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導讀:

案例

多年前,筆者朋友在網上支付領域推出了一項新業務,當時非常受歡迎,並且還獲得了風投。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市場上出現了競爭者,模式幾乎是完全一樣,並且沒多長時間就被這家後來者超越了,很多客戶都流失到競爭對手哪。因為這家公司的產品更加貼近客戶需求,更加便捷。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經過總結,我們發現這家企業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項。

1、管理者做老好人,搞一團和氣,也不願意得罪人,對團隊存在的問題也是聽之任之。

2、做了KPI,卻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效率低下,員工士氣氛圍不好,燒錢飛快。

3、缺乏創新精神,產品研發和生產落後競爭對手,工作激情嚴重不足。

據調查,隨機調查了3000多家中國企業,得出這些企業對績效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如下: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從結果業看,絕大部分企業對績效結果的滿意度是非常低的。

為什麼現在很多中小型企業做績效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原因是什麼?

薪酬模式: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說明:這種薪酬模式都 是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員工不大可能獲得100分,因此經常能要扣掉幾百元元,這對員工而言相當於變相在扣他們的工資。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薪酬模式和設計方案對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薪酬激勵對企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1、員工最大的問題是錢的問題,錢分好了,人其實就沒有太多的問題。

2、員工在企業工作,最關心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收入(錢),二是發展(前)。這是人性使然。

3、企業要懂得分錢,錢就會越分越多。企業只會發錢,錢就會越發越少。

分錢與發錢有什麼區別:分錢是根據員工的價值、貢獻,通過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創造增值的結果和效果。發錢,則是根據員工的能力、表現、等級、經驗、考勤、忠誠等,以月季年為單位給員工相對固定的回報。企業的激勵一定是分錢,而不是發錢。

如何設計好的薪酬方案?

薪酬具有激勵性、增長性、公平性、規範性。前二者是價值的核心,後二者是設計的基礎。但要實現四性必須完成以下四個轉向:

1.將剛性轉變成彈性;

2.將定薪級轉變成定薪幅;

3.將薪酬與績效掛鉤,轉變成薪酬與績效融合;

4.將以考核評估為導向,轉變成以價值管理為導向。

傳統的薪酬模式具有很多的不足

1.固定工資

  • 工作結果與工資沒有關係
  • 容易形成公司的惰性
  • 做多做少一個樣,對優秀員工非常不公平
  • 老闆加薪等於加成本

2.底薪+提成

  • 只關注營業額,不關注成本,導致公司利潤受影響。
  • 能拿高工資的不多,大部分員工是扣罰
  • 很容易造成員工離職
  • 容易造成公司內部萎靡不振的工作氛圍,因長期扣罰導致員工信心不足

總結:加底薪與加提成點數的利弊分析:

1、加底薪,增加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如何留住、激勵優秀的業務員?

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優秀的員工,要麼辭職、要麼創業、要麼被競爭對手挖走了,特別是業務型的優秀員工,更容易離職後自己創業,這對公司而言損失是非常大的。

做企業越來越不容易,招人難、用人難、留人也難,在薪酬分配上應該如何來激勵和留住一個優秀的業務員呢?

首先,薪酬模式必須遵守幾個原則:

1、員工薪酬必須有增長空間。

2、員工增加的收入,必須來自自身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以降低企業利潤為代價。

3、豐富員工增加收入的渠道,而不僅僅是靠銷售收入。

4、員工不能只關注營業額,還要關注企業需要關注的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

然後,要留住人才,那麼企業從員工進來那一刻,就要想好長遠的激勵計劃!

從薪酬激勵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層次來開展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筆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

月度薪酬激勵:KSF+PPV+提成制

年度薪酬激勵:POP項目合夥人+IOP內部合夥人


KSF增值加薪: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 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2. 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3. 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4. 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5. 回款率指標
  6. 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7. 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8. 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9. 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銷售業績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一、等級KSF薪酬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KSF的設計思維:

  • 加薪思維: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業績的方案。
  • 平行線思維:員工利益與企業效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利益趨同。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KSF的具體操作:

以某生產經理KSF模式為例:

為什麼要拋棄業務員“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負面影響太大了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

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

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

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的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而對企業來說,員工薪資越高,不僅不會增加成本,反而能為企業增加利潤。


作者 / 魏老師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期待你的轉發,歡迎吐槽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