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学生姓名:Henry Mao

毕业学校:St. Albans

录取学校:UPenn、Swarthmore College、Georgetown University

“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我是来自深圳的Henry,刚刚从美国华盛顿的St. Albans School毕业(以下我将用STA来代指我们学校的名字)。

STA是一所男校,以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学术兴趣(intellectual curiosity)和学生为人素质为教育宗旨。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有不少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政治家,或成为了其他学术艺术领域的领导者。

要说起我是如何进入了STA这样一所学校,就不得不提起我与华英在5年前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决定前往美国读高中之前,我就读于深圳一所普通公立初中。

我的父母呢,希望我能去体验一下西方的教育环境,于是他们把我送到了Mercesburg Academy参加语言夏校。

华英敏敏老师当时跟我在QQ上聊了很久,她当时就提出一个问题:我喜欢做什么?

当时我就是跟着公立学校的课表在学习,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课外阅读,所以我完全没有考虑过我自己喜欢做什么。

我说敏敏老师啊,我好像没有什么喜欢做的事。

在接触到华英之前呢,我们也咨询过别的机构的“资深顾问”(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机构里人人都有差不多5年以上的留学辅导经验,谁知道呢?)。

在我回答了我不知道我兴趣爱好是啥之后,但是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哎呀,Henry啊你肯定有爱好,你自己没意识到罢了,你看你这么优秀。然后我们的交流就结束了。

但是敏敏老师不是这样的,她开始问我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我喜欢吃啥,我课间都干些啥,参加过些啥活动,什么科目学习来比较轻松,或者比较吃力。

我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好有智慧啊,问了这么多我能够回答的问题。

而且我也隐隐约约觉得她其实还是想让我回答我喜欢做什么。

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正确的,再后来五年的交流中,敏敏老师很善于发掘我的潜力,很相信我能够做到的,也很了解我所做不到的。

我觉得在美国高中与大学申请的旅途上,有一个了解自己,并能够给自己提出正确意见的导师,是除了我本身个人实力之外,我最有力的武器。

也正是因为有了华英的支持,我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录取。

我今年8月底开学将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isty of Pennsylvania)就读,除此之外我获得了乔治城,Swarthmore等多学院的录取。

“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我在申请美国高中之前呢,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国内初中生。

就是那种每天穿着(蓝白条纹的深圳)校服,骑着单车去上学,然后放学后跟着同班朋友打球玩三国杀,晚上蹲在房间里猛肝作业那种。

我那时并没有为我自己的未来担心过什么,并不是因为我那时候拥有足够的实力,而是我压根就没考虑过我未来。

每天嘻嘻哈哈也就过去了,学习成绩和年级排名也都算是挺好的。

申请之前时候我在学校内的科目上比较擅长化学和数学,担任过化学和语文课代表。

如果你问那个时候的我,我以后想干些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关我啥事啊,懒得管。

但是经历了与华英的高中申请合作之后呢,我意识到了我自己不能就这么昏昏沉沉的度过我的人生。

应该要有一些自己想要去做,或者是想要尝试去做的事。

所以我在去到STA之后,尝试了许许多多我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项目。

比如XCountry。我在以前中国学校的体育考试分数很高,所以我一直没有把我的体育能力当成一个很大的障碍。

直到我参加了我人生中第一次xcountry的训练,我跟着同学们和教练一口气跑了5英里,当时差点累趴了。

然后敏敏就安慰我说:你多跑跑,适应了这个强度就好了。

她一直都鼓励我去尝试我之前没有试过的项目。

第一学年过半的时候,我对戏剧和舞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作为一个0经验的小白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组。

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帮着做木工活,比如锯木头,打钉子,搭建舞台。

后来接触了足够的舞台术语和技术之后,我参与到了舞台灯光编排,表演设计,甚至当上了舞台监督。

美国高中的一切一开始对我这个来自于中国公立初中的学生来说都很新颖,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其实我刚才提到的两个项目大多中国学校都有,但是我既感觉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同,也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美国高中的老师从来不会因为我缺乏做某事的经验,而让我放弃去做那件事。

我觉得这种鼓励源自于他们对于自己教育水平的自信,因为STA的老师们相信他们有着将学生培养成各个领域精英的实力。

第一年的美国教育也重新让我定义了我对于教育的理解。

我记得耶鲁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教育让一个学生获得了某项特定的技能,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是失败的。

STA不但培育了我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使我对一切新颖的概念与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在美高第一年的变化,美高的初始经历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我是高二升高三那个暑假才最终决定在本科申请中选择华英作为搭档的。

在过去的几年,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做了很多事。

比如领导学校的化学俱乐部,自学拉丁语以及大量接触古典学资料,给拉丁美洲移民家庭的孩子当学习辅导老师,自学编程和软件实习,以及模拟联合国,模拟国会之类的政治类活动。

我当时是一心想要进个排名靠前的大学,但我观察了我们学校那些进了Ivy League的学长们,我感觉到我与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他们不论是在人文还是科学领域,都拥有我完全无法获得的资源。

所以我当时很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但是华英的团队给了当时的我一颗定心丸。

我当时在STA上了一门叫做Biotechnology(生物科技)的课,这个课的老师深入浅出的解释当今世界一些前沿的生物研究,使我对于生物这个我之前没怎么关注的科目产生了兴趣。

我在这个课的成绩是99.5%,接近满分,结合我在第一年学习入门生物课获得的好成绩,敏敏老师建议我首先从生物入手。

除了将高三的科学选课从AP化学换成了AP生物之外,我还开始研究第一手生物学文献,以及关注生物学界的技术进展。

同时我第三年的AP生物老师是个老手,所以我下课经常找他聊天,更正一些错误的课学理解,或者是拓展一些新领域的知识。

我与这位老师之间保持的良好交流使这位老师后来成为了我的学校推荐信老师之一。

在Junior Year的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决定了参加我们华英的哈佛生物项目,主攻神经科学和老年痴呆症病理。

几乎每天课程结束后我都会跟敏敏老师交流今天的新体验,以及新见识。

也正是从这些经历中,敏敏老师帮我发掘出了一个可以作为我Common App申请系统主文书的经历。

我的人文主要是从西方古典学入手的。

高一时候我选择的语言其实是西班牙语,但是我对于拉丁语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

作为英语的祖先之一,拉丁这种语言可能让我想起来初中背诵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痛苦吧,应该是被虐出感情了。

非常巧的是,我在同时发现我身边这位Ken同学也对拉丁语和古典学有很浓的兴趣。

我们的主旨是将西方古典学带进中国,因为我们发现西方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群众之间的距离,比像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要遥远很多。

比如帮我们宣传,提供非常出色的新团队成员(也就是HR)。这个创建的经历以及我们的理想后来也为我后来的申请文书提供了重要素材。

所以我最后主要以生物和古典学经历主打,以我其他包括戏剧,编程,音乐,俱乐部之类的经历辅助,完成了我的profile。

我的主文书是生物和古典学,然后其他经历为小文书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也是在敏敏老师和顾问老师的帮助下系统地整理出了一个表格。

最后按照这个表格落实我的所有文书。

“尝试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的意义

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学生,我的建议还是说你去多体验不同的事物,从中发现自己能做好的事,或者是自己想做的事,保持一颗好奇心。

善于察觉自己生活及学习经历中的一些体现情怀细节,如果自己发掘不了,就要多跟华英的老师交流自己的新见闻,这将对文书有帮助。

暑期项目这方面,我个人会建议学生应该在听取了顾问老师的建议之后在做决定。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不论是华英自己的项目还是大学的项目,比做很多项目要更重要,质量大于数量。

不要尝试着复制某个成功申请案例的经历,因为那未必适合每个人。

个人认为华英成功的申请案例提供的最重要信息是一段如何发现并发展学生特长爱好的历程,而不是该学生参加了某某项目的结果。

这些项目可以作为参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展现自己的平台。

申请没有一定的公式,但是选择能让自己发光的项目总是让大学录取天平向一边倾倒。

拥有一个灵活的时间表也很重要,注意劳逸结合,缓解学习的疲劳。

在Junior的时候学生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多重压力,这个时候有个灵活的作息时间表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

那么当学生从老师手里接过一个作业后,学生首先要清楚的估测自己需要多产生时间能完成这项作业。

将自己的所有需要完成的事在脑内像搭积木一样完整的梳理一遍,事件安排之间要紧凑,但也要给自己适当的休息时间。

这项技能比较需要学生对于自己任务量和自己实力的高度认知。

比如发现自己后天需要微积分考试,自己总共需要1小时复习,那么我可以讲这一个小时拆成不等大小的4个时间段,利用课间休息或者午休时间完成。

切记不要将所有任务拖到due的前一天晚上。

这个时间安排方式曾经让我在非周末的一天内完成四项考试的复习外加第二天截止的所有作业。

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申请过程很容易让人精神衰弱陷入抑郁状态。

俗话说没有攀比就没有伤害,不要将自己与其他人去做质量上的对比,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实力都不一样。

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实力强的一定会进好学校,也没有人说实力弱的最后就一定会进野鸡学校。

陷入了焦虑情绪一定要及时和学长学姐们,华英,以及周围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交流。

切记不要把自己跟其他同学对比以寻求心理平衡。

把申请当成一个成长经历,因为它会让人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我自己的强势与自己的不足。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李一处开”

Henry在拿到录取后给我发了一张4年前他拿到高中录取后的照片,相片中的他和现在拿到大学录取的模样并没有任何变化。

也许这就是他在我心里一直的印象吧,永远保有着内心最初的纯真和向往的那个大男孩。

Henry和华英一起的年月也很长,从申请夏校开始,到申请高中,到申请本科。

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他给我每次带来的奶茶。

奶茶是他的最爱,但是他每次来办公室的时候都会给我多带一杯,这个举动,意味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分享,也意味着他对生活和他人的态度。

所以,在他的申请里,如何去和团队协作,如何和在团队里分享自己的贡献,我们写的很多很多。

我相信,虽然大学没有喝到他的奶茶,但是他的热诚和合作精神,每一个招生官都感受到了。

Henry对于未来,还有更多的抱负。

所以在他的人生即将展开新的篇章之际,我想对你说,老师还会陪伴你一路走下去,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李一处开。

如果您希望就孩子的留学规划和申请预约面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