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霧邑山,消失在歷史中的「圓明園」之二

上次對霧邑山佛教遺址的基本情況和規模進行了介紹。

這次我們來談談這麼宏大規模,曾居住上萬人的寺廟群魚什麼時間修建的?遭遇了什麼?什麼時間徹底遭遇了圓明園似的摧毀?

感謝資料文獻提供者: 考古學家、文學作家 陳樹文老師
成都大邑霧邑山,消失在歷史中的“圓明園”之二

現在只能通過餘寺基坪的一通明代記事殘碑來猜測它的消亡時間。

此碑記載道:“…金山福慧,郡名霧邑,山號天城,遭兵焚於唐宋之間,重建於大明之世…”

成都大邑霧邑山,消失在歷史中的“圓明園”之二

通過這段文字解讀了解到此山為霧邑山,也叫作天城山,在唐宋時期就遭兵焚燒,直到明朝弘治十六年的福慧庵只是重建。那麼在明朝重建之後,霧邑山又消失了,再也沒有重建起來,這可能就與張獻忠剿四川相關了。據《大邑縣誌》記載,當年大邑縣曾經遭遇屠城,一切公共設施全燒燬,當然霧邑山也不例外了。

霧邑山中白雲庵有明代殘碑又載“先於白馬…四圍松石蘭樹,三面山門含瑞,諸城……繪丹青,修砌海漫於茲……”

成都大邑霧邑山,消失在歷史中的“圓明園”之二

白雲庵殘碑

該碑為明代萬曆二十一年碑,碑頂有拳頭大小一排大字:“雲口禪林琴音梵廟”,有一字不清待考,但內容可知是白雲庵。此碑體與碑帽通高3.2米,與霧中山開華寺楊升庵父子所撰之兩碑同高。說明是同一時期的,難能可貴的是該碑背面寫了“摩騰法蘭……源遠流長……”的內容,與霧中山兩碑內容吻合,碑所載“先於白馬……”

這裡的白馬是否是指河南洛陽的白馬寺。是否霧邑山寺廟的歷史比白馬寺更早呢?這真是值得所有考古愛好者、專家來破解的千古大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