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店月銷可過千萬,誰是街頭小霸王?

當線上流量“歸零”,體驗當道,供應鏈被髮起一輪輪升級,街頭小店們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地鐵。

單店月銷可過千萬,誰是街頭小霸王?

10秒速讀

1.在垂直化、場景化的消費趨勢下,一大批新型門店,正在改變原有的零售行業。

2.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化等工具是街頭霸王們區別於傳統門店的最主要形式。

3.一邊打破傳統邊界,一邊又迅速建立起新的模式。

4.小而靈巧的身段是快速成長的優勢,但如何規模化是其縱深發展的關鍵。

更多精彩詳見下文↓↓↓

單店月銷可過千萬,誰是街頭小霸王?

賣水果的百果園,門店遍及全國40多個城市,數量超過了2 400家;剪頭髮的文峰美容美髮,開到了300多家店,背後是3萬人的集團化企業;賣菜的誼品生鮮,短短一年時間,僅在重慶就開了40多家店……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你從來沒注意到的小店或者沒有正視過的小店,活得比想象中好太多。有些單店的年銷售額輕輕鬆鬆就能突破千萬元大關。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不僅顛覆了大眾的認知,而且,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野蠻生長著,或許將成為未來的街頭霸王。它們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生存秘密?

1

讓門店轉起來

生命在於運動,對於實體門店來說,這也是一個普適法則。

不信你看:阿里一邊收購大潤發,一邊佈局天貓小店;京東號稱年底要開1 000家京東便利店。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實體店們正在進行瘋狂的新陳代謝。

龍淼應該對這種現象有深刻的理解。他發現在農場和門店之間有一條冗長的產業鏈,這不僅影響到了農產品的流通,更削薄了門店的利潤。因此,他成立了尚作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開設了尚作有機生活館。

單店月銷可過千萬,誰是街頭小霸王?

尚作有機生活館向上自建農場,向下圍繞社區佈局門店。除了售賣有機農產品,它還是一家農場餐廳,推出了體驗式的有機蔬菜湯鍋,食材全部來自自有農場。

這兩年,尚作有機生活館飛速擴張,在川渝兩地已經開了20家門店。

有心人會發現,在垂直化、場景化的消費趨勢下,一大批類似於尚作的新型門店,正在改變原有的零售行業。而這種改變,讓傳統門店顯得相形見絀,附近的商超在它們門庭若市的光芒下,也有些黯淡。

事實上,消費升級讓門店的生存方式起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些圍繞新服務的門店也應運而生。

快快智能健身房是一家社區健身房。它的門店面積平均150平方米,與傳統健身房相比,沒有跑步機等大型運動器械,而是以“智能健身+咖啡”為主題,切入正在增長的新型健身市場。不到一年,快快智能健身房已經迅速擴張到了150家。

與健身房類似,一些瞄準健康、社交、休閒娛樂等新需求的街頭霸王正在填補原有相對簡單的門店形態。

無論是尚作的那種門店升級,還是快快智能健身這種主打門店的空白形態,它們均是讓門店本身轉了起來。如果在目前產品瘋漲的時代,讓產品隨著門店一起轉動,便會產生新的化學反應。

2017年,果琳的全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果琳的銷售規模有望超過百果園,成為重慶水果店的老大。

在果琳,你基本上看不到商超或者便利店的一線品牌,從豪士山藥片、科迪小白奶到成有王記冰楊梅,果琳是一眾網紅產品的棲息地。

時代在變。一方面,電商的流量紅利消失,線上成本日益高企;另一方面,這些網紅產品沒有足夠的採購體量,傳統的商超賣場進不去,小型夫妻店也和產品調性不搭。而果琳這種有格調的水果店,給它們提供了新的渠道。

反過來,這種差異化的產品以及快速迭代的產品輪轉速度,也推動果琳們成為新的街頭霸王。

2

伸向內部的手

先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優衣庫推出了融合線上線下,打通實體與虛擬的AR“數字體驗館”;絲芙蘭TIP概念店採用了虛擬試用技術……這說明技術正成為實體門店服務升級的一部分。

事實上,街頭霸王之所以能夠霸佔各條街道,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化等工具是它們區別於傳統門店的最主要形式。

尚作有機賣的生鮮是非標品,產品的不同很難從理化指標上進行判斷。因此需要更多地通過服務來傳遞。一開始,龍淼就考慮以銷定產,以會員制模式切入細分市場。用戶先下單再生產,以此減少產品的損耗。

會員制模式其實就是把變量降到最低,用相對標準和可控的服務來覆蓋非標品的銷售。

除此之外,尚作有機生活館被切分成了很多區域,除了常規的商品陳列區、收銀區,以及活動區域外,還設置了魚、肉類產品的粗加工區域。2016年,尚作有機首次嘗試擴充餐飲。添加餐飲後,尚作有機生活館的人流量明顯增大。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這種“零售+餐飲”的模式,與盒馬鮮生倡導的新零售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也可以想到,實現這種新的模式需要在供應鏈、門店流程和設置等方面做根本性的改造。

以果琳為例,在它的門店入口處,往往放置的都是當季最新鮮的水果或者“9塊9”的爆品,藉此引流;而門店中間的大量面積,陳列的是性價比較高的產品,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在靠近收銀臺的位置,擺放的則是包裝精美、價格相對更高的產品,以提升毛利率。通過這樣一層層地誘導,使得整個門店的價格帶具有層次感。

但果琳不是一家單純的水果店,而是一家以“水果為主題的生活方式提案店”。

飲料、牛奶、零食、堅果等其他品類,也是果琳的主打產品。近400個SKU,讓果琳比一般的水果店、生鮮超市更有競爭力。

不難看出,要想在便利店和超市之間的夾縫中,成為一代霸主,街頭霸王們需要有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

山東萊州,在大潤發、家家悅等大型連鎖超市的夾擊下,萊豐網以社區生鮮店的模式成長為了一個隱形的街頭霸王,日均銷售額達到了2~3萬元。

萊豐網能夠異軍突起,並保住霸王的寶座,除了搶先佔據空白市場的因素外,還得益於強大的服務和數據支持。

2017年,萊豐網推出了“半小時”配送的服務,即在線下門店配送範圍內,客戶自下單到配送,半小時內送貨上門。在供應鏈端,萊豐網聯合了中糧集團和本地最大的水果經銷商潘氏果業,將倉儲、物流數據與門店系統對接,根據門店佈局和運力情況進行配送上門。

3

邊界在哪兒

周鴻禕曾經給創業者建議:不要太高調,悄悄把事情做好,等巨頭髮現時,你們已經發展了。

這也是街頭霸王的一般成長邏輯。從本質上講,所謂的街頭霸王是在便利店與超市夾縫中的“新物種”。如何避免與便利店、超市等傳統巨頭正面衝突,在這個長條形的市場中,以更快的成長速度找到生存空間,是成長為霸王的重要前提。

天友是重慶最大的乳企,其專賣店天友健康生活館,遍佈重慶的大街小巷,搭建了在商超、便利店之外的零售網絡。不過,近日各商業街出現了一家名為酸咪兒的飲品店,“源自天友的酸奶飲品”幾個大字赫然出現在招牌上。事實上,這家主打酸奶紫米露以及酸奶鮮果的飲品店,製作原材料選用的都是天友的酸奶產品。

酸咪兒能夠快速成長、迅速複製,是天友在傳統渠道之外,找到了另一種渠道表達方式。這種做法不但強化了天友的供應鏈把控力度,也讓傳統企業有了直接面對C端用戶的機會。

與天友不同的是,文峰國際從一家理髮店,發展到集美髮、美容、科研、生產、教學為一體的集團化企業,走得卻是自下而上的路徑。

早期,文峰接近於一家傳統理髮店。為了降低成本,它開始自行研發消耗最多的洗髮水。隨著門店開設項目增多,文峰根據市場上反饋的信息,逐漸推出了其他的美容產品,並且成立了文峰生物製藥廠,進行大批量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文峰生物製藥廠所生產的產品,不僅為文峰各個門店提供貨源,同時也在市面上進行銷售。

對於街頭霸王來講,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改變自身渠道經營的單一屬性,為這一業態增加更多的附加定義。文峰在傳統理髮店的基礎上探索,是在服務、渠道之外強化自身不可替代的產品功能,讓其他業態無法整合自己。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林林總總的業態中,什麼樣的行業、企業,最可能誕生街頭霸王?

比如,老牌餐飲連鎖外婆家,在這場實體門店的變革中先發制人。這幾年陸續推出子品牌,比如全部是蒸籠的“蒸年青”,全部用鍋的“鍋殿”,專門吃魚的“爐魚”等。

快時尚餐飲大行其道,單品模式已然成為餐飲市場的主流。湘菜館“一姐”57度湘,也先後推出了8個副牌,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個邏輯在文創領域也得到了驗證。誠品書店作為複合業態書店的鼻祖,零售佔40%,餐飲佔25%,文化和生活服務分別佔30%和5%,打造的是兼具文化屬性和多元體驗的文化生活空間。

餐飲、文創等一系列可以與用戶發生強連接,並在基礎消費之外可產生大量潛在消費需求的行業,均是街頭霸王的候補隊員。

2015年成立的Painting Tower,是主打自助油畫的手作品牌,已經開到了第9家門店,遙遙領先於行業選手。

究其原因,文創作為新興業態,保持著快速又穩定的增長態勢,並有成為主流消費的勢頭。而Painting Tower在門店之外,還開通了線上製作體驗,將一些體驗門檻並不高的產品項目轉移到線上,解決了地域和時間上的侷限,也擴大了品牌的影響範圍。

一時之間,街頭上湧現出了形形色色的實體門店,一邊打破傳統邊界,一邊又迅速建立起新的模式。

單店月銷可過千萬,誰是街頭小霸王?

4

向著“炮火”前進

不過,街頭霸王們仍然無法迴避一個嚴重事實,小而靈巧的身段是快速成長的優勢,但如何規模化是其縱深發展的關鍵。

目前來看,尚作、果琳、萊豐網等新一代街頭霸王,都是以直營的方式進行擴張,開一家店佔領一條街。在供應鏈端,尚作自建農場,萊豐網背靠中糧和潘式果業,而果琳有60%的產品都是自己代理,還與葉氏兄弟、蘇洪鮮食等幾家品牌成立了G4水果聯盟進行聯合採購,將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種重模式給門店和產品品質提供了源頭上的保障,但也對企業的資金鍊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商業社會,新的想法可以迅速被模仿,新的模式也可以迅速被跟進。在街頭霸王們的擴張過程中,速度太慢很可能被替代;而發展速度過快,也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比如,曾名噪一時的水果營行,以“合夥人眾籌”的招商方式,集聚了一大批加盟商的錢,1年瘋狂擴張了300家門店。最終因資金鍊斷裂,“造富”神話宣告破滅。

快與慢,創新與持續,是擺在街頭霸王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對於果琳們來說,得益於產品的高度差異化,在競品中脫穎而出。同時也意味著,門店對產品的依賴度極大,尤其是網紅產品的層出不窮,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渠道商的角色誤區。

顯然,這不是果琳們的初衷。

於是,果琳在重慶江北觀音橋店增加了店中店的設計,一個吧檯,幾把高腳凳,提供給消費者休息和就餐。這就是“果琳星球”的雛形。據創始人秦洪偉透露,“果琳星球”是果琳的另一種門店形態,類似於水吧,以鮮榨果汁和果切為主,將佈局在繁華的商業區。

如果說,“果琳星球”還只是小試牛刀的嘗試,那麼,2018年年初,尚作One day(壹天市集)面世,明確定位為社區生活平臺,試圖“在家旁邊打造一個在任何時段都有相關場景和體驗空間的場所”。

One day的一層由尚作有機生活館、果汁咖啡茶點區、紅酒區、插花區等多業態構成;二層是大象花園海鮮餐廳,其使用的有機蔬菜食材均由尚作提供;三層是屋頂農場,定期為尚作會員舉辦親子活動。以此營造出讓顧客停留、體驗的健康生活氛圍。

不過,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上演了太多從紅紅火火到冷冷清清的故事。

樂樂茶們要鞏固地位,持續發展下去,還得保持產品的更新速度。比如,樂樂茶藉著“髒髒”風的餘熱,又推出了“髒髒茶”,繼續帶動新一波的爆品潮。

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紛紛走到線下,流量似乎已經打破了線上線下的區隔,人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正在悄然崛起的街頭霸王們引領著實體復甦的新趨勢,但要真正稱霸街頭,前方還有重重的關卡與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