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风采——社旗153名将士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最激烈的战斗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你是否理解?

你是否明白?

也许我倒下再不能起来,

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这样,

你不要悲哀,

在我们的旗帜上

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如果是这样,

你不要悲哀,

在我们的旗帜上

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

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

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

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如果是这样,

你不要悲哀,

在我们的土壤里

有我们付出的爱

如果是这样,

你不要悲哀,

在我们的土壤里

有我们付出的爱

如果是这样,

你不要悲哀,

在我们的旗帜上

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血染的风采

这首歌渐渐的远去了,但是却深深地印在了一代人的心中。每当听到这首歌,很多人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个充满热血而又悲壮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上。然而,你可知道,社旗还有153名热血将士参加了那场激烈的战斗,而且是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

血染的风采——社旗153名将士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最激烈的战斗

先普及点基本知识,简单了解一下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事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也叫收复阶段。自卫反击、收复失地,同时为了教育小兄弟,快打到了河内。这个阶段是推进最大、武器最差、条件最坏、牺牲最惨的时候,我们的社旗部队就是这个时候上去的。

当时战役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东线,广西方向;另一个是西线,云南方面。广西方向任务比较艰巨,打的最惨,歼敌最多,共打死40671人,而西线只有16481人,后期的10年轮战才7000人。而我们的社旗将士所在的部队走的正是广西方向。

血染的风采——社旗153名将士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最激烈的战斗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就是轮战阶段,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条件逐渐改善。

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文革”后国内新闻观念比解放战争时期更加保守,战争新闻以防止泄密为最高准则。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无从知晓这些青涩男儿如何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然后无限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喊着“再见吧妈妈”,便顶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竹尖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

血染的风采——社旗153名将士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最激烈的战斗

中越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没有动用空军,因此陆军的厮杀更加血腥。“自卫还击战”的战场上,年轻的中国军人无所凭借,只能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

接下来了解一下社旗将士的征战历程

1978年12月,153名分别来自社旗城郊、李店、兴隆、晋庄、丁庄公社的回乡青年和下乡知青,参军入伍到武汉军区43军128师步兵382团、383团。随即南下到达广西扶绥、崇左地区集结,归广州军区指挥。

1979年2月13日至16日,部队冒雨步行400多里,进至宁明县爱店边境地区展开。

2月17日早晨,中越边境万炮齐鸣,震耳欲聋,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1700多公里战线上同时打响。153名社旗青年在禄平、谅山方向冒着越军炮火,在枪林弹雨中随部队出击,连克禄平、七溪、东溪等县城,并配合友军攻打了脱浪,直抵谅山外围,攻占了谅山东南五公里之迷迈山要点。所在部队对越作战期间,基本歼灭越军一个团另五个营,大部歼灭三个营,部分歼灭五个营。共毙、伤、俘敌5269名。其中毙敌4991名,伤敌177名,俘敌101名。

他们所在的作战地区位于越南北部,属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山高坡陡、林密草深、河多、雾大、道路少。在支马、禄平、谅山方向上,右边有公母山,左边是奇穷河和班听河。公母山最高1541米,顶部多悬崖绝壁,雾气终日不散;腰部多深沟峡谷,有大片树林和竹林,零散人员潜伏在内不易发现;山地多为公母山余脉,海拔三百至六百米,其间有些开阔地段,但多是水网稻田。战区的气象条件也不太好,旱季即将过去,大部分的时间在下雨。其中在禄平地区作战二十四天,有十二天是雨天,除了一天晴了约六小时外,其余均有雨雾天气。给部队作战行动造成很多困难,观察看不远,运动速度慢,队形难展开,再加上地图不准,很容易迷失方向。我43军自海南岛战役后二十八年没打仗,缺乏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和训练经验。在异国他乡作战,缺乏当地人民群众的依靠和支援,地形生疏,敌情不明,是历次战争所没有的,这给我军作战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他们当面之敌系越南主力军、地方军、特工队和公安军、军民相结合的武装力量。越军大都有实战经验,受反华宣传,思想顽固,既有一定的正规部队作战经验,又具有地方部队熟悉地形的特点,打得比较狡猾顽固。由于越修反华蓄谋已久,经多年准备,其第一线防御工事较为坚固。以靠边境线的主要高地为前沿,重点是卡公路、守口子,以连排支撑点为基础构成环形防御体系,主要高地的支撑点,一般在山头、山腰、山脚(有的结合村落)构成了以A字型掩蔽部、堑壕、交通壕相结合的防御。在敌支撑点前沿,特别是靠边境附近,障碍物较多,主要有地雷、竹签,威胁较大的是防步兵地雷。其火力组织较严密,基本形成了远近结合、明暗结合,正面、侧射、倒打结合的火力配系。在重要地段的公路两侧,配置有四零火箭筒、直瞄火炮和反坦克小组,并与反坦克地雷相结合,构成反坦克阵地。在战术上擅长小股游动袭扰和依托阵地独立坚守。其防御动作是:一是敌凭借防御要点和有利地形,坚决顶住我方攻击,待我步兵接近时,只以一部火力打,在隐蔽工事内的敌人待我靠近时突然开火(一般在几十米、十几米和距离内),有的待我通过时,以侧射、倒打火力突然射击。二是顶不住就散,化整为零,化军为民。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三是当我追击时,就钻森林,入洞穴。四是一有机会就钻出来向我打冷枪、冷炮,进行袭击骚扰。越军这些手段,给我军增加很大危险。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一直推到奇穷河南岸。他们中有很多在奇穷河岸边沙尧地区和‘六一二’高地被越军包围过两次,经奋勇作战打退了越军,冲出了包围。

他们在战场上吃野菜、啃树皮、喝雨水、顶寒风、冒狂雨、钻大雾、上高山、下陡坡、涉河流,在奇穷河两岸始终和越军308师、338师、327师、473师、独立123团及公安屯守军英勇作战,分别参加了谅山战役、禄平战斗、沙饶战斗、班竹战斗、石及命高地战、班朱战斗、旦加战、班绢战斗、班岗攻坚战、班听战斗、540高地战、390高地战、公母山进攻战、巴当山防御战、奇穷河防御战、龙头防御战、612高地阻击战。

而且,他们是3月16日(第一阶段结束)最后一批撤回国内的作战人员。

从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到3月16日第一阶段完成撤回国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一个月却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甚至有些人的生命留在了那里。这一个月是烽火连天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是最漫长的一个月。

今天再来看这些战斗成绩,只是一些文字和数字,但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获得的;这些战斗事件,对于外行来说不过是一个个新闻,但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争取来的,而且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比如“6·12高地阻击战”是在整个战役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写入军事院校教材。而且,反击战的残酷程度大家都有所听说,他们付出的太多了。所以,他们是真的英雄。

虽然他们的名字很陌生,但我们不应忘记,来看一眼吧。

43军社旗县对越作战人员名录

43军128师382团:王上游 王文庆 王荣生 王彦明 田付来 古西群 付宝年 刘赤兵 刘 毫 刘汉平 吕家林 向继强 祁国祥 朱长建 李成章 张运铎 张建玺 吴国生 吴兰章 吴 岐 陈春跃 陈风雨 杜学功 杜 勇 杜军先 杨金志 宋金录 苗新然 周占一 赵华国 赵天义 徐富尚 骆相军 揣松献 曹 东 魏从喜 魏栓绵 聂海同 彭应海 靳超坡 候振汉

43军128师383团:丁国强 王元甲 王万平 王长明 王太欣 王心刚 王兴华 王长顺 王书军 王相恩 王付顺 王春强 王聚忠 王惊涛 王国良 王全春 王建祥 王家学 王聚生 田成勤 邓宏洋 冯景道 申华胜 柏红旗 刘新建 刘兆群刘宗广 刘国栋 刘学武 刘全国 吕新甫 邢怀银 朱建新 闫文增 闫建民 李建春 李 建 李 营 李杰林 李玉建 李向党(坦克团77年兵)李进中 李留成 李全兴 李荣国 李明来 张忠良 张喜发 张成德 张勇军 张群林 张 进 张连营 张同发 张凤阁 张书祥 张金梁 张廷太 吴祖贵吴明俊 吴全志 吴敏生 陈争鸣 陈文献 陈得欣 杜运学 杜文国 肖连臣 杨松岗 杨军民 杨明成 庞留要 孟庆彬 周黎德 林海杰 赵荣珍 赵荣全 赵海增 何宗国 郭建刚 郭建伟 郭庆军 郭宝玉 郭付林 郭 超 高从旭 海朋跃 贾玉安 贾长付 娄东升夏文柱 夏建明 党自学 党得夺 徐得平 徐继云常杰存 常富民 崔红伟 崔荣祥 崔兰勤 梁群章 黄成群 康中强 曹玉献 曹丙春 曹成义 魏占申魏荣堂 程运中 胡富治 薛自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