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奋战三夏,又是一年麦飘香

烈日高悬,高温笼罩,分秒必争的“虎口夺粮”麦收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在全市各乡镇各村干群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全市180万亩小麦已收割完毕,金黄的小麦颗粒归仓。

6月13日,来自市农业局的消息称,今年全市夏粮面积180万亩,预计总产量在16亿斤以上。这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今年小麦播期跨度大,越冬苗情差异大,播后口墒差,年前群体小,生长量不足,且小麦普遍发生除草剂药害,程度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年。此外,受“倒春寒”影响,小麦普遍遭受冻害,导致成穗率和结实率低,严重制约了夏粮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农业部门的保驾护航下,勤劳的永城人民同心协力,与天气赛跑,与农时赛跑,与灾害威胁赛跑,跨过一个又一个关口,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永城奋战三夏,又是一年麦飘香

项目护航夏粮丰收

“本以为今年受天气和灾害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会很差,谁知道这麦粒饱满,产量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新桥镇,春光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新全拿起几粒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说出了在灾害严重情况下夏粮成绩依然不俗的秘诀,“我这3000亩地是富硒土地,种的全是市农业局推荐的强筋小麦优质品种‘新麦26’,有2500亩已经被河南华星粉业集团收购。”

原来,刘新全的家庭农场是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区、“3030”优质麦工程示范点和省农科院、省农大、商丘市农科院、永城市农业局等多家科研院校和单位的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去年,该农场300亩连片种植的郑麦7698平均亩产达到725.6公斤,创下了我市强筋麦连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纪录。

6月2日,演集镇张大庄村孙大姐看着从收割机里“吐”出来的麦子,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儿:“俺10多亩地亩产近1000斤,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俺先前还担心会减产呢。”

永城奋战三夏,又是一年麦飘香

在该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院内,一名大娘将一大袋子花生倒进剥壳机,不一会儿,花生仁就堆满了不锈钢盆。十几名大爷大妈们用簸箕将花生壳筛捡掉,然后拌上药剂。北地里,村民将拌好的花生种倒进播种机内,随着机械的来回穿梭,红红的花生种全部被种到旋耕后松软的土地里,短短十分钟,3亩地已经播种完毕。

2018年,在调优夏季、秋季作物种植结构上,我市实施了“3030”优质麦工程和“10010”优质大豆花生工程。“3030”优质麦工程,即全市规模化区域化种植6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其中强筋小麦30万亩、富硒小麦30万亩。“10010”优质大豆花生工程,即全市夏播高蛋白大豆的种植面积100万亩和引领示范夏播花生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永城奋战三夏,又是一年麦飘香

郑麦7698表现不俗

据同行的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田冲介绍,项目区实施了“六个统一”,开展了“院市共建”项目及“绿色优质高效创建”项目。“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技术集成。

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3030”优质麦工程项目区实施了强筋优质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统防飞防与绿色防控技术,异常气候减灾抗灾技术;引进了高产、广施、多抗强筋小麦品种7698,该品种自2010年引进示范种植以来,种植面积连年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全市累计种植面积突破了100万亩。今年,郑麦7698在永城的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咱们所处的演集镇是‘3030’优质麦工程项目区的强筋小麦主产区,今年集中种植郑麦7698面积1.68万余亩。经5月份预产,该万亩方平均亩产达到555.1公斤,较全市大田平均亩产473.6公斤增产81.5公斤,增幅17.2%。今年,全市180万亩小麦在‘3030’优质麦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主体发病较轻、冻害较轻、倒伏较轻、落黄较好。”田冲介绍说,“目前,农艺师们正在进行烤种,实际产量结果还未测出。”

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市农业部门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农业,五大面粉集团与“3030”项目区种植主体和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对项目区优质强筋小麦和富硒小麦实现优质优价收购。

全力以赴抗旱保苗

“旱!旱!!旱!!!抗旱保苗刻不容缓!”6月12日,演集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贾海超向各村发出抗旱命令。当日晚上十点多,丰庄村干群乘着夜色为花生浇地,与此同时,该镇其他村也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抗旱。

夜晚加班抗旱的还有黄口镇原种场粮豆轮作轮休项目区。项目区内,几盏明亮的矿灯照亮漆黑的夜晚,抽水泵“突突突”响个不停,几名农民身披雨衣,手持水管正在浇地。看着龟裂的土地在井水的滋润下慢慢“愈合”,市农业局农艺师姜威紧绷的脸渐渐舒展开来。

旱情仍在升级。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省小麦主产区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将继续发展,灾情可能进一步加剧。“高温干旱已对花生播种出苗造成严重影响,请各项目区技术负责人奔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农业局局长张亚超在永城市农业工作群内提出抗旱保苗要求。

在演集镇李林村的一块田地里,看着干旱的土地,该局高级农艺师吕爱淑满脸凝重。她随手拔起一颗玉米苗,却带不起潮土。她语重心长地对包片农技员说:“大家要深入各项目区和老百姓的田里指导抗旱,在节约水源的同时提高抗旱效果。”随后,仅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吕爱淑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5个乡镇的十余个村庄。

通过实地调研,吕爱淑开出“药方”,针对已播出苗不好的花生田采取抗旱浇水保苗;对没有播种的地块,立即播种,播种深度为5厘米左右,不能深于7厘米,不能浅于3厘米,播种后2天再抗旱浇水,浇水要采用微喷方式。

此外,吕爱淑对农民朋友播种玉米和大豆提出建议,对出苗玉米查苗并开展病虫害防治,对口墒差出苗不齐地块浇蒙头水,抗旱保苗。今年,麦茬大豆田间凄凄牙、芦苇、鸡蛋稠等土抗性杂草较多,播种前2—3天喷施41%草甘膦钾盐水剂,连根杀除杂草后即可播种大豆。

永城奋战三夏,又是一年麦飘香

截至目前,全市播种面积109.32万亩,占总计划播种面积的62.47%,其中,花生3.81万亩、大豆5.96万亩、玉米99.55万亩。全市广大干群依然奋战在“三夏”战场一线,秸秆禁烧和抗旱保苗的拉锯战仍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