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鄉村二月二龍擡頭習俗由來與禁忌!拿走不謝

先科普一下: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農村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史上最全的鄉村二月二龍抬頭習俗由來與禁忌!拿走不謝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中國人過年,自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真正結束。對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抬頭”。這天一般處在驚蟄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有傳龍抬頭的習俗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

史上最全的鄉村二月二龍抬頭習俗由來與禁忌!拿走不謝

還有一個版本就是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週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到了元時期,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麵”;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元朝以後,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明朝時,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燻蟲”、“炒豆”的活動。《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燻床炕,曰燻蟲,為引龍蟲不出也。這便是龍抬頭這個習俗的歷史演變!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史上最全的鄉村二月二龍抬頭習俗由來與禁忌!拿走不謝

在各種民俗中,“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恐怕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了。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總是理髮店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不少理髮店裡甚至排起了隊。民俗學家表示,“剃龍頭”源於古代二月二祭龍的習俗。然而有道是:“十里不同俗”,意思是說,只要相隔十多里地,這風俗習慣就會有區別,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過“二月二”時的民俗也各有特色。比如在某個民俗中,老鄉們在“二月二”這天,要早早地起來,將銅錢或者是硬幣放到桶裡面,然後挑著去井裡往回挑水。在往回走的時候,一邊走一邊灑水,到了家中後將水和硬幣一起倒進水缸裡,這叫做“領錢龍”。據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龍”進到自己的家中,達到招財進寶的目的。而在有的鄉村,這一天還要舉辦像正月十五一樣的扭秧歌、踩高蹺、舞獅子、舞龍等民俗活動,老鄉們習慣上把這樣的活動叫做“出龍”。而類似的其他習俗還有很多。

史上最全的鄉村二月二龍抬頭習俗由來與禁忌!拿走不謝

龍抬頭後該怎樣養生

二月二以後溫度升高,天氣越來越乾燥,身體難免會出現上火症狀,這時就要抓緊時間補充水分了。沒事多喝幾杯水,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新鮮水果蔬菜紛紛上市,多吃綠色果蔬,不要再貪吃油炸易上火的垃圾食品。

龍抬頭帶來了大量的雨水,雨水增多溼氣會加重,無疑為風溼病、關節炎的朋友帶來諸多困擾。大家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注意保暖,適當“春捂”。

因為二月二又稱踏青節,天氣晴好的時候大家都紛紛趕往郊外踏青。這時候可要注意了,春季花粉四處瀰漫,極易造成花粉過敏,引發皮膚病。所以出外踏青時要準備好防護眼鏡、遮陽傘、口罩、紗巾等準備好。

春季肝氣旺盛,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之品,如紅棗、蜂蜜等,忌酸澀。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隨著春季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