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巩金瓯

今天,要说一下我们这辈人对济南的记忆。“我们这辈”,范围有些宽泛,这里所说的“我们这辈”,大抵就是指对八、九十年代有很深记忆、已然有了有了回忆情节的一辈人。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经历过往,记忆起来虽然不甚清晰,只有个模糊地影儿,却是不可磨灭、又令人津津乐道的。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火车站

济南以前重要的火车站有济南火车站、东站、北关车站、黄台火车站、白马山车站(货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原津浦铁路济南车站。济南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现在总感觉济南老火车站有多么的美丽,但在以前,老百姓并没几人去注意那个略显老旧的车站。旅客匆匆地行过,总感觉那个老车站破旧而狭隘,可一旦没了,却又心疼的紧。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火车站清洗是爬高上梯的活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需要请消防队来协助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济南火车站拆除时最后的影像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那时候火车跟苏联学的刷绿色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公交车

除了火车长途出行非常的交通工具还有汽车,区县有长途汽车,市内有公共汽车、电车。八十年代还有小汽车出租,不过那都是单位用车才租得起。那时候的公共汽车发动机不在车后,就在司机旁边的位置,一个大罩子罩起来。电车有两个通电的“大辫子”,电杆在经行架设的电线接口处往往会迸出电弧火花,小时候就因为有这个乐趣才喜欢坐电车。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公交车与路口的交警岗亭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长途汽车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自行车

现在的街头是人头攒动,那时候却是车轮滚滚,与老百姓联系最深的还是自行车,几乎家家都有。年轻人工作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攒钱能买一辆自行车,不过刚工作的工资大概只有每月30块钱,除去吃喝用度每月也剩不下几块钱了。一辆自行车一百多,还需要供应票,这个愿望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自行车的牌子有飞鸽、大国防等等,种类有大飞轮、小飞轮,型号有二八、二六等等,品种繁多,但基本都是黑色的。买来自行车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去给自行车上车牌,济南话叫“砸钢印”,领了车牌必须挂上,路上还时不常的有戴红箍查车牌的,跟现在交警查无证摩托有的比。

自行车的功用不仅仅是骑行工具,还可以当做载货工具,一辆"二八大杠"运个二百斤的东西没问题。那时候还流行用自行车接新娘子,现在这种行为往往冠以拉风的名义,那时候却是真没办法。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用自行车接新娘那时是很自然的事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生活

三十年前的生活是乏味而又充实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单位-工厂的单调生活。不过那时候的单位却是有人情味的,令单调的生活不至于让人绝望。稍大点的单位都有澡堂、理发室、医务室、活动室、图书馆……那时候的建设是大而全、小而全,单位是娘家,大事小情单位都包着。逢年过节单位很热闹,发电影票、扭秧歌、扎彩灯……工会组织活动,团委组织活动,妇联组织活动,就是时刻让你知道你是有组织的。

唯一令人生厌的是买什么都要供应票、买什么都要排队、菜市场不能挑选、去商场买东西要看服务员的脸子,还要提防着暗处躲着的戴红袖箍的人。有时街上还过一辆去公判大会游街的汽车,车上五花大绑的捆着犯人,用事实警示告你——要规矩。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在职工电影院看电影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小学生最骄傲的打扮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买啥都要排队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街头的垃圾箱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大工厂都有自己组织的秧歌队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城市

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是略显整洁的,所谓“略显”就是你远远看着是感觉整洁的,走近了看就不是那么干净了。真要说干净,那就是街头没有那么多小广告,其实大型广告也就几个,市民都当成景儿来看。

那时候的楼层都不怎么高,6层楼顶天了,8层以上那就算大型楼房了。街上人也不多,泉边、公园也是没有多少人,除了周末的泉城路满街都可以横着走,现在回想起来那才叫享受。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东流水附近,现在五龙潭公园南门处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幽静的街巷里铺着石板路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名极一时的植物园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济南以前的标志性建筑——电报大楼

影像|老济南人的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