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现代夫妇在婚姻责任承担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性,但是婚姻责任缺失的现象也很严重。结婚离婚很随意的现象,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不足为奇,婚姻越轨行为在开放思想的影响下急剧增多,“啃老”和丁克家庭的出现也使现代人缺失了承担婚姻责任的能力。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1、结婚离婚随意性增强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婚姻没有了爱情解体的可能性就增大。但爱情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的体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性的难以把握的东西,没有一个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感觉认定“爱情”,并把它当作婚姻的基础,这就很难避免结婚和离婚的随意性。

恋爱快餐化,婚姻闪电化,当今社会有些年轻人不愿为爱情而花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去相互了解。这些“闪婚’’族们,强调快乐至上原则,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什么都在强调自我。婚姻是人生大事,不能仅凭一时冲动而“闪婚”,那是非常冒险的,也是一种对自己、他人及社会不负责的行为。其实,登上“闪婚”列车的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地抵达终点站,由于性格不合、生活习惯不同等诸多原因,有很多人不得不被迫中途“下车”。现实中,“闪婚”往往以“闪离”来结束。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在诸多闪婚闪离案中,不乏那种对婚姻随随便便、不负责任的做法。婚姻中的责任不只是对男女双方,还应包括对子女、家庭、社会的负责态度。对待婚姻随便的人,不能保证家庭的稳定。而家庭的动荡不安、以至解体会使子女的心灵蒙受深痛巨创。缺少家庭的温暖教育,子女是很难健康成长的,有的甚至因此走上犯罪违法道路。虽然勉强维系的婚姻不值得提倡,但是婚姻一经缔结,就不只是夫妻两人之间的问题,还包括随之产生的诸多联系以及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待婚姻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慎之又慎的。

恩格斯认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见异思迁,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行为,会给对方造成痛苦和不幸,并严重危害社会的有序安定。在离婚问题上,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说:“谁随便离婚,那他就是肯定任性、非法行为就是婚姻法”。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固然受法律保障和道德许可,但并不表示可以轻率的对待结婚和离婚,可以不负责任地闪婚闪离。恩格斯在肯定婚姻自由的同时要求人们慎重考虑夫妻双方以及对子女、家庭的责任。他认为夫妻一旦进入婚姻,就要尊重婚姻的意志,而不能动不动就以没有爱情作为借口闹离婚,并且坚决地反对爱情的任意转移。

2、婚姻越轨行为急剧增多

婚姻越轨作为一种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严重影响的不道德行为,其主要是指那些对婚姻关系不负责,在婚姻生活中违背各种法律制度的管理及要求,败坏道德上的原则规范以及人们传统的认知规范和生活习俗,拒绝对婚姻中义务的履行的行为。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目前婚姻越轨行为多样化的表现之一是“婚外情",顾名思义就是在婚姻以外发生的恋爱关系或情人关系。而如今,以婚外情为导火索所造成的各种夫妻矛盾冲突、当事人自杀、夫妻仇杀、家庭暴力、第三者情杀类似的违法犯罪行为正在不断增加,已经对社会的风气与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不良影响。有调查报告中显示这样的数据:婚外情行为所导致离婚的占 40%,而婚外情所导致夫妻矛盾的则占更高的比例,近似于 2/3。由此观之,婚外情已转而成为影响婚姻家庭和谐安定的头号杀手。而目前婚姻越轨行为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包二奶”,“包二奶”指已婚男人在婚姻之外包养女性,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具体数据统计显示,“包二奶”所导致的对婚姻家庭的妨碍罪的比例,有逐年上升之势。当前婚姻越轨行为的种类多样化,其中的第三个表现就是“一夜情”。我们可以从国内的一家网络公司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近2/5的网民曾经经历过网恋。而这其中,“一夜情”占据着接近一半的比例。当前对于婚姻越轨行为的种类多样化,其中的第四个表现就是卖淫嫖娼。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人口较为密集且繁杂的沿海开放城市,卖淫嫖娼等类似的活动正逐渐猖獗起来,而每年参与其中的违法犯罪人数正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包含着许多表现的婚姻越轨行为日前正在急剧增加,而这也就给人们的生活安定和家庭幸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业已成为婚姻领域的一个毒瘤。在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下,一种多元化的更立体的价值取向和现代式的道德宽容及人们的漠视致使婚姻道德显得越来越名存实亡,而它对于婚姻关系的约束力也正在逐渐减弱。同时,无论男女对自己的约束力都逐渐变差,对于情感和欲望的要求开始变得强烈而复杂。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就使得婚姻越轨行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传统的爱在日益功利化和非道德化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变形,并开始畸化的向着享乐和纵欲的方向发展,这也就导致了类似婚外情、非法性行为、一夜情、婚外性行为、“包二奶”等婚姻越轨行为愈演愈烈。而这种问题也会往往对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冲击。造成了诸如婚姻生活秩序混乱复杂、严重的家庭矛盾、离婚率急剧上升等等后果。而诸如此类的婚姻越轨行为还往往给子女的家庭观和婚恋观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而给他们未来正常的婚姻关系与生活留下阴影。一言以蔽之,因为婚姻越轨行为而带来的各种类似于婚姻主体的夫妻双方家庭责任感淡薄,家庭的破碎与分裂是不可小觑的。而婚姻越轨作为一种背离社会道德属性的婚姻行为,也因为其缺乏道德和舆论的支持,并且违背了相关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往往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而这种损人害己的行为的普遍也对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应严以律已,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3、“啃老”现象日益普遍

“啃老族”,又称“傍老族”,是一个外来名词,现在在我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个词最早在英国出现,是指已成年,具有劳动能力,却仍然依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近年来,我国“啃老族”不断扩大,已经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人们对此问题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供养着”。其中有好多已经有了婚姻的年轻人仍然选择依靠父母。我国“啃老族”大多是“80后”。“啃老族”中有一部分人从小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追求物质繁华,由于自身实力不能支付此类开销,因此只能打父母的主意。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以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对父母尽孝的道德责任也在他们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缺失。“啃老族”对自我认识的不准确,导致他们将无法就业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不公与不负责任,而不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看到自己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啃老”既与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背,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的要求,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影响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现在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自己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却还在“啃老”。长此以往,“啃老族”们容易形成懒惰的生活习惯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婚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慢慢消失,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也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本以为步入老年后能过上祥和温暖的老年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却因对子女生活状态的担忧而无法过上幸福晚年,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这必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

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缺失的表现

​4、“丁克”家庭逐渐增多

“丁克”是英文 DINK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在丁克家庭中被摆脱,他们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生活。“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会议论这样的家庭,甚至怀疑他们有生理问题。而现在,人们开始理解和接受“丁克”家庭。2012 年,上海市妇联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克”家庭已经占上海家庭总数的 12.4%。南京市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4%的夫妇自愿固守“丁克”家庭。总体上来看,“丁克”家庭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明显地呈上升趋势。

“丁克”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已从另类转为普遍,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很高,以至被迫进入“丁克”一族;还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过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加入“丁克”一族;另有一种高收入人群,他们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也成为了“丁克”一族。“丁克”们之所以成为“丁克”,主要是想逃避一种责任。他们不愿意把大量的金钱花在子女身上,甚至有人把抚养子女当作是一种投资,认为是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同时,他们更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花在生儿育女上。他们只想享受婚姻的快乐,不愿意承担婚姻的责任。现代好多青年选择“丁克”家庭这种家庭模式,其中包含有他们想不承担应有的责任的因素,甚至是惧怕承担婚姻的责任,积极追求个人享乐主义。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传统社会,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来被看作是组建婚姻家庭的基本目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一直承担着人口再生产这个重要任务,为人类的种族延续和发展做出贡献。而丁克家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再生产构成了威胁,对人类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