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的自白:我宁愿活得“失败”,也不要你口中的“成功”

和朋友一起吃饭,席间聊起最近很热的“抛弃体”话题。

“说真的,我特讨厌一些人在那鼓吹什么同龄人抛弃你啊什么,拿几个个例的成功,在那里瞎起哄。

一个月赚1万块,这就是在讨饭?我都还赚不到呢!

30岁年薪20万又怎么了?凭什么说很失败!

套现15个亿,又怎么了?”

酒兴上头,朋友越说越来劲。

同为90后的我们,按网上这样的标准说起来真的很失败。可你说,这个年纪的人,靠自己拼搏,谁又过得容易了呢?

一杯酒下去,朋友大喊一句:我TM宁愿活得“失败”,也不要你们口中的成功!

一位90后的自白:我宁愿活得“失败”,也不要你口中的“成功”

1.

90后生存压力之大,连韩寒都看不下去了。

韩寒觉得,指责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很不公平的。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经济和生存的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很多,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这一代人背负上了太多的压力。

2016年的一份《90后基层白领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作为城市基层白领的主力军,90后们的平均月薪仅仅为3918元。全国最高的是上海的90后,能达到6980元。其次是北京,有5570。

这背后,是月光的无奈,甚至是入不敷出的窘迫。

光自己养活自己就已经够不容易的了。就怕突然发生个什么意外情况。

拿我自己来说,毕业后也基本没享受过什么“诗和远方”,怎样想着多赚点钱才是最重要的。记得,刚毕业那年,过年回家,因为没钱都没给爸妈买什么像样的礼物。

1991年生的女公务员说,自己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有了小孩后,等于两个人扛着7个人的生活,真的感觉喘不过气来。万一父母要是生病,更是想都不敢想。

90后们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却仍然得面对着社会上流行的“少数人的成功财富标准”,变得更加的焦虑。

一位90后的自白:我宁愿活得“失败”,也不要你口中的“成功”

2.

在大城市努力生活,已经是一件让人精疲力尽的事了。

可这个社会却不断有声音告诉你:你很失败!你看看你的同龄人已经财富自由了!你的月薪支撑不了孩子的一次夏令营了......

90后们,被这些“幸运者偏差”不断灌输,越活越累,越活越糊涂。

这样一些畸形而错误的成功观,往往会让年轻人陷入盲目的境地,打乱自己原有的对未来的规划,开始怀疑自身,甚至一心只盯着那些“赚钱多又快”的途径,浮躁又焦虑,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

2018年4月,温州两名90后残忍杀害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原因是他们自己想自杀,但却下不了决心,想先杀个人然后让自己没得选择。

被捕后,其中一人说:“家庭压力太大了,又存不了钱盖房子,爸爸妈妈那么辛苦,觉得自己太没出息了,活着好累,就想到了自杀。”

“成功”的压力,让人性都开始扭曲了,真的很可怕。

究其原因,一方面,舆论从来对年轻一代都不友好,曾经的80后也是被针对着过来的。

另一方面,某些作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引导,在制造焦虑。

一位90后的自白:我宁愿活得“失败”,也不要你口中的“成功”

3.

人民日报一篇文章里有句话,我印象很深:

“拿少数人空洞的财富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不会让你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其实,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你在一线城市创业上市融资几千万,实现梦想很潇洒。可我在老家县城,月薪几千岁月静好,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吗。

成功,也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定义你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你自己可以。

因为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是有可比性的。

在我看来,你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己,我觉得那就是成功。

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的人生是否成功,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