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曾经的那些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

华野曾经的那些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

在山里“耍龙灯”并不如比喻中那么有趣,部队连续行军,跋山涉水,动辄就要走百余里,官兵的两只脚板所过之处,几乎把沂蒙山新开的几条公路的路面都给磨亮了,那真是又苦又累,上上下下都十分疲劳。

耍来耍去,要是有72师这样的猎物跳出来倒也罢了,偏偏又没有,徒劳而无功,免不了生出怨气。

几首顺口溜开始在华野内部不胫而走。

“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这是一个。

“机动机动,只走不打,老耍龙灯。”这是另一个。

听到这样的顺口溜,说陈、粟身上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其实他们也急,只是不好放在脸上罢了。

得再干点什么了。

陈、粟计划以两个纵队南下鲁南,一个纵队南下苏北,以威胁敌军后方,吸引其回师或分兵。

最沉得住气的,反而是在延安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在收到陈、粟的电报后,毛泽东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做出判断:“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

华野曾经的那些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

他电告陈、粟:“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有那么多明的暗的信息来源,毛泽东把蒋介石的处境看得透透的,他知道蒋介石的日子不好过,那种四平八稳的方步就快迈不下去了。

的确,如今的蒋介石浑身都是包袱,自己就把自己给捆住了。出师以来,他一直想给后方舆论以及各派系以交待,但前方缓慢的进展实在是没法应付这种需要。

蒋介石、陈诚给顾祝同发去严令,要求加快“进剿”,并限定于5月初“打掉陈、粟主力”。

这样一来,无疑于又弄乱了顾祝同的心神,增加了他的失误机率。

还差一步,眼瞅着就要掉坑了。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陈、粟中止了原定计划,为了“配合”敌方心理,华野主力又后退了一步。

一步就够,蒋介石和陈诚立马掉坑,他们由此判断华野“攻势疲惫”,在向沂水一线撤退,正是实行“鲁中决战”的好时机。

华野曾经的那些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

错判和失误由此翻起了跟头,顾祝同决定实行“跟踪进剿”,并且把“稳扎稳打”改为“稳扎猛打”,“逐步推进”改为“全线急进”,他打算这次要一鼓作气,即使不能把华野主力围歼于沂蒙山区,也要赶到黄河以北。

1947年5月10日,在顾祝同的命令下,三大兵团同时向沂水一线推进。

对粟裕而言,一个重大的战机即将出现。

即便到这种时候,顾祝同还保留着必要的谨慎,要求三大兵团统一行动,可是汤恩伯不等另外两个兵团到齐,就指挥本兵团率先向沂水攻去。

蒋介石急,陈诚急,顾祝同急,汤恩伯急,几个“急”串成一块,至此,战机完全成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