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奮戰三夏,又是一年麥飄香

烈日高懸,高溫籠罩,分秒必爭的“虎口奪糧”麥收戰役已經接近尾聲,在全市各鄉鎮各村幹群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全市180萬畝小麥已收割完畢,金黃的小麥顆粒歸倉。

6月13日,來自市農業局的消息稱,今年全市夏糧面積180萬畝,預計總產量在16億斤以上。這份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今年小麥播期跨度大,越冬苗情差異大,播後口墒差,年前群體小,生長量不足,且小麥普遍發生除草劑藥害,程度是近年來最嚴重的一年。此外,受“倒春寒”影響,小麥普遍遭受凍害,導致成穗率和結實率低,嚴重製約了夏糧生產的順利進行。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農業部門的保駕護航下,勤勞的永城人民同心協力,與天氣賽跑,與農時賽跑,與災害威脅賽跑,跨過一個又一個關口,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較好的收成。

永城奮戰三夏,又是一年麥飄香

項目護航夏糧豐收

“本以為今年受天氣和災害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會很差,誰知道這麥粒飽滿,產量也超出了我的預期。”在新橋鎮,春光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新全拿起幾粒麥粒放進嘴裡嚼了嚼,說出了在災害嚴重情況下夏糧成績依然不俗的秘訣,“我這3000畝地是富硒土地,種的全是市農業局推薦的強筋小麥優質品種‘新麥26’,有2500畝已經被河南華星粉業集團收購。”

原來,劉新全的家庭農場是生態農業種植示範區、“3030”優質麥工程示範點和省農科院、省農大、商丘市農科院、永城市農業局等多家科研院校和單位的良種試驗示範基地。去年,該農場300畝連片種植的鄭麥7698平均畝產達到725.6公斤,創下了我市強筋麥連片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紀錄。

6月2日,演集鎮張大莊村孫大姐看著從收割機裡“吐”出來的麥子,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兒:“俺10多畝地畝產近1000斤,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俺先前還擔心會減產呢。”

永城奮戰三夏,又是一年麥飄香

在該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大院內,一名大娘將一大袋子花生倒進剝殼機,不一會兒,花生仁就堆滿了不鏽鋼盆。十幾名大爺大媽們用簸箕將花生殼篩撿掉,然後拌上藥劑。北地裡,村民將拌好的花生種倒進播種機內,隨著機械的來回穿梭,紅紅的花生種全部被種到旋耕後鬆軟的土地裡,短短十分鐘,3畝地已經播種完畢。

2018年,在調優夏季、秋季作物種植結構上,我市實施了“3030”優質麥工程和“10010”優質大豆花生工程。“3030”優質麥工程,即全市規模化區域化種植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其中強筋小麥30萬畝、富硒小麥30萬畝。“10010”優質大豆花生工程,即全市夏播高蛋白大豆的種植面積100萬畝和引領示範夏播花生的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永城奮戰三夏,又是一年麥飄香

鄭麥7698表現不俗

據同行的市農業局總農藝師田衝介紹,項目區實施了“六個統一”,開展了“院市共建”項目及“綠色優質高效創建”項目。“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佈局、統一供應良種、統一測土施肥、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播種、統一技術集成。

在省農科院的支持下,“3030”優質麥工程項目區實施了強筋優質小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病蟲害統防飛防與綠色防控技術,異常氣候減災抗災技術;引進了高產、廣施、多抗強筋小麥品種7698,該品種自2010年引進示範種植以來,種植面積連年不斷擴大,截至2018年,全市累計種植面積突破了100萬畝。今年,鄭麥7698在永城的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

“咱們所處的演集鎮是‘3030’優質麥工程項目區的強筋小麥主產區,今年集中種植鄭麥7698面積1.68萬餘畝。經5月份預產,該萬畝方平均畝產達到555.1公斤,較全市大田平均畝產473.6公斤增產81.5公斤,增幅17.2%。今年,全市180萬畝小麥在‘3030’優質麥工程的示範帶動下,主體發病較輕、凍害較輕、倒伏較輕、落黃較好。”田衝介紹說,“目前,農藝師們正在進行烤種,實際產量結果還未測出。”

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市農業部門與企業聯合開展訂單農業,五大面粉集團與“3030”項目區種植主體和農戶簽訂訂單收購合同,對項目區優質強筋小麥和富硒小麥實現優質優價收購。

全力以赴抗旱保苗

“旱!旱!!旱!!!抗旱保苗刻不容緩!”6月12日,演集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賈海超向各村發出抗旱命令。當日晚上十點多,豐莊村幹群乘著夜色為花生澆地,與此同時,該鎮其他村也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抗旱。

夜晚加班抗旱的還有黃口鎮原種場糧豆輪作輪休項目區。項目區內,幾盞明亮的礦燈照亮漆黑的夜晚,抽水泵“突突突”響個不停,幾名農民身披雨衣,手持水管正在澆地。看著龜裂的土地在井水的滋潤下慢慢“癒合”,市農業局農藝師姜威緊繃的臉漸漸舒展開來。

旱情仍在升級。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我省小麥主產區仍沒有明顯降雨,旱情將繼續發展,災情可能進一步加劇。“高溫乾旱已對花生播種出苗造成嚴重影響,請各項目區技術負責人奔赴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市農業局局長張亞超在永城市農業工作群內提出抗旱保苗要求。

在演集鎮李林村的一塊田地裡,看著乾旱的土地,該局高級農藝師呂愛淑滿臉凝重。她隨手拔起一顆玉米苗,卻帶不起潮土。她語重心長地對包片農技員說:“大家要深入各項目區和老百姓的田裡指導抗旱,在節約水源的同時提高抗旱效果。”隨後,僅在一個下午的時間裡,呂愛淑又馬不停蹄地走訪了5個鄉鎮的十餘個村莊。

通過實地調研,呂愛淑開出“藥方”,針對已播出苗不好的花生田採取抗旱澆水保苗;對沒有播種的地塊,立即播種,播種深度為5釐米左右,不能深於7釐米,不能淺於3釐米,播種後2天再抗旱澆水,澆水要採用微噴方式。

此外,呂愛淑對農民朋友播種玉米和大豆提出建議,對出苗玉米查苗並開展病蟲害防治,對口墒差出苗不齊地塊澆矇頭水,抗旱保苗。今年,麥茬大豆田間悽悽牙、蘆葦、雞蛋稠等土抗性雜草較多,播種前2—3天噴施41%草甘膦鉀鹽水劑,連根殺除雜草後即可播種大豆。

永城奮戰三夏,又是一年麥飄香

截至目前,全市播種面積109.32萬畝,佔總計劃播種面積的62.47%,其中,花生3.81萬畝、大豆5.96萬畝、玉米99.55萬畝。全市廣大幹群依然奮戰在“三夏”戰場一線,秸稈禁燒和抗旱保苗的拉鋸戰仍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