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有哪些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weiboguo5034

这也是在我的微博或头条上,网友最常向我提问的问题之一。

长期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的原则是:不能推荐具体股票、不能背书具体金融产品和平台,更不可能提出确定性的投资机会。那我就谈一下,房地产之后,未来有哪些行业会有大发展的前景吧,而投资机会是和发展潜力是正相关的。

我认为未来有前景的三大产业:

1、 大文化,将像好莱坞是美国的支柱产业那样。中国已成经济大国,将成为文化大国,文化、传媒、影视、旅游、体育等,也都有前景,特别是影视视频互联网平台;

2、 大健康,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凡和健康、养老相关的产业都有前景;

3、 新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以及所有相关产业。

另外,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如知识付费)等,也都有可能(或正在)成为风口。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怎样看未来投资机会?个人认为,要对十九大报告作深入的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模式是:首先是需求侧,为全球化3.0和城市化1.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开始获得全球化的红利;城市化1.0更多的是属于土地的城市化,包括浦东新区的开发。其次,供给侧也有两个,一个是工业化2.0,它主要是指福特式生产,包括格力、美的、富士康等制造业标志性企业;另一个是以BATJ为代表信息化1.0,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采集、网上社交以及网上交易的问题。这对投资有什么建议呢?那就是成就了“漂亮50”,它们都是最能代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优质企业。最后是在分配侧,设计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优先发展经济的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副作用同样明显,包括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腐败和债务风险等。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应着眼于新需求、新供给、新宏观调控。新需求方面,它被称为新“三架马车”,以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以及“一带一路”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作为三个核心支撑。以深度城市化替代传统城市化,扬弃而不是抛弃GDP锦标赛;以大消费和消费升级替换消费不足,形成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以人民币国际化替换一般贸易出口,对外输出工程、服务、商品、资本和货币。在更新了的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的基础上重启系统,这将是一个中长期可持续的向上趋势。 深度城市化主要的构架是这样,把城市分成一线城市群、二线城市群及其周边卫星城市群,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区域里面,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产能投资、房地产投资等,这样的产出一定是最大的。

深度城市化的代表性模式已经形成:一是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从战略上来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短期来看,雄安要解决的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长期来看,它是要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增长动力极之一。邵宇目前比较看好的是北京的南机场以及它北边的区域,但因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模式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前景也较好,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自贸区,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的热点区域。三是江浙沪大湾区。长江三角洲是全球最大城市群的所在地,杭州湾主要是嘉兴的发展,这一块的发展前景较好,特别是上海东站落成,一直会通到山东,把整个沿海沟通起来,是未来核心城市群落户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不只是修更多的基础设施,还在于能否形成由中心城区和卫星城镇构成的城市群结构,他认为其中有众多的投资机会。

新供给方面,供给面临结构化的改革。供给的基本概念就是产量或者产能,同时具有一个生产函数Q=A(t)L^αK^β,A表示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制度变革,L表示劳动力,K是资本存量。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结合它,相同的生产函数,美国和中国的产出是不一样的,因为制度不一样。首先是来自于制造业,分别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作支撑;其次来自于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通过互联网+,推动整个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升级。制度优化尤为关键,如何使产出有效,转向效率或者创新驱动,这里有大量的对应方向可以选择,比如,通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以及并购来实现的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在服务业方面,通过新的经济模式——ABC(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与计算))技术实现。现在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是Airbnb,它通过模式的创新,提升了自身的估值。这里肯定存在泡沫,但不能否认它的合理性。资本市场只有天文量级的投入,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企业。对于商业银行体系绝对不可能进行模式创新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抵押。

关于制度,我们的改革是从1978年的农业改革开始的,但最重要的是92年到94年,后续又做了国资国企“抓大放小”、银行业以及商业银行的体系改造等。整个改革的内核基本在92年到97年完成,主要做了一个价格改革以及产权改革。首先对于比较明确的产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国资国企,第二是土地联产承包。其次对于放开价格,在94年价格闯关真正完成。2001我国正式加入WTO,可以看到全球化和市场化在中国完美的结合。但只有全球化和市场化还不够,还需要两个支柱,财税和金融体系。财税,92到94年是分税制,这是传统的城市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道路。(比如说重庆土地销售是薄利多销,但最终结果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因为土地是资本金,一旦拿到土地之后,就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完成基建。)

金融体系是两个环节,第一是基础货币,由央行决定的基础货币的供应以及商业银行决定的货币总量的流动性(M2)。第二是派生存款,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商业银行体系的特点,不可能支持BATJ,只会支持国资国企或者带有硬的抵押物的企业。它所带来的缺陷是我们目前以主银行体制为核心的金融体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天生不善于更多的创新,如果这套体制有助于推动快速增长,但它未必适合一个要求有更多的创新的、自主的发展能力的、有着外部效应的经济体,这套体系需要做一个更系统性的优化。体系的雏形只是刚刚出现,它将支撑到2025年的经济发展。今年将在一些重大的改革上会超预期,最重要的会议应该是在四中全会,在今年秋天会看到重大的推动释放要素红利的改革,特别是土地,国资国企对国有资本的调整以及户籍的相应开放,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劳动力、国有资本、土地等。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整个未来红利释放的来源,可能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但人力资本的红利正在慢慢的到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新的供给。

关于宏观调控,可以从宏观经济的六个部门看整个杠杆的调整和控制杠杆的政策操作。不管是哪个部门,当它的杠杆在快速增长并且超过临界点的时候,都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比如居民部门,债务杠杆超标,会引发次贷危机。对外部门,外汇储备下降太快,会引发亚太金融危机和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对此需要一个重新的平衡,例如政府债务太高,就要做调整把一部分放给居民。对一些已经明显僵尸化的国有企业,以及非重点建设区域的地方政府,要进行全面的杠杆收缩,才能使总量的杠杆率得到控制,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进行整个资产负债表的腾挪。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造,要将影子银行控制住,推动商行向投行进行,这样才能形成新一代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整个宏观调控的未来逻辑,并且这个逻辑会不断的延续下去。

就今年来说,美国明显会加息和收紧资产负债表,这可能会对债券市场形成不小的冲击。目前要做的是流动性的缓释,因为有非常明确的严监管、监管改造以及对庞大金融集团进行抑制的过程,这里头会爆发很多的风险。这就是目前的宏观调控的格局。


邵宇

非邀自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还是想要试一试,其实现在看来支撑这国家经济正常的两个产业现在已经没落了,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没落的两个产业分别是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两个曾经的支柱性产业已经雄威不在,这里我猜测未来会成为支柱性产业可能有三个:

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那么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是什么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需求巨大;另一个是技术短期能够突破。根据这两个特点可以筛选出一些较好的行业。

1,新能源。这个产业相对于传统的能源有着本质的区别,可再生性,清洁性等等多方面都有着战略意义。

2,新材料。新材料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好多产业都是的提升是靠新材料来实现的。

3,生命生物工程。当前,市场对生命生物工程需求巨大,涉及到农业、医疗、健康等等,技术突破也比较快。生物性工程应该成为未来支柱型产业的第三个要点。

4,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在中国未来市场具有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同时是最大的污染国,解决资源节约和污染是是个大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法律和政策,最终解决是要靠技术,一旦技术突破了,它就成为一个产业。

5,新能源汽车。现在我们汽车都是传统能源汽车,污染严重,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了,目前这个污染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最终将转向新能源汽车研发,如:电动汽车,国家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6,智能机器人。在生产领域投入使用,实际上就是工业物联网,现在不仅是生产领域使用物联网。当前工业4.0时代,它仅可以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到非生产领域。像遥控飞机,未来可能发展到无人驾驶汽车,这些在不久的将来或许都会实现。

7,高端装备制造。当前,高端装备制造对我们而言属于稀缺资源。像医疗装备,比如核磁共振。

总体来讲,目前我们所讨论的战略新兴产业大致是这样七个要点,这七个要点不断的发展,或许会逐渐的成为我们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二,就是服务业或许会成为我们国家的支柱型产业。

1,消费服务。所谓消费服务,为人们消费生活提供的服务就叫消费服务,消费服务包括六个部分:第一是餐饮与商贸,第二是医疗与健康,第三是养老消费服务,第四是儿童消费服务,第五是家政消费服务,第六是信息消费服务,这六个组成部分统称为消费服务。

2,商务服务。商务服务就是为人们的商务活动提供的服务帮助的行业。商务服务是个很宽泛的产业概念。第一类金融综合服务类。例如商业银行服务,投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隶属于金融综合服务。第二类是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第三类是投资咨询服务。第四是园区管理类服务。园区管理类的这种业务也属于商务服务。所以商务服务是很个宽泛的产业概念,包括四大类服务业在内。

3,精神服务。精神服务就是为人们精神生活提供服务的,人的享受实际上分两种,一个是物质享受,一个是精神享受。为物质享受服务的就是所谓的消费服务,为精神享受提供服务就是精神服务业。

对我们来讲,对未来的投资选择这两大支柱性行业,再去细分其中的各个领域,祝大家投资愉快。


淘牛邦

一、养老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仅表现在资金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养老服务和产品上,现在养老更多的是国家养老和社会养老,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走向产业化和个性化,所以说养老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二、体育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限于吃好喝好,人们讲更多的追求健康快乐,中国有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产阶层,他们对于体育的需求是巨大的,从万达、恒大等大公司陆续布局体育产业也能看出其中的商业机会巨大。

三、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慢慢的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消费惯性的原因,人们对于这一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就像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一样正在慢慢的改变着我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产业才见雏形,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产业就会迎来爆发,到那时可能会衍生出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


财经小科

如果说确定性的话自然就放弃了高风险的不确定性投资。那么就要在稳定的投机机会中去寻找,这个思路在经济中还是以政策指引方向和市场风格去判断,下面我们来说两个具体的。

1.好的商业地产投资,比如好的商铺,地段。。。这些投资具有一定的回报率和标的物的安全性。这是根据市场的偏好来选择的,当然这种选择最好是以产权为基础存在的标的物,而不是以使用权和抵押物的形式存在。现在虽然说放假还在狂欢,但是租房市场的价格已经明显回落,但是地产需求依然不会熄火,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又一次的升级,现在的市场需求,主要还是以改善需求为主导,如果说以前放假飙升是无房群体的推动,那么现在的房价抗跌就是有房群体的支撑性更强。但是这种只能说是支撑,推动力量不大。但是商业地产接力态度是明显的。

2,保险,保险的投资机会和市场实在不断扩大的,这是在经济发展之后对于经济发展成果的巩固造成的,可以说这个价格价值会不断的提高,认可度在不断的加强,定投一部分保险的产品是一个不错的保守投资领域。

以上就是小磊哥的观点和具体的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超级小散解毒分析

还能有机会吗?就这么大点的存量市场,IPO必须进行,独角兽们又将运动式大乎隆回归,贸易战己经开打,等等。剩下的那点题材,无异于推牌九,还是空仓为好,买点货基,等到市场行情真好起来再说,现在这种涨一个月两天就跌完完的行情太难把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