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人类真的能让AI拥有灵魂?

《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人类真的能让AI拥有灵魂?

铺子观点

《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了,这也让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及AI伦理这样的话题热度达到了高点。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特别是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后,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今日头条等新闻平台,纷纷采用算法技术来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筛选出用户喜好的内容进行推送;而在医疗领域,智能问诊、“刷脸”就医、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等等均已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多个环节。

纵然人工智能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不可忽略的是,现在的技术仍不具备价值观甚至是对道德伦理的判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化的加速,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禁忌等存在的差异,越发亟待解决。因此,让AI给予人类最大的尊重,回到科技为人服务的本质,至关重要。

科幻美剧《西部世界》的大火,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潜在威胁。该片中有一个场景:所有被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人,有一天可能会意识到他是被创造出来的。或许,看到这里,会有人有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人类也有可能是被某一个超级世界创造出来的正在游戏里面的人。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

对此,《西部世界》编剧、导演、制片人Jonathan Nolan曾表示,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在被利用,可能下一个世纪就会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它将会以人类无法预料的方式呈现。但现在,人类仍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担起责任,承担义务,讨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到底要给予这个新一代智能什么样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这是至关重要的。

《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人类真的能让AI拥有灵魂?

如果要让人工智能拥有道德感和价值观,势必会触及文化,但是,想要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这便又需要人类学的素养了。

通过人类学,让人工智能更了解人类

许多人可能不清楚人类学是什么,实际上,人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的交集。有人将其形容为“最具科学的人文学,以及最具人文性的科学”。这一学科涉及人类的演化、种族、语言甚至是社会结构、心理和兴亡。鉴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文化中的差异对科技产生的影响,这门学科在21世纪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种重视便体现在了以人工智能为发展重点的科技巨头上。比如,谷歌曾聘请人类学者参与讨论“移动”行为的本质,而目前负责策略规划部门的主管Abigail Posner自身也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高材生。另外,英特尔还有一个100人的团队,专门研究使用者经验。该团队带头人Genevieve Bell在加入英特尔之前是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虽然没有科技背景,却拥有13项专业。更重要的是,该团队曾为中国的父母设计了一款电脑,可以防止孩子边做功课边打游戏。

人类学对科技之所以重要,最初是为了加强人机界面和使用者的经验,可以说,不管是文字、字体还是背景颜色、使用方式等,均与文化相关,毕竟,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俗,深入研究后会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让科技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人工智能火爆后,不可避免的,人类学的重要性“更上一层楼”。

举个例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或者自动翻译,除了语言不同,即使全部都用中文,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等地,在遣词造句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用错词闹笑话事小,触犯禁忌就尴尬了。

而随着手势的普及,不同文化里对于诸如数字、手语以及情绪表达的手势各有不同。而人工智能除了需要学会识别,更有极大的可能去创造新的手势。仔细想想,加上情绪表达、肢体语言识别的人工智能,在未来或许会成为最了解人类的最重要的工具。

《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人类真的能让AI拥有灵魂?

人工智能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仿人AI”,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也可以被认为是被创造出的另一种新型人类。那我们人类本尊应该如何与新人类相处?他们会是朋友还是竞争者?新人类会背叛我们吗?......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答案,就在于我们想让人工智能拥有什么,是善良?是邪恶?这些必然会需要人类学的帮助。

通过人类学,让人工智能在不同文化中共存

众所周知,像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现已发展为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跨越了不同的时区、国家、文明。在追求多元化的路上,不同的性别、种族、宗教以及价值观都必须得以兼容,连同他们开发的AI技术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要学会兼容差异性的存在。

此外,不管是在这些规模较大的巨头企业还是初创公司,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即使全部讲英语,也有不同的口音;或者即使共同负责同一项目,也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里。对于想要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薪金需求、奖励机制来让员工发挥最大的能力的企业来说,通过人类学教会AI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研究曾表明,现在的人工智能在查找罪犯的时候,识别黑人是罪犯的概率要相对高一些,也就是说,现在的AI存在偏见与倾向性。这是不公平的。而人类学可以从种族和文化的层面来了解人性,这也就打破了单一文化中存在的偏见,有助于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客观,进而减少不理想的结果出现。

通过人类学,让人工智能拥有“灵魂”

除了《西部世界》,其他影片如《终结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恐怖潜能,当然,现在我们拥有的AI技术还无法像电影场景里一样,做那么多可怕的事情。不过,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热点的核心,却总是围绕在“AI是否会变得有意识”,或者说,它们能否发展甚至被编程为一个有灵魂的“生物”。

《西部世界》第二季完结,人类真的能让AI拥有灵魂?

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答案取决于对这些东西的定义。自人工智能首次作为学术追求出现的70年时间里,还是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定义。

近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撰文试图用“灵魂”来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文章表示,每一个人工智能系统都有自己的灵魂,这将由旁观者来决定。那什么是“灵魂”呢?小智君觉得,通过人类学对AI系统进行训练,或许可以让它拥有自己的智慧、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甚至在西方的文化中,拥有对上帝的信仰,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灵魂”。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拥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便成为了一个实体或者研究工具,不同的研究员,会有不同的想法,最后其不同的算法会在机器上产生投射。美国杨百翰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Nancy Fulda正在试图训练AI算法来理解语言语境,并努力构建一个机器人心理学理论。这是人类(及动物)心理学中的一个原理版本,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别人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如果要让机器人也拥有这个能力,似乎有些困难。

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有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如果把人类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那么仿人而来的人工智能,势必也是如此。在复杂的问题面前,人类学或许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却可以从本质上让人们意识到复杂的存在,以避免对AI持乐观态度的人们拥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即简单的AI工具可以解决一切复杂问题,最后反而造成难以逆转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