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因素促成了特朗普见普京的心愿

马尧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自从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低开低走,一直处于下行的通道。近日,两国关系之间似乎有了一点缓和的迹象:6月27日,普京会见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俄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尤里尤•乌沙科夫表示,两国已经商定举行元首会晤。普京表示,博尔顿的访问让两国在恢复全面关系上迈出第一步。

俄罗斯专家表示,博尔顿此访为美俄对话奠定基础,两国需要举行元首会晤以解决双方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俄罗斯卫星网27日报道称,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博尔顿,两人的大范围会谈持续了约两个小时,俄外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绍伊古、乌沙科夫出席会议。乌沙科夫称,普京与博尔顿讨论了“普特会”筹备事宜、战略稳定、控制核武器、乌克兰危机、朝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等问题,但两人没有讨论对俄制裁问题。乌沙科夫表示,两国已经确定在第三国举行元首会晤,这将是今年夏天重要的国际事件。

三个因素促成了特朗普见普京的心愿

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公开发表了不少对普京欣赏的言论,严厉抨击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对俄政策,明确表达了与俄罗斯改善关系的愿望,舆论对特朗普上台后的美俄关系曾普遍感到乐观。就在国际社会纷纷预测美俄关系将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时,美国国内首先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俄浪潮。有关“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话题持续发酵,普京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的言论和“证据”不断被媒体爆出,矛头直接指向特朗普执政团队及其对俄政策,为了洗脱“通俄”嫌疑,淡化“亲俄”标签,特朗普对俄罗斯的表态开始转向,公开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

自此之后,双方在外交、地缘、军事领域展开一系列对抗,甚至动用航母打击群和核武器作为展示肌肉的工具,其对抗强度可见一斑。现在美俄首脑突然要举行首脑会晤,着实让人大吃一惊。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促成了双方进行首脑会晤。

首先是“通俄门”的影响消退。如前所述,特朗普曾经有改善美俄关系的愿望,然而“通俄门”的指控使其不得不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直接导致美俄关系走到崩溃的边缘。然而,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经济有了明显改善,特朗普在内政外交方面的口号“美国优先”得到了广泛支持(如果谁不支持这个口号估计就是政治不正确了),“通俄门”的负面影响在逐步消退。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审时度势,开始反攻。

三个因素促成了特朗普见普京的心愿

5月20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宣称,要对司法部提出正式要求,调查联邦调查局(FBI)或司法部是否出于政治目的渗透或监视了他2016年的竞选活动,以及监视要求是否是由奥巴马政府所提出。此前,他言语间暗指自己还未上任时,FBI曾在其竞选团队中安插线人,“这将是比水门事件更严重的丑闻”。特朗普的代理律师鲁迪•朱利安尼也出来帮腔,称若情况属实,“通俄门”案调查将失去正当性。6月14日,司法部出台报告,详细地描述了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针对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电子邮件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案件的调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根据目前证据,无法证明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偏见对案件的调查产生了影响。

报告公布了四个事实:司法部在当面审问所有邮件门证人以前,就已经开始起草希拉里无罪的结论文件了;在司法部调查官员在面审希拉里的前4天,主管调查的司法部官员用手机短信通知希拉里阵营,“I am with her”(希拉里竞选的口号)我和她在一起。明确表明了在调查中的严重偏见;时任联邦调查局科米局长违反司法部内部程序,擅自公布对希拉里的调查结论;,联邦调查局超过20位高级官员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不断向媒体提供各种保密信息。而调查通俄门的特别检察官穆勒以及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的手机短信则直接表明他们在2016年曾想把特朗普拉下马。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通俄门的影响并未完全散去,但美俄首脑会晤的国内障碍已经基本消除。

三个因素促成了特朗普见普京的心愿

其次是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如前所述,美俄双方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对抗,这种对抗涵盖各个领域:地缘政治、军事、外交等等。然而,对抗是需要成本的。对美俄双方来说,这种对抗成本都有些高。美国现在正在力图重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俄罗斯的情况更加糟糕:两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军火市场头号买家印度大幅采购美系军火,俄系军火时长占有率急剧下降,二号买家中国在军事工业的突飞猛进不但使其自身减少对俄军火进口,还反攻世界军火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的同时也抢走俄罗斯不少市场份额。而在能源市场上,美国向欧洲出口能源无疑抢占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已经相当不乐观。在双方都为对抗成本头疼的时候,首脑会晤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