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金鑰匙」——漣源市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紀略

“我家易地搬遷蓋這個新房,政府補貼了7.2萬元,我自己幾乎沒有花錢。如果沒有這樣的好政策,我這輩子都不敢相信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房!”。6月21日,漣源市六畝塘鎮康坪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劉忠於高興地告訴筆者。

劉忠於口中的好政策,正是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它是廣大貧困地區獲取脫貧資金的“超常規政策”,是推進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漣源市是武陵山集中連片攻堅縣市,貧困人口15.1萬,易地扶貧搬遷對象1.3萬、4200多戶,扶貧工作壓力巨大。該市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按照每拆除一戶獎勵2000元,復墾水田和旱土以適當標準獎勵搬遷對象,充分調動了搬遷對象的拆舊復墾熱情,有效增加了耕地指標的交易存量。

目前,該市16個鄉鎮、44個項目、877.2畝復墾地塊,已完成了竣工測量和驗收資料準備。通過項目實施,一片片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廢墟,變成了平整乾淨、佈局合理的土地,有力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

疾步勁走,“加速度”推進

錯落有致的復墾地塊水平如鏡,寬敞筆直的道路直達田間地頭,新修的水渠宛如玉帶環繞......從空中俯瞰漣源市六畝塘鎮良溪村增減掛鉤復墾地塊,儼然一幅細膩的工筆畫。無法想象,這裡半年前還是雜草叢生、凌亂不堪的廢棄磚廠。而這,僅僅只是漣源市2017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44個復墾地塊中的一塊。

漣源市工礦廢棄用地多、易地扶貧搬遷戶多、農村空心房老宅基地多,開展增減掛鉤潛力巨大。面對挑戰與機遇,漣源市國土資源局把增減掛鉤政策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以敢為人先、捨我其誰的決心和勇氣,迅速啟動,全面鋪開。

2017年6月14日,漣源市委常委會審定出臺《漣源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方案》,成立由市長任顧問,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國土、財政、審計、林業、水務、易地扶貧搬遷辦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增減掛鉤工作領導小組,為推進增減掛鉤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時不我待,唯有隻爭朝夕。從新邵考察到摸底調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提交,只用了短短半個月時間;從市長辦公會聽取專題彙報,到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10個工作日召開了6個專題會;6月16日,確定技術單位;7月1日,展開外業調查;8月4日,完成三輪外業調查;9月30日,項目實施方案獲省國土資源廳批覆;11月8日,該市召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動員大會,44個復墾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健全制度,催生項目“花紅果碩”

為使增減掛鉤助力脫貧攻堅這項超常規政策落地落實,漣源認真研判形勢,積極轉變觀念,主動拆分項目實施環節,將工程承包權、施工管理、工程量簽證等權利責任釋放到鄉鎮,將擔負財政評審、工程審計、耕地質量等級評定等職能部門納入領導小組,全程參與各環節工作,相關手續辦理從“多點開花”到“一條龍”“一站式”服務,並研究出臺《工程變更與隱蔽工程簽證辦法》《績效考核細則》等10餘個規範性文件,建立了包括責任分解、督查督辦、目標管理考核、獎懲激勵等制度體系,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個機構、一班人馬、一批項目、一套制度”的“四個一”運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國土搭臺、部門參與、鄉鎮實施、協力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7年12月14日,韶山市用於購買漣源市增減掛鉤節餘指標的第一批資金9272.8萬元提前到達該市財政指定賬戶。按照合同約定,兩市節餘耕地指標流轉總成交金額達3億元。

協同推進,致力打造“民心工程”

一枝一葉總關情。增減掛工作啟動以後,省國土資源廳領導高度關注,先後在規劃評審、方案批覆、節餘指標預借等關鍵環節,給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優惠;省農業委土肥站專家、婁底市國土資源局、漣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專題彙報,指揮調度,定原則、明方向、解難題;16個職能部門積極服務,主動作為;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現場推進;大家都把項目質量“捧在手裡、裝在心裡”,全力以赴把項目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為保證項目實施符合實際,相關責任單位對擬復墾地塊水源、取土點、棄土點、耕作層剝離、土地權屬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依法及時就地處置矛盾糾紛,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根據各項目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實施計劃,分階段、有步驟組織實施,穩步推進。嚴格按照招投標有關規定及“四自兩會三公開”建管模式,分檔次、分地類,依法依規實施項目承包,確保不發生違法違規行為。

建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聯合工程監督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嚴把進場材料關、技術標準關、隱蔽工程驗收關,確保質量達標、驗收過關。嚴格補償程序,做到“三公開”“四到戶”,即政策一律公開、標準一律公開、補償一律公開;丈量登記到戶、複查審核到戶、張榜到戶、資金補償到戶。

2016年11月,六畝塘鎮康坪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劉忠於喬遷新居。按照政策,他家的老宅基地復墾旱土200餘平方米,政府補助20元/平方米,並獎勵2000元/戶,建設新房政府補助2.4萬元/人,她家幾乎不花一分錢就住進了新房,而且通過宅基地復墾增收近6000元。漣源按照“先易後難、先試點再鋪開”的思路,第一批納入項目建設的易地搬遷戶不但沒出一分錢住進了新房,而且通過老宅基地復墾,收入數千元。不僅如此,項目建設還吸收當地群眾及貧困人口投工投勞1萬多個,實現務工增收約200多萬元。

乘勢而上,再掀工作新高潮

4月28日,全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工作交流會在漣源召開。交流會召開後,漣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密切出動,迅即吹響了2018年增減掛鉤工作攻堅戰的號角。至6月6日,該市114個地塊、2762畝建設用地完成第二輪踏勘,進入規劃設計階段。

芒種前後,漣源市委書記謝學龍再次來到六畝塘鎮良溪村的復墾地塊。她一邊察看備耕情況,一邊叮囑要一手抓2018年工作推進,一手抓2017年項目竣工驗收,堅持兩手抓、兩不誤。

“再動員、再升溫、再鼓勁。”乘著4月28日全市增減掛鉤現場交流會和6月21日增減掛鉤現場推進會的“東風”,漣源市掀起了增減掛鉤工作新高潮。一是響應“婁底行動”,不斷強化統籌、創新方法,確保2018年度復墾面積達2000畝以上,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著眼經濟發展,為項目建設提供強勁支撐;三是堅持綠色發展,為山清水秀打造精品工程。按照一手抓集約利用、盤活存量,一手抓挖掘潛力、拓展增量的思路,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大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力度,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為園區、景區、城區項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和可用財力。同時擴大增減掛鉤成果,瞄準漣源長期以來發展重工業遺留下來的環境汙染和土地廢棄問題,把礦渣遍地、寸草不生的廢地變成生態優美、可以耕作的好地,促進生態修復,美化農村環境,讓過去留下的“傷疤”變為今天亮麗的風景。

實踐證明,增減掛鉤政策是脫貧攻堅的“利器”。既破解了耕地佔補平衡難題,又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實現了多贏。有了這把“金鑰匙”,鄉村振興戰略一定會在漣源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