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放在後宮,就是“不想當皇后的妃子不是好妃子”。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沒有誰真的想一輩子平庸。可是皇后是後宮之主,是皇帝的正妻,是一國之母,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對於後宮的嬪妃來講,如果距離皇后之位很遙遠,那也就不想了,可若是距離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卻因為一些左右不了的原因,始終不能被封后,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清宮就有這樣兩位妃子,她們很得皇帝的寵愛,是眾妃之首,統領後宮數十年,與後宮之主沒什麼區別,但卻因為同一個原因始終無法被封為皇后,究竟是什麼原因打碎了她們的皇后夢呢?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惠妃納喇氏

惠妃納喇氏,是康熙帝早期的庶妃,她入宮後很得康熙的寵愛,並於康熙九年生下一個皇子,取名承慶,可惜的是這個孩子沒多久就夭折了。到了康熙十一年,惠妃又為康熙帝生下一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大阿哥胤褆。納喇氏也因此被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康熙帝冊封了四大妃子,納喇氏被晉為惠妃,居四妃的首位。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後,惠妃成了後宮位分最高的后妃,康熙對她很信任,讓她代行皇后之責,掌管後宮。可是一晃數十年年過去了,惠妃還只是惠妃,始終沒有得到任何的晉封。

作為皇長子的生母,又是眾妃之首,還是皇帝的寵妃,並且統領後宮那麼多年,怎麼就不能被晉為皇后呢?

這得從惠妃的出身說起,惠妃納喇氏是滿洲正黃旗人,父親索爾和官居正五品郎中,這都沒什麼,重點是她的姓氏,她姓納喇氏(那拉氏),屬於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大家都知道,葉赫部族曾被努爾哈赤所滅,葉赫部的首領在臨終前曾撂下狠話,說:葉赫那拉氏只要有一個女人還活著,就會毀掉金人的百年基業。

這句話如同魔咒一般,成了金人最大的禁忌,從那以後,他們再也不敢重用葉赫那拉氏的人,大清國建立後,皇帝們也一直沒有忘記這句咒語,他們即便娶了葉赫那拉家族的女人,也只能讓她們做庶妃,即便她們符合封后條件,也是不會立她們為後。所以,惠妃出身葉赫那拉氏,即便再符合條件,康熙也是不敢立她為後的。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令妃佳氏

乾隆一共冊立了兩位皇后,這兩位皇后最後的死都因為同一件事,就是南巡,他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皇后因病死在南巡途中,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也是在南巡的途中與乾隆發生衝突,最終那拉皇后被乾隆打入冷宮,不廢而廢,鬱郁而死,死後乾隆仍不肯原諒她,將其降級而葬。

帝后反目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令妃,那拉皇后被廢后,令妃很快就被晉為皇貴妃,統攝六宮,成為實際上的後宮之主。很多影視劇作品將令妃刻畫成一個善解人意、心地純良的妃子,其實,令妃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腹黑女。她先憑藉著自己的年輕與貌美,俘獲了乾隆帝的心,為自己贏得了侍寢機會,先後為乾隆生下4子2女,一躍成為後宮中生育最多的妃子。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有了子女做保障,令妃的野心也進一步膨脹,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成為中宮皇后,在與那拉皇后的爭寵中,令妃獲得了勝利,當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宮後,令妃一度認為皇后之位非她莫屬,但她一等就是數十年,卻始終沒等來皇后之名。那麼,乾隆為什麼沒有冊立她為皇后呢?這也跟令妃的出身有關。

令妃原本姓魏,屬於正黃旗漢軍,父親是內官領魏清泰,也就是說令妃有很大可能是漢人,大家都知道,漢人在清後宮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大清統治者是絕不會讓漢人女子做皇后的,所以,乾隆帝再怎麼寵愛令妃,也不會封令妃為皇后。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乾隆能夠讓令妃做到皇貴妃的位置,且立她的兒子永琰為儲君已是天大的恩典了。令妃也不虧,她在後宮的地位跟皇后是一樣的,乾隆帝也都是按照皇后的標準去賞賜她,所以,她除了沒有皇后的名號,其他都跟皇后的待遇一樣。她去世後,乾隆帝還按照皇后的禮遇為她舉辦葬禮,並追封她為孝儀皇后,也算是對她的一種補償。後來她兒子嘉慶帝登基後,還將她抬入了滿洲鑲黃旗。

大清最尷尬的兩位妃子,統領後宮數十餘年,卻因同一事始終無法封后

回看這兩位妃子,她們都深得皇帝寵愛,也都生下皇子,還都成為了眾妃之首,統領後宮,行使皇后的職責,其實她們已經是實際意義上的後宮之主了,卻都因為自己的出身,最終與皇后之位失之交臂,恰恰那個時代人們最在乎的就是名分,像她們這樣,眼見皇后之位近在咫尺,卻始終沒能坐上這個位置,也不失為一種遺憾,更顯得有些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