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豪強·劉邦之兄長·武侯王陵

沛縣豪強·劉邦之兄長·武侯王陵

沛縣,一個在秦末最為神奇之地,一個也是誕生了那個時代英豪雄傑最多的傳奇之地。

在曾經,我們都知道,沛縣出了一位大人物,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但,我們或許不知道,其實,在那個時代,尤其是在沛縣勢力中,相比而言,還有著一股堪比劉邦,甚至比劉邦實力更強的勢力,而這股勢力的領袖,便是王陵。

王陵,沛人也。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及高祖起沛,人咸陽,陵亦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漢書·陳王周傳》

如上記錄,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之後,當劉邦率領的芒碭山部署攻克沛縣,並以一句“天下苦秦久矣”而拉起反秦大旗之時,同是沛縣人的王陵,也招募起了一支數千人的軍隊,並盤踞在南陽,號為穰侯。當然,事實上關於王陵的稱號到底是不是穰侯,其實還是有爭議的,如《史記》中在《高祖本紀》篇是記王陵為襄侯的。故,筆者在此特意說明一下:

韋昭曰:“漢封王陵為安國侯,初起兵時在南陽,南陽有穰縣,疑‘襄’當為‘穰’,而無‘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類多矣。”瓚曰:“時韓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史記集解》

如上,無論是穰侯王陵,還是襄侯王陵,總之,都可以說明此時的王陵確實比較強橫。

不過,其實王陵雖然開始時作為沛縣出身的勢力,比劉邦要好,但是以後,那可就是越來越不如劉邦了。王陵也的確傲氣,就是不願加入劉邦的軍隊,當然,這也能理解,畢竟當年的劉邦可是做過王陵小弟的,王陵可是他的大哥,然如今小弟混的比自己都要好,做大哥的,自然是很難拉下面子了。不過,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那個亂世之中,面子這東西,其實真的毫無意義。

及漢王之還攻項籍,陵乃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烹陵母。《史記·陳丞相世家》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王陵其實本身是不想投靠劉邦的,即使是迫於無奈,但也並不是很忠心劉邦的,然,遇上了項羽這麼個豬隊友,再加上一位年老母親的神助攻,於是,王陵所謂的面子,真的就是毫無意義了。

項羽確實想的好,覺得把王陵的母親請到自己的軍中,那麼王陵必是乖乖來投降了,可結果呢?人都言沛縣子弟多豪傑,可誰又能想到,那時的一位沛縣年老婦人,居然也會如此剛烈。所以說項羽為何蠢,項羽或許做夢都想不通那些普通人為何那麼喜歡找死?

當項羽滿心歡喜的希望看到王陵的母親對王陵派來的使者哭泣,然後王陵就要乖乖來降了。可是,誰能料到,王陵的母親居然會對使者說那樣的話:”請你告訴我的陵兒,一定要好好的效忠漢王,漢王是什麼人呢?是真正的長者,一定一定不要因為我而有異心,總之,就是死,吾兒也絕對不要投降項羽。“話畢,王陵之母拔劍自刎而死。

對此,恐怕就是現人,也定會為王陵之母的剛烈而震撼。然,偏偏項羽,明知王陵之母已死,卻還要將其再下鍋烹之,只為解其一時怒氣。

如此,大家說,如果你們是王陵,你們還會有二心嗎?還能有二心嗎?

可以說,王陵知道其母死後,恐怕就只剩一個想法了:殺項羽,滅西楚!

陵卒從漢王定天下。以善雍齒,雍齒,高帝之仇,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史記·陳丞相世家》

於是,項羽死,天下定。後因為王陵與雍齒關係比較好,而雍齒恰好和劉邦有仇,且王陵本身也沒有真正想歸順劉邦,故最後才得以封侯,為安國侯。

不過,雖說王陵封侯比較晚,但王陵此人在劉邦的心中,可是有很重的地位的: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史記·高祖本紀》

縱使劉邦曾經確實怨恨過王陵,但,說到底,從內心講,還是比較信服這位自己曾經的大哥。故而,當呂后問劉邦,在蕭何死後,誰可繼任?劉邦便說是曹參,而呂后又問曹參死後呢?這下,劉邦便直言王陵可以為丞相統領朝政。當然,至於之後又說王陵比較耿直,則需要陳平輔佐,而陳平又是獨木難支,所以最後能安天下的,便一定是周勃,這都是後話。總之在當時,王陵於劉邦而言,確實是很重要的。

而王陵此人,也確實如劉邦臨死前說的,為人太過耿直,若不是陳平周勃輔佐,恐怕還真就壞事了。

陵為人少文任氣,好直言,為右丞相二歲,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平及絳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陵讓平、勃曰:“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慾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乎!”平曰:“於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陵無以應之。《漢書·陳王周傳》

孝惠帝二年,蕭何去世,曹參繼任為丞相統領朝政。然,不過才三年,曹參便也去世。於是,王陵就任帝國右丞相,統領朝政。

可惜沒過多久,孝惠帝駕崩,呂后當政。呂后想要封賜自家呂姓子弟為王,於是便問王陵可否,而王陵自然是言辭激烈的拒絕說不可能。但,孰料當呂后問陳平和周勃時,卻得到了他們二人的支持。

其實,怎麼說呢,或許陳平和周勃是對的,但問題是,如若陳平和周勃真的全力擁護王陵,那恐怕呂后也絕對不可能強行違逆,但,很遺憾,正是陳平和周勃的拒絕,才讓王陵陷入了前後夾擊的局面。

如後來王陵質問陳平和周勃時,他二人卻以顧全大局為理由回覆王陵。王陵自然也沒辦法應對,因為這很明顯就是在針對自己。好吧,或許陳平和周勃是對的。

於是呂太后欲廢陵,乃陽遷陵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陵怒,謝病免,杜門竟不朝請,十年而薨。《漢書·陳王周傳》

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呂后當時對朝中大權也不是那麼有絕對把握的,即使她非常不滿王陵,但也只能用這種明升暗降的小人之謀來奪王陵的丞相之權。而王陵呢?自是大怒,遂謝絕一切客人,此後也不再上朝,呂后八年,王陵去世。

徐廣曰:“王陵以客從起豐,以廄將別守豐,上東,因從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封為雍侯。高帝年,定食安國。二十一年卒,諡武侯。至玄孫,坐酎金,國除。”《史記集解》

總的來說,王陵這一生,也算是足夠輝煌。少年得志,舉義兵揚威天下;壯年雖難,卻也較為順利;老年更是一度權傾朝野,後來雖遭到打擊,但也算是壽終正寢,並無多少磨難而死。後更是被漢庭諡號為武侯,也算是個好結果。

而關於王陵最後和周勃、陳平之爭,筆者還是認為班固的評價最適宜:

王陵廷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漢書·陳王周傳》

王陵和陳平、周勃,的確不能一刀切的篤定誰就是對,誰就是錯。只能說,人各有志罷了。

當然,也還是有後人覺得王陵就是對的,如徐鈞的評價:

抗議爭封獨犯顏,周陳只合共持難。若能堅守長陵約,不但劉安呂亦安。

總而言之,還是那首詩說的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