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徐彬凱

中堂一詞,頻繁出現於影視劇中,實際上在清朝的官場中中堂也的確是一個常用的稱呼。那麼中堂到底是個什麼樣級別的官呢?或者中堂到底是不是個官名還是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

中堂一詞最早出現於明朝,明太祖廢丞相之後,設立大學士協助其處理政務,明朝中葉以後,大學士開始成為內閣的長官,在平時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時候,內閣的中書(品級較低的一種秘書官員)會在東西兩房辦公,而大學士則會居中辦公,因而被稱為中堂。

清朝延續了中堂這一稱呼,不過清朝時期中堂這一名詞的產生還與清朝的政治制度有很大關係。清朝立國之初,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在中央層面實行滿漢復職制,即各部都設立兩個尚書,滿人一個,漢人一個,平時的時候,在各個部,滿漢兩尚書分別東西而坐,中間的房子空著,如果有大學士負責管部的話,一般就由大學士坐中間,所以就有了中堂的說法,實際上這與大學士的無比崇高的地位有關。而且不管是大學士還是協辦大學士坐堂,都會稱其為中堂。而大學士之所以會管部是因為清朝中前期大學士多是一種榮譽頭銜,並沒有太多實權,到了中後期,大學士的職權開始擴張,因而出現了大學士管部的情況,李鴻章雖然沒有管部,不過他長期任直隸總督,實際上地位比六部尚書還要顯要,所以李鴻章也長期被稱為中堂。

不過到了清朝後期,中堂一詞開始成為一個溢美之詞。


青年史學家

在清朝,“中堂”並不是個官職,而是對人的一種尊稱。

事實上,“中堂”這個詞,也並非是清代時才有,早在唐朝年間就已經出現。唐朝的核心權力機構中書省裡,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在中書省的政事堂裡辦公。自此以後,“中堂”就常常用來指代宰相。

不過放在清朝,說“中堂”指的是宰相,卻又不準確,因為清朝根本沒宰相。

自從明太祖朱元璋晚年起,中國有著千年傳統的宰相制度,就被正式廢除。取而代之的則是“內閣大學士”。以清朝典籍《池北偶談》裡的記載:朱元璋設置內閣大學士以後,大學士又分為“殿閣大學士”和“左右大學士”,辦公的地點在內閣,作為大學士的“閣老”們坐在內閣的正中間。於是“中堂”這個稱呼,就用來指代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們。

清朝呢?清朝也有“內閣大學士”的頭銜,但和明朝又有不同,明朝的“內閣大學士”,行使的是宰相的權力,而清朝的“內閣大學士”,自從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後,就變得有名無實。真正擁有宰相權力的,是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呢?卻變成一個榮譽稱呼。像明代的內閣大學士那樣,坐在正中間主持政務的情況,清代顯然沒有。

那清代的“中堂”呢?這就要說說內閣大學士們的權力。雖說沒有明代的大權,但清代的內閣大學士,卻還可以分管六部裡的一個部。清代的六部,通常是滿漢兩個尚書,分坐在兩邊。內閣大學士來了後坐在中間,所以也叫“中堂”。

而放在李鴻章身上,他並非軍機大臣,沒有宰相的職權。但他是文華殿大學士,又擔任過直隸總督等要職,所以稱他為中堂,放在清代,確實符合身份。


我們愛歷史

中堂是宰相的雅稱,在清朝時,因為沒有宰相,所以稱大學士為“中堂”。在圍剿捻軍的過程中,李鴻章因公被封為協辦大學士。後來李鴻章還被封為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所以一般被稱為“中堂”。


大學士是虛職,並沒有實權,尤其是清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後,大學士徹底成為虛銜,再無任何實權。而李鴻章從未擔任過軍機處大臣,他一直擔任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也就是說,李鴻章從未成為過類似宰相的中央官員,始終是高級地方官員而已。稱李鴻章為中堂,並沒有錯,但並不相當於宰相,更不是百官之首。


鳶飛九天2018

  中堂是尊稱而非官職。

  清代大學士一般要管一個部,清代六部長官一般一滿一漢,辦公時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也稱中堂。清代大學士、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清代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

  清代殿閣大學士分三殿三閣:最高保和殿,依次為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乾隆以後,保和殿大學士只授過傅恆一人,所以李鴻章得文華殿大學士算是大學士中的極高,尊稱“中堂”自然是實至名歸。

  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所,俗稱“中堂”,演變到後來成為對宰相的尊稱。

  尤其在明清時代,中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

  明代大學士辦公之地在內閣,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便稱中堂。

  據《湘山野錄》記載,宋代時錢希白見王冀公欽若,戲曰:[中堂遂有如此宰相乎。]又《聞見錄》,富鄭公與康節食筍,公曰:[未如中堂骨董之美]云云。元王惲秋澗有《中堂事記》,記元初中書省事,皆前此矣。”

  《池北偶談》記載:“明洪武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公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


趙燕雲

“中堂”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官職,其實只是一種尊稱,出現於明代。

“中堂”一詞,其全意是“中書省政事堂”,即唐代宰相的辦公之所,代指宰相。在明王朝時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取消宰相制,改設內閣制,內閣大學士因為職權類似於以往的宰相,因而被人尊稱為“中堂”,“中堂”於是便成了內閣大學士的尊稱。

到了清王朝時代,仍然設內閣,但是內閣的權力受到軍機處的分割,大大縮水,內閣大學士漸漸成為一種榮譽職位,已經沒有了明代的那種實權,但仍然被人尊稱為中堂,諸如著名的劉墉,因為出任內閣大學士,即被人尊稱為劉中堂。而到了清末,李鴻章之所以常被人尊稱為中堂,也是因為被授予了內閣的文華殿大學士,故而得名。不過,雖然有宰相之名,但是根本沒有宰相之實,李鴻章的主要職務,只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會辦海軍大臣而已。換成今天的官職來說,相當於天津市市長、河北省省長兼軍區政委,同時兼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海軍副司令員。

作為題外話,實際上在清末當時,部屬們稱呼李鴻章時,還有一個比“中堂”用得更頻繁的尊稱,即“傅相”,相比起“中堂”來更為高級全面,奉承得也更到位。其中的“傅”指李鴻章所獲得的太子太傅,“相”則指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二者基本上都屬於是用來顯擺的榮譽稱號。


海研會

首先,中堂一詞並不是官職,

而是一種尊稱。象徵著一種地位。

我們來看看這個詞的來歷。

中堂的來歷: 清朝的大學士辦公地點在內閣,

一個大學士一般要管一個部,

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中間是空的,

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

而李鴻章就是坐在中間的這個人。

清代的大學士是內閣的主官,

官階以從二品到正一品不等。

可見,雖然中堂的品級並不統一,

但一般都不會低於二品以下。

中堂在清朝前期,並沒有太多實權,

到了中後期,內閣大學士的職權開始擴張,

因而出現了大學士管部的情況。

李鴻章雖然沒有管理六部,

但是他長期任直隸總督,

實際上地位比六部尚書還要重要,

權力也是非常大。

所以李鴻章也長期被稱為中堂。

說尊敬也好,逢迎也罷,一般會稱“中堂大人”。


小王來說球

“中堂”一詞的起源確實指的宰相,但到了李鴻章,說“中堂”指的宰相又不確切。

唐宋時,將政事堂放在中書省中,宰相處理政務,便在政事堂裡,所以慢慢的人們把在中書省辦公的宰相又稱作“中堂”。

這是“中堂”的由來。

元朝也沿用了這一稱謂,稱宰相為中堂。

但到了明朝,則開始出現了變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廢除了自秦以來的丞相制度,可以說,在朱洪武之後,再無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宰相。

但,有一個發揮著更大作用,權力甚至超過宰相的機構誕生了,那就是內閣。



從此,“中堂”一詞便指的入閣的大學士們。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說

“明洪武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

所以說,明朝大學士們雖然實際掌握著宰相的權力,卻不是宰相,其辦公地點在內閣,中書省居東西兩房,而大學士們居中,所以閣老們被人們習慣的稱為“中堂”。

到了清朝,軍機處的組建,內閣形同虛設,大學士們也變成了虛職,為了滿足大學士們的權力訴求,內閣成員要分管一個部。

清朝的部級京官往往都是一滿一漢,平時辦公分坐東西兩側,中間留空。



但若是管部的大學士來了,則居中而坐,所以依然被稱作“中堂”。

清朝對大學士的稱呼“中堂”也只是一種尊稱,實際權力核心卻在軍機處。

然而事有例外,我們的李鴻章李中堂,便是一天軍機大臣沒做過,卻權傾朝野的大學士。

李鴻章因是文華殿大學士而被世人稱作“李中堂”,但其權勢卻是權傾朝野,不是軍機,卻強過軍機,不是宰相,卻大過宰相!



身為北洋大臣的他,雖然在世之時沒有向滿清發難,但後來的北洋政府的軍閥大佬們,卻是李中堂的徒子徒孫,他們成了埋葬滿清的實際力量。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明離子

清代的中堂大人,即為內閣大學士。

這樣的稱呼常見於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當中,例如康熙時代的鰲拜、索尼等就稱為鰲中堂、索中堂;乾隆年間的軍機大臣和珅也稱為和中堂。因為他們都掛名:內閣大學士。



中堂這個稱呼自元代開始沿用。明清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專用稱呼。明成祖朱棣設置內閣制度,設文淵閣,挑選飽學之士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大學士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



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六部之一,在京官員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兩邊,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




因此,中堂的稱呼即使高級官職演變而來,也是一種尊稱。


愛創作的小果

李鴻章的官職是:一等肅毅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在清代中堂是內閣大學士的意思,清代軍機大臣才是持相綰的權臣,只有大學士入值軍機處或者領銜軍機處才算真宰相吧,晚清三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被尊為爵相但只有左宗棠入軍機當了真宰相。張之洞,袁世凱同入軍機,張被稱張中堂,袁只是袁宮保(太子少保)可見中堂在清朝僅指大學士爾!


一葉小舟風雨渡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你要理解兩個概念,即:什麼叫宰相,什麼叫中堂。

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宰相”。

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中敘述為:“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本為掌握政權的大官的泛稱,後來用以指歷代輔助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如秦漢之丞相、相國、三公, 唐宋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 明清之大學士等。到了遼代,正式出現了“宰相”這官職,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宰相”作為正式官名,來命名宰相權力的一次官位設定。

故: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官員的一種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往往把丞相和宰相相混淆,這是個誤區!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置丞相。

我們再來看什麼叫“中堂”。

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

李鴻章被稱為東方俾斯曼,是晚清中興重臣,他是文華殿大學士,相當於內閣首輔。他算是真宰相嗎?在清代,內閣大學士是沒有實權的,這個大學是的職位不過是個虛職罷了。李鴻章的一生從未進過軍機處,主要的經歷是做地方官。

  儘管舉辦洋務、處理外交、辦北洋水師等,顯得李鴻章權力很大。實際上,他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個高級的地方官吏,而不是中央的高層。唐代的內閣大學士,也就是中堂們好歹還享有宰相之名,但是明清的大學士,尤其是清代的大學士連宰相之名都沒有。

綜上所述:廣義上來說,“宰相”和“中堂”名義上較為一致,但因歷史朝代的不同,所行使的職能也不盡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