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清朝皇室冊封爵位從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十四等,但是這個爵位並不能永遠世襲,而是每世遞降一等。也就是說即便你是最高等級的親王,你的子孫也終有一天會變成普通的皇族成員,不可能永遠是親王。但是在這個規矩之外,也有例外,那就是民間俗稱的“八大鐵帽子王”家族式永遠世襲的。原來,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八個家族在滿清的建立過程中立了大功,所以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可以說有清一朝,此八家都足以稱得上光耀顯赫了。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今天的主角不是初代王爺,而是初代克勤郡王的一個子孫,名字叫做晏森。晏森是鐵帽子王克勤郡王家族最後一個王爺,也就是末代克勤郡王。晏森繼承王位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又偏偏趕在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的前一年。也就是說,正兒八經的王爺只做了一年,大清國就這麼亡了。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要知道,清朝的這些王公貴族平日裡都是過得十分瀟灑的。他們都是嬌貴慣了的,只知道在北京街頭提籠架鳥,吃喝嫖賭。清朝沒滅亡的時候,朝廷還給他們發著薪水,賦予著他們各種特權,可以說不愁吃不愁穿的。但是清朝滅亡之後,他們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很多王公貴族竟然變賣了祖業來揮霍,以維持已經形成習慣的奢靡生活。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當然晏森也逃不脫歷史的命運啊,克勤郡王府中也陷入了困境。於是晏森遣散了家中的奴僕,開始變賣祖業度日。按照常理來說,很多王爺都是先變賣自己家中的古玩字畫,然後變賣祖宅,這樣最起碼可以撐得起基本的門面,維持一下“皇室”的最後一點尊嚴。但是晏森卻年輕氣盛,一出手就把自己的祖宅給買了,而且買主就是民國的總理熊希齡,只是晏森從沒對外說過祖宅究竟被他賣了多少錢。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但是即便祖宅能買很多錢,也架不住揮霍。僅僅過了一年,晏森手裡的錢就不夠花了,沒辦法只好又把自己的祖墳那塊地給賣了。當然在這期間晏森還把自己家中所有的財產和田地都賣了個一乾二淨,可以說是賣的很徹底了。按理來說,這筆錢也不少,維持自家的生計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但是過慣了闊綽日子的鐵帽子王爺忍不了沒錢的日子,依然是吃喝嫖賭,過得還是以往王爺的生活。沒過幾年,家裡連下鍋的米都沒了,沒辦法,晏森只好幹起了拉洋車的買賣。開始買賣還不錯,因為北京城都知道,拉車的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帽子王爺晏森。由於都想看看這位平日的王爺怎麼拉起車來了,所以有很多人坐他的車,可是久而久之人們也都習慣了,也就沒人特意照顧生意了。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不久之後,遠在東北的溥儀聽說了此時,覺得晏森的行為十分給皇室丟人。於是派人將晏森帶到東北,此時的溥儀正在日本的控制下建立“偽滿”,但是對於滿清遺老遺少溥儀還是很有威信的,晏森自然不敢不聽從溥儀的話。但是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晏森也是很不受待見,萬般無奈又做起了回京的打算,甚至還想走街串巷去拉洋車,但是臨走之時溥儀卻對他下了死命令,叫他不要再去拉車,甚至給了不少錢。雖然錢總會被揮霍淨,但是自此之後晏森卻真的沒敢再上街拉車。看來皇帝的話還是起了作用的。

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 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自此之後的晏森再沒有在京城的公開場合露面,一直到死。後來,晏森去世後,京城人把他的墳墓所在地都改名叫做“車王墳”了,可見“車王”這個形象有多深入人心。但是,不知道,八大鐵帽子王如果泉下有知的話,會如何看待這個“另類”的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