰色”的石头,更让灰色的山体大面积裸露;

其二,粉石和运输途中灰尘飞扬,几十年如一日“灰”之不去;

其三,矿山封停后,个别人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疯狂盗采,形成一条隐形的“灰色”利益链。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生态被破坏是一方面,附近农民也深受这“灰色”链条之害。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与亢峰老人遭遇类似的还有同村村民翟贺钰,在采石场和粉石厂附近,他的4亩麦田,小麦叶子常年落着一层灰土,由于光合作用降低,很多麦粒都是瘪的,4亩麦子少说减产“8 袋麦”(每袋约50公斤)。

铁腕治理

一场史无前例的歼灭战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这一行业的利润有多大?

正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让这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2015年11月17日,凤翔县对北部山区全部采石场和粉石厂予以封停;2016年底11户采石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也全部予以注销。但面对当地国土、环保等部门的高压打击态势,一些采石企业依然不收手,走上了一条疯狂盗采之路。

治沉疴须用猛药,凤翔县的这条“灰色”链条,到了必须连根铲除的时候了。一个部门力量不够,那就多个部门“攥起拳头”联合执法。

2018年5月30日,一场凤翔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联合执法行动拉开大幕。清晨7时,包括公安、法院、检察院、国土环保、水利、电力等多个部门的700余名执法人员,兵分三路,按照计划,进入北部山区各个采石粉石企业。

这次联合执法注定是一场硬仗。执法的挖掘机在拆毁企业房屋时,有人拿着拳头大的石头砸向驾驶员;执法车辆进场时,有人躺在车轮前装疯卖傻;拆除采石设备时,有人怂恿 90 余岁的老人撞向指挥干部……然而,邪不压正,较量过后,当天的执法行动共拆除采石、粉石企业房屋108间,粉石设备、生产线28条(件),拆毁电杆79根,变压器19台,空压机11台。

凤翔县这条为害多年的“ 灰色”链条,终于在这场歼灭战中“灰飞烟灭”。

绿色修复

一场再造青山的持久战

采石和粉石企业被全部关停,然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采石作业,却给凤翔县北部山区留下了约 800亩面积的巨大“伤疤”。摆在凤翔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必答题是,这些被破坏的地貌如何修复?这一行业未来又该如何科学整合?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很明显,凤翔县北部山区,曾经的石头产业将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破坏式开采模式,转而以更环保、更有序的方式科学利用开发,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动力。采访中,当地很多干部和百姓也对矿区修复抱有巨大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生态治理,让这些矿区能早一天恢复“青山绿水”。

凤翔:打一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

然而,在这场变“灰”为“绿”的生态保卫战中,当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和经济代价值得反思。比如说矿区植被复垦工作,按照陕西省专业部门设计规划,预计资金投入将达到9700 万元,这意味着,这条“灰色”链条在富裕了个别人的同时,国家将在生态修复方面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