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600多家P2P车贷平台出局,获客模式埋下致命隐患

从去年底至今,整个P2P车贷都在经历大洗牌。进入2018年,P2P车贷月度交易规模环比有所下滑,但整个市场在向头部公司集中。

“现在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的确很多公司在关门,业务向头部公司逐渐集中”,P2P车贷平台人人聚财CEO许建文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从蓝海到红海,再从红海到少数寡头胜出的过程,P2P车贷的洗牌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车贷包括车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车辆消费贷款、车辆融资租赁、车商贷业务等多种类型。从风控角度来看,P2P车贷平台的业务模式主要是车辆抵/质押贷款;2017年,抵押/质押型车贷交易额达2093亿元,约占84.5%。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P2P网贷行业涉及车贷业务的平台数量有945家;而到了2018年4月底,这个数量骤降至332家,降幅在65%左右。

P2P车贷平台消失背后发生了什么?

5月份,运营了4年多、以车抵贷为主营业务的P2P平台沃时贷宣布“停止线上运营”。在停止运营的公告上,沃时贷把清算的原因归结为逾期和坏账率增加、交易额减少、线下收益减少以及因为备案延迟而导致的运营成本无法预估;沃时贷认为,平台之所以出现以上三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监管政策,其中包括不准暴力催收和借款利息不得超过24%。

在业内人士看来,沃时贷的清算是P2P车贷平台在行业洗牌过程中被洗出局的一个缩影,监管只是出局的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平台此前为了获客,降低借款门槛,“轻贷前重贷后”,导致平台逾期和坏账率不断攀升,最后活下去,不得不清算。

上述业内指出,为了获得生存空间,一些车贷平台开始打价格战和放松风控,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投资用户,给出更高的年化利率,从资产端来说,一些平台放宽了贷款标准,导致平台的利润空间大幅下滑,坏账率迅速拉升。

这种放松风控的做法在业内称为”轻贷前重贷后”,即贷前放松客户要求,贷后严重依赖暴力催收才可能把钱催回来。

甚至一些P2P平台出现了“只看车不看人”的情况,导致一些二押车,三押车流入市场。车贷领域的“二押”,“三押”是指将已作为抵押物的车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从而获取贷款的行为。

“有一些区域的P2P车贷公司做这个事情(二押、三押),其实是对他们的贷后能力的自信。二押、三押其实只是作为他们放贷业务的一个借款标的来进行呈现,而不是本质的风控,最终他们实际的风控手段还是贷后的催收手段。”险峰长青的投资人李哲说

不到半年600多家P2P车贷平台出局,获客模式埋下致命隐患

各地爆发的重复抵押导致的恶性抢车事件,以及贷后的暴力催收行为逐步引发监管的关注。

今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也对车贷平台催收起到了规范作用,地方经侦部门针对借贷领域把套路贷、校园贷、车辆重复抵押贷款、暴力催收等当成了打击重点。今年3月和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银保监会等四部委分别发布相关政策,严禁暴力催收。

除了暴力催收,监管给P2P车贷的另一重拳是——严禁民间借款利息超过24%。以沃时贷为例,其提供给投资人的收益率普遍维持在12%-17%,高于行业9.1%的水平。在资产端利息上限24%的情况下,资金端年化利率同样高位运行的话,平台的利润空间自然就被压缩。

在强监管和激烈的竞争下,业内人士认为,整个车贷行业有两个重要的风险:除了抵押车可能是二抵,三抵产生的逾期和坏账之外,车辆评估也是一大风险。

“目前,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并不像其他金融行业有从业资格认证。”许文建说, 就风险管控上来说,道德风险是四大风险之一。“能生存下来的企业,还需要预防其他三大风险:欺诈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只有管控好这四大风险,平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全天候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