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豐碩 共實施改革事項858項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改革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統籌決策、細化舉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改革工作連續三年在省委深化改革目標考核中獲得滿分。

泸州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丰硕 共实施改革事项858项

瀘州發展勢頭可喜可嘉 改革亮點疊彩紛呈

黨的十八大以來,瀘州改革全面深化,走在了全省前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試點、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新型城鎮化試點、全民預防保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湧現出了不少特色亮點。今年4月下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改革辦副主任張季來瀘督察時認為,“瀘州發展勢頭可喜可嘉、鼓舞人心,改革亮點疊彩紛呈;瀘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很成熟很成功,下足了功夫,盤活了‘地根’,改革思路完全符合中央1號文件精神,符合試點初衷”。

今年6月15日,全國首例農村宅基地退出節餘指標跨市州“村村掛”在我市瀘縣成功簽約。瀘縣喻寺鎮譚壩村、雷壩村與邛崍市羊安鎮仁和社區簽訂《宅基地退出復墾節餘指標交易意向協議》。根據協議,譚壩村和旁邊的雷壩村,以每畝28.5萬元的價格交易300畝宅基地退出復墾節餘指標,換取邛崍市羊安鎮仁和社區的資金8550萬元。這標誌著瀘縣宅基地改革試點由指標調劑的初級階段,向指標落地作為集體建設用地、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轉變。

推進9大領域專項改革 加大改革力度

下一步,這些指標通過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雙方地市州政府及區縣國土資源局審批後,分別落地到邛崍市羊安鎮仁和社區及青白江區福洪鎮杏花村,用於特色小城鎮和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

“全國首例‘村村掛’”的成功簽約,不過是瀘州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的一個剪影。全面深化改革以來,我市共實施改革事項858項,制定出臺專項改革方案160多個,圓滿完成了中央、省委改革各項試點任務,改革步伐更加穩健,有力推動了瀘州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瀘州“決勝全面小康、建成區域中心”,必須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下一步,我市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重點,進一步瞄準制約瀘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紮實推進農業農村、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生態文明等9大領域專項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抓實改革試點,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