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前不久,一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刷屏朋友圈,可謂是給大眾灌了很大一碗毒雞湯。雖然小缺老師和韓寒一樣,對這篇文章的立場並不是很贊同,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爆款毒雞湯,通過製造焦慮獲得了流量。而焦慮也是現代職場人面臨的很大的一個困擾。

你是否晚上總是失眠,大腦好像不受自己控制一樣,各種莫名其妙的念頭鑽進自己的腦袋,越是逼自己入睡,就越是睡不著?你是否總感覺自己很失敗,畢業多年卻一事無成?你是否會覺得無論怎麼努力,總是有更多的人比你優秀,感覺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

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些焦慮,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引起焦慮的原因有很多:

一、壓力感:節奏太快,我跟不上了

我們身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稍有懈怠就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競爭激烈的大城市,身邊都是精英,即使收入並不差,但是可能“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冒險,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進退兩難。

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們需要做的是:控制需求和能力的不平衡感

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美國著名應激心理學家拉扎魯斯認為,心理壓力是個人的需求和實際資源不平衡所致,而壓力應對則是個人試圖控制這種不平衡感所做出的努力。適當的壓力是可以激發我們不斷前進的。我們可以培養一種壓力反彈能力,化壓力為動力。

我們在面對壓力時,可以分三步去應對:一是應對具體的問題,通過採取具體措施來解決給我們帶來壓力的具體事件;二是應對情緒,採取有效的情緒管理來舒緩焦慮體驗;三是應對思想意識,從根本上達到一種穩定積極的心理狀態。

二、認同危機:別人會怎麼看?

小缺老師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活在認同危機的焦慮裡的,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及看法。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一種失衡的心態,如果對自我的認識都建立在別人的看法之上,總是依賴尋求別人的認同,就會很容易引發焦慮情緒。

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針對認同危機引發的焦慮,我們需要學會勇於發現自身的問題,敢於堅持做自己,只有妥善處理了自己與外界的衝突,才能緩解焦慮。例如,可以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保持一顆寬容之心,積極傾聽別人的建議。

三、失敗恐懼:絕不能做loser

這種焦慮的來源應該是最常見的了,因為沒有人想要失敗,大家都想做人生贏家。但是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會經歷失敗和挫折。而挫折會對我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產生焦慮的情緒體驗。

但其實,每一次或成功或失敗的經歷,都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瞬間,就像一張照片,展示的只是生命中的一個瞬間,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失敗不可怕,失敗之後產生消極的情緒也很正常,我們要做的是告訴自己:失敗只是為了提醒我,下次要做的更好!

你身邊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生活本身不會產生焦慮,焦慮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